天天看點

胱魚嘴裡吃出“外星蟲”經鑒定系縮頭魚虱

作者:食品夥伴網
胱魚嘴裡吃出“外星蟲”經鑒定系縮頭魚虱

半島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 景毅 ) 9月27日,市民劉先生在早市買了幾條胱魚,結果在魚嘴裡吃出兩隻蟑螂大小的蟲子,一家人看了直犯嘔。經中科院專家鑒定,該蟲子學名為縮頭魚虱 ,是等足目魚怪屬的一種,其專門寄生在魚類的口腔及鰓部,靠吸收寄主的血液生存繁殖,雖樣貌醜但對人體無害,甚至還可以食用。

“太瘆人了,吃胱魚吃出倆大蟲子。”27日中午,市民劉先生向記者反映,當天早上他在洛陽路早市買了幾條胱魚,中午做了幾條,結果吃着吃着在一條胱魚的嘴裡發現了蟲子。這隻蟲子長1厘米多,體形跟蟑螂差不多,表面還有一層硬殼。更為瘆人的是,蟲子腹部有兩排小腿,其中頭部的兩條腿要長一些末端還帶着鈎子,尾部呈扇形,整體形象甚為醜陋,一家人看了都犯嘔。劉先生在其餘幾條魚找了一遍,又發現了1隻同樣的蟲子。

劉先生說,自己是老青島人,吃了30年海魚,從來沒見過這種蟲子。經詢問,很多市場商販都說不上蟲子的名字。28日下午,記者咨詢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魚類專家劉靜研究員。劉靜表示,市民發現的這種蟲子是一種寄生蟲,學名叫縮頭魚虱 ,是一種甲殼類動物,跟海邊礁石間穿行的海蟑螂屬于近親,它寄生在魚的口腔和腮部。縮頭魚虱相貌醜陋,國外将其命名為貝蒂寄生蟲,還有個更形象的名字叫外星蟲,一些科幻電影上外星生物或者變異生物就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

劉靜表示,這種蟲子在鲷類及鲹類海魚中頗為常見,其會造成寄主魚組織損傷、貧血、體重下降、生長緩慢、死亡率上升等,但是對于人卻是無毒無害,甚至還可以食用,屬高蛋白食物。

劉靜提醒,廣大市民更應該注意魚類腸道裡的線蟲,在吃魚時一定要把内髒收拾幹淨,最好是充分加熱後食用,避免魚體内的寄生蟲及有害微生物侵入人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