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年罕見大跌!私募大佬緊急發聲:梁輝、金斌 、王益聰、王曉明、吳俊峰、張可興最新研判來了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牛年春節後,A股、港股市場突然風格驟變,市場波動加大,“抱團股”大幅調整,令投資者驚訝。今年市場會怎麼走?抱團是否會瓦解?順周期怎麼看?資産配置該怎麼做?近期,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相聚資本總經理梁輝、豐嶺資本董事長金斌 、名禹資産董事長王益聰、睿郡資産創始合夥人王曉明、清和泉資本投資總監吳俊峰、格雷資産董事長張可興6位資深私募投資人士,為您答疑解惑。

以下是各位私募人士的核心觀點,供大家參考:

相聚資本總經理梁輝:今年需要放棄牛市的幻想,在全球經濟複蘇、利率上行的大環境下,那些充分反映未來成長預期的公司估值會受到壓制,也有一批優質成長公司因為關注度不高被大幅低估,投資價值凸現。

開年罕見大跌!私募大佬緊急發聲:梁輝、金斌 、王益聰、王曉明、吳俊峰、張可興最新研判來了

名禹資産董事長王益聰:全球市場環境變了,變為“高增長、通漲預期走高、利率上行”。看好估值合理或偏低且增速高的股票,今年在有色、新能源金屬、通用機械、汽車、軍工等行業機會較多,下半年科技的機會可能較好。

開年罕見大跌!私募大佬緊急發聲:梁輝、金斌 、王益聰、王曉明、吳俊峰、張可興最新研判來了

豐嶺資本董事長金斌 :目前市場還處在風格轉換的早期階段。我們重點配置在金融、上遊資源及相關制造服務産業、網際網路及科技等方向,有較多倉位在港股。把注意力放在公司長期盈利增長是否與目前的估值相比對上面。

開年罕見大跌!私募大佬緊急發聲:梁輝、金斌 、王益聰、王曉明、吳俊峰、張可興最新研判來了

睿郡資産創始合夥人、首席投資官王曉明:目前看好一些中長期供需錯配的資源型公司、潛在增長确定且估值合理的傳統行業公司、競争優勢明顯估值尚可接受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會繼續持有。

開年罕見大跌!私募大佬緊急發聲:梁輝、金斌 、王益聰、王曉明、吳俊峰、張可興最新研判來了

格雷資産董事長張可興:目前港股倉位占到一半,未來我們看好的細分方向,包括以網際網路龍頭為主的線上經濟,以内需為主的消費;還有,醫療服務行業,比如牙科、口腔科;教育,特别是線上教育;新型商業模式,比如電子煙;新能源産業鍊。

開年罕見大跌!私募大佬緊急發聲:梁輝、金斌 、王益聰、王曉明、吳俊峰、張可興最新研判來了

清和泉資本投資總監吳俊峰:所謂的超級大宗商品牛市,我們是不認可的。2021年均衡配置則是最确定的,清和泉主要關注白酒、新能源、網際網路、CRO的闆塊。

開年罕見大跌!私募大佬緊急發聲:梁輝、金斌 、王益聰、王曉明、吳俊峰、張可興最新研判來了

高估值、美債收益率上行等影響市場預期

對市場并不悲觀

中國基金報記者:節後以來,A股開啟調整,市場更是出現大跌,對此怎麼看?

吳俊峰:市場下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大宗商品(比如銅、油)漲了一些,可能會分流一部分核心資産的交易型資金去配置強周期闆塊,所謂的順周期和核心資産出現了短期的分化,這是交易層面的因素。

第二,美債收益率在逐漸上行。曆史上優質公司的股價和估值跟美債收益率關系不大,但是很多人會認為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的上行代表着未來的通脹會上來。如果通脹上來,它緊接着會引發美聯儲提前收縮貨币,因為現在美聯儲仍然是一個寬松的狀态。是以,美債收益率目前看到是1.3%。按照目前市場的一個觀點,如果美債收益率上行到2%左右,就意味着美聯儲沒有必要再去寬松了,就會收緊貨币,對一些高估值的公司可能會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為什麼說隻是心理上的壓力?大家對未來通脹上行是預期,但不是事實,現在通脹是負的,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通脹是負的,短期由于大宗商品的上漲增加了大家的通脹擔憂。

張可興:節後出現大跌有幾個原因:一是大家覺得流動性預期開始邊際收緊,導緻估值下殺,這是主要原因;第二是整個前期機構持倉的抱團股短期漲幅較高,面臨調整,是以很多機構把原來持有重倉的消費、科技股,賣掉後換成順周期行業,導緻抱團股大跌,市場調整。

對于這個調整,我認為算是正常的波動,是不是意味後續會持續調整呢?我可能倒沒有那麼悲觀,因為我認為雖然從收緊流動性的角度看,可能估值有一定的壓力,但也面臨整個經濟複蘇的周期,特别是以大宗商品,包括地産相關産業鍊帶動的周期複蘇,還會持續,這種盈利的複蘇,在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這種對沖效應可能會導緻市場處在震蕩過程中,是以我認為短期甚至今年上半年來看,不太會出現比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梁輝:自我們2月5日提出“留意極緻估值差異,關注長遠投資價值”以來,機構抱團的龍頭白馬股不出意外地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調,同時一些市場關注度較低的優質中型龍頭公司已經逐漸止跌企穩。得益于之前的調倉布局,我們的業績雖然也出現回調,但大幅好于市場主流機構,這符合我們曆來追求的風險收益目标。

從這段時間的市場表現來看,大盤龍頭股和中盤優質股的估值有逐漸收斂的傾向,我們預計未來這種估值收斂會繼續,但由于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行,可能會以前者的繼續調整和後者的止跌企穩或者小幅上漲來實作。

王益聰:就A股單獨而言是節前核心資産漲得太瘋,完全是資金的自我強化,随時可能調整。就全球來看是市場環境變了,由原來的“低增長、低通漲、低利率”變為“高增長、通漲預期走高、利率上行”,這是納斯達克指數、比特币、港股科網股、A股核心資産一起漲跌的背後原因。

王曉明:雖然節後指數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但是從全市場看賺錢效應卻很不錯,可見調整的主要是各個指數的權重股,都是去年市場所追捧的類型。節後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風險,使得市場可以走得更遠。

金斌:我們認為這是對過去兩年市場過于極緻風格的一種修正。目前我們面臨的宏觀背景以及各闆塊估值,與兩年前相比,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市場資産配置的風格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認為未來仍有較多結構性的機會,隻不過這個結構性的機會和過去兩年會有很大的不同。

抱團瓦解很正常

關注盈利增長和估值是否比對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對“抱團股”瓦解如何看待?怎麼看待一些抱團股、“核心資産”的估值及投資價值?

梁輝:對于抱團股,高度認同龍頭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但優質公司與市值無必然聯系。春節後第一周,機構抱團股出現主力資金松動,資金轉而搶籌節後明顯反彈的中小盤股,有投資者憂慮市場運作風格似乎發生了變化。相聚資本認為,高關注度龍頭公司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同時未來仍會有很多公司創出新低,原因是優質的具有持續成長前景的公司是不多的。

但相聚資本一直強調,大市值和好公司不可簡單劃等号,并不認為中小公司就天然不值得投資,長期投資回報率和公司市值大小沒有必然聯系,海外也一樣如此。是以,對于市場階段性的波動,需要以更長遠、審慎的眼光去判斷,保持定力。

對于抱團股,哪些公司是抱團股,哪些不是,沒有具體的衡量名額,一棒子打死說“抱團股”都會跌肯定是不對的。一些公司如果估值非常貴,流動性收緊的環境之下如果沒有業績高增來比對,那麼肯定是會出現擠泡沫的過程的。但如果公司本身壁壘較高,未來的增長較為确定,業績也在兌現,這樣的公司如果調整就是“上車”的機會。

因為基金的發行,尤其爆款基金,或者是明星基金經理發行的規模越來越大,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管理1000億的基金經理。是以再放長一點來看,居民财富通過購買基金的方式入市是一個趨勢,是以機構偏好的公司長期來看,确實能夠持續跑赢市場。美股之前也有過抱團,并且持續了大概17年的時間。是以一些好公司短期看可能大家覺得有一些泡沫,但長期我們依然是比較看好的。

王益聰:一定要了解抱團股無腦拔估值的基礎是“低增長、低通漲、低利率”的環境下的産物,而現在全球風險資産的錨——美國十年國債利率已經從最低點0.5%左右快速上行至1.5%以上了,錨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還天天念叨“公司治理好、現金流好、管理層優秀、護城河深”是沒有用的,核心資産的泡沫已經開始破裂,就算按年20%複合增長,很多核心資産也需要五年以上才能回到合理估值,抱着核心資産要做好幾年不賺錢的心理準備。

王曉明:投資者追求好資産無可厚非,但即使是好公司,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好投資。估值過高必然對應了預期回報率的下降。當市場上出現新的投資主線時,很多之前持有“抱團股”的投資者是無法忍受的,那這些股票調整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睿郡的投資架構中,好價格和好公司同樣重要。對于我們而言,今年年初的核心資産估值已遠遠超過我們的可投資區間,是以我們選擇遠離。

金斌:舊的抱團會瓦解,新的抱團會形成。任何資産都不會是無價的,過去兩年很多所謂的核心資産,股價漲幅中,大概隻有20-30%是因為盈利因素,70-80%是因為估值擡升。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來潛在的上漲空間。我們不太關注某一類資産是否被抱團,核心還是看具體公司未來的盈利增長潛力是否和目前的估值相比對。成本效益高的公司,自然會成為下一個被抱團的對象;反之,必然會瓦解。投資組合調整是一個動态的過程,無論多麼優秀的公司,如果股價中隐含了太多過于樂觀的資訊,其真實的投資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吳俊峰:我們今年在操作上肯定不像去年那種一路抱着核心資産,一路漲到年底。總體在倉位上靈活一點,可能會有10-20%的變動,漲多了我們可能會稍微減點,但是方向上選擇的标的和标準不會變化。

張可興:我們認為“抱團股”瓦解還是為時尚早,因為沒有股票是一直持續上漲的,它總會有調整和波動,我們看過去三四年以來的消費、白酒這樣的核心資産,它的上漲也是一波三折,包括像2018年,也經過了百分之三四十這樣的大幅調整,是以我認為短期這種波動很正常,并不能确定“抱團股”就徹底瓦解,我們還需要觀察。還有前期像以白酒、包括汽車、光伏等等一些機構抱團的股票,确實處在估值偏高的位置上,這是相對确定的,特别是按照PEG市盈率比盈利這樣的預期增速來看,是相對很高的位置,如果我們以另一種估值體系來衡量呢?比如用長期現金流折現的角度來看,或者以更長期,三五年的投資次元來看,有一些少數的股票并不是貴得離譜,可能還相對便宜。

但是雖然它是便宜的,但并不代表它的預期回報率可以重複2019、2020年這麼高預期的表現,目前這樣的估值情況,在未來盈利增速沒有超預期的情況下,我認為未來的預期回報應該要大幅降低,也就是未來的年化回報率會比過去要少,更多的是靠盈利的增長,同時可能要面臨估值下殺的風險,這是我的看法。

針對這些“抱團股”,我們認為還有一小部分股票是有投資價值的,在A股裡面找的難度非常大,更多是在港股,而且是港股的新經濟的龍頭企業,或是網際網路龍頭企業為主,這是我們比較看好的方向,比如從估值、PEG、包括未來的産業和行業發展空間來看,我認為都處于加速上升期,很有可能複制估值和業績的戴維斯輕按兩下的過程。

市場倉位操作分化

中國基金報記者:對于市場風格的快速轉換,您如何應對,有沒有調倉換股?為什麼?

梁輝:相聚資本的投資理念一以貫之,我們不會為短期利益所動,屏蔽噪音,發現真正的增長動力,實作中長期的穩定收益,是相聚資本始終堅持的投資哲學。對于資本市場的短期躁動,我們仍然堅持看得更長遠,堅持走絕對收益的道路,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是首要目标和唯一目标。

吳俊峰:我們不是交易型的公司,如果沒有低迷的市場的可能,我們不會大幅減倉。而且我們現在确實沒發現這些公司出問題,隻能說它節前沖了一大波,我們之前漲得太快了,它最後又調下來了,隻是說把以前的盈利回吐了,并不是系統性的基本面惡化了的跌法。

金斌:市場風格切換的本質,是随着股價漲跌,不同公司的成本效益在發生變化。我們不應該去猜人心會怎麼波動,而要把注意力放在公司長期盈利增長是否與目前的估值相比對上面。人心飄忽不定,但基本的價值規律,卻會一直發揮作用,隻不過是早幾個月或者晚幾個月的事。我們很早就對此有所準備,事後來看,也許過早了一些。但我們相信,市場終将會給遠見的投資者一個不錯的回報。

張可興:市場風格,确實是已經出現了轉換。一個是原來一些消費、科技、醫藥轉向了順周期,同時還有一些被大家遺忘和忽略的中小盤股票,它的PEG相對處在大于1-3這樣的位置,有很高的成本效益,是以這是投資轉換的問題。我們更多的調倉是從A股慢慢轉到港股,而且是以港股網際網路經濟龍頭為主的股票,我們的調倉是從2019年的四季度開始,慢慢調了一年多,是以我們目前整個港股的倉位占到了一半。

但是我們沒有調倉到順周期,包括大宗商品為主的闆塊。因為格雷一直非常堅持自己的能力圈,特别去堅守自己投研體系的公司,是以不會因為市場短期的風格變化而去追逐市場的熱點和輪動。我們認為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這種轉換是在找更加有成本效益的港股龍頭企業,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轉換。

王益聰:我們很早就明白關鍵是利率及其走勢,去年底以來一直避開擁擠的核心資産賽道,認為2021年隻有高增長且合理估值的股票才能抵禦利率的走高,轉向周期股。春節前倉位就已下調,節後觀察到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急劇拉升,全球風險資産将面臨劇烈調整,周三及之前幾天就将倉位降到了三成以下超低水準。

王曉明:我們在去年下半年逐漸退出了估值超過我們認知的公司,并逐漸将倉位轉移至港股市場中一些估值合理的優秀公司,當時港股某網際網路龍頭對應今年的估值才30倍出頭,還有另外一些基本面逐漸發生變化的低估值行業。是以今年市場風格的快速切換對我們并沒有太大影響。

今年市場不會繼續走牛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如何看待今年的整體市場環境?影響行情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梁輝:整體而言,今年需要放棄牛市的幻想,因為幾個方面都不太允許今年市場繼續走牛。簡言之今年是全球經濟複蘇、利率上行的大環境,那些充分反映未來成長預期的公司估值會受到壓制。同時也有一批優質的成長公司因為關注度不高被大幅低估,投資價值凸現。是以需要認清楚一個現實,指望通過估值的繼續提升來驅動股價上漲終究是鏡花水月,而依托産業趨勢和公司業績快速增長驅動的股價上漲才會紮實。

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展望,相聚資本強調,目前我國處于城鎮化、工業化、資訊化和國際化的“四化”疊加期,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遍布食品飲料、醫藥、工業制造、化工、建材、TMT、新能源、教育、社會服務等多個行業。面對一個機會多樣、審美多元的市場,相聚資本認為,真正創造長期回報的是那些能夠不斷創造社會價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公司,以及驅動這些公司前進的企業家精神。同時,企業家精神也和公司大小無關,優質中小公司的進取心很多時候絲毫不弱于龍頭公司。我們更關注長期投資回報率,平衡好長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秉承專業、審慎的态度,為投資者創造超額回報。

吳俊峰:第一,今年的市場不會像去年那樣一帆風順。今年因為在去年大漲,起點估值較高,是以今年肯定不會像去年那樣非常順地一路持有。第二,仍然看好代表着中國最優秀、最确定的那一批企業,它們可能會面臨短期估值偏高的問題。不過我們會根據今年的估值水準,采取相應合理的配置。第三,我們不會去追周期股,這是肯定的。現在看經濟複蘇在二季度會見頂,是以這些強周期股票上漲的邏輯将會破壞,這也是我們判斷強周期股是短期機會的原因。

金斌:今年市場的核心焦點是全球經濟複蘇及通脹風險,這個宏觀背景和過去幾年是完全相反的。反應到投資政策上,就需要投資者對過去的投資思路做出一些調整。

對投資而言,這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無論是經濟複蘇的趨勢還是通脹的風險,最終都會指向長期利率的上行。在估值上,這意味着DCF模型中的折現率假設的上行風險,這對所有資産價格幾乎都是不利的。相對而言,長久期資産價格面臨的沖擊會更大,短久期資産價格受到的沖擊相對要小得多。

另外一方面,經濟複蘇及通脹早期,往往意味着大部分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這是利好的一面。在股票市場上,短久期(低估值)資産大多與宏觀經濟更加緊密相關。從預期的角度來看,在悲觀環境下,哪怕這些企業仍有可觀的盈利,也往往被當成“價值陷阱”的典型代表。當經濟預期修複的過程中,相關企業不僅盈利能力會修複,成為“價值陷阱”的風險也會煙消雲散。這種預期的反轉,往往是巨大超額收益的來源。

綜合來看,對市場的影響取決估值的負面壓力及盈利能力修複動能之間的平衡。在這個階段,資産配置的大方向是要壓縮久期,增加短期盈利修複預期較大的資産配置。

張可興:今年整個市場環境,相對于去年來說應該是一個“小年”,或者說是投資更加難做。有這麼幾個方面:一是随着疫苗加大供給和注射,疫情臨近尾聲,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資料開始恢複,這意味着我們整個流動性釋放了一兩年之後,可能會進入到一個邊際收緊的狀态,但也不會是斷崖式的大幅收緊,包括像以美國為代表的這種寬松,至少上半年風險不大,再怎麼也得到下半年到明年了,可能我們看到經濟複蘇後貨币的流動性也會去收緊。

第二是從經濟複蘇的角度來看,我們還處在一種偏弱複蘇的狀态,是不是能持續一個季度兩個季度還是多久,我們隻能邊走邊看,大機率不會是強複蘇,是以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和宏觀經濟的周期裡,對于投資來說,也有一定難度,是選擇偏周期的行業去投資還是繼續堅守過去消費内需為主的闆塊,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行情的因素。

還有一點是整個A股經過了兩年的上漲,基本上一些優質的核心資産的估值已經不便宜了,那麼未來一個是通過時間去消化估值,第二有可能出現比較劇烈的波動來消化這個估值。是以我們在面臨未來投資決策的時候,要考慮這兩種可能,甚至還有第三種可能的風險和機會。是以這對我們整個投資來說,也是增加了難度,我認為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說“考股”在這個年代裡還處在早期比較好的表現機會裡。

王益聰:“經濟較高增長、通漲預期走高、利率上行”的經濟環境,對股票整體估值其實是有壓制作用的,但好在市場整體估值水分不大,整體利潤增速高,系統性風險不大,是結構性行情,隻不過牛熊的結構與前兩年是剛好反過來的。核心因素是利潤增速與利率上行之間的拉鋸,我們要把握估值合理或偏低但利潤增速很高的行業和個股,不分大小無論賽道。

王曉明:今年的投資難度肯定是比過去兩年大很多,就像剛剛讨論的,很多好公司預期收益率已經不高了,但随着整體經濟複蘇,另外一些投資機會正在展開。整體市場環境有利的方面是居民理财意識增強,資金入市持續,不利的方面是随着經濟複蘇廣義流動性拐點已經到來。目前需要關注經濟複蘇程序、流動性變化等較為宏觀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需要放在行業和公司研究上。

沒有超級大宗商品牛市

順周期行情不可持續

中國基金報記者:近期順周期行情有所分化,全年投資角度來看,未來能否延續?

張可興:順周期闆塊在現在這個時點的持續周期和力度都不好判斷,隻能是我們大機率的認為持續的周期不會太長,同時複蘇的力度也不會特别強,那麼一句假設和判斷,我認為未來順周期行情不具備長時間的持續性,可能更多的是一種階段性的表的機會。為什麼是階段性,我認為它已經不像我們在中國經濟在處在爆發式增長的2006、2007年那樣的牛市裡,難度很大,是以帶動了整個市場環境裡一個階段性弱複蘇。

如果大家的預期是一種很強烈的複蘇,甚至是資金推動,也會讓整個市場相關的闆塊達到我們不敢去想的估值和股價的表現水準,我們隻能是邊走邊看,有可能持續的時間很長。

金斌:這取決于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看法。随着注射疫苗的人越來越多,全球經濟重新開機的機率越來越大。我們對經濟複蘇的信心相對較大,我們相信總體上是能夠延續的。但具體到不同的行業或者公司,我們需要在業績增長潛力及确定性之間做一個平衡,并不一定是彈性越大的越好。

吳俊峰:市場現在有很多噪音,所謂的超級大宗商品牛市,我們是不認可的。因為大宗商品的大周期一定是要有一個大經濟體進入工業化,2004年到2007年為什麼大宗商品漲那麼多?因為中國剛好進入工業化。後面十年大宗商品一直沒有漲。如果說後面沒有一個大體量的經濟體進入工業化,比如印度,這種大宗商品是沒有需求邏輯支撐,它更多是疫情之後經濟複蘇補庫存的需求,庫存周期很短。是以,不代表它會有一個長牛的機會。此外需要強調我們是堅定的新能源看好者,從未來新能源的發展勢頭來看,對傳統能源是個壓制,碳中和和新能源的發展,主要目的就是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我們堅定新能源是一個長期方向,政府又鼓勵,也符合整個碳中和的趨勢,看好傳統化石能源大漲與我們的大邏輯是相背離的。是以,我們不會追高買最近熱門的一些東西。

王曉明:我們不太會從風格的角度進行投資決策,更多的還是看行業和公司的基本面。同是順周期,行業格局不同、受經濟複蘇拉動效應不同最終都會展現在業績上。這一周開始已經開始有所分化,今年來看,這類投資機會應該會層出不窮。

王益聰:全年來看隻有估值不高且增速高的股票有機會,是以順周期的機會大。有人說抱團不會解體隻會換一批股票,這話不對的,除了極個别标的。周期股是抱不了團的,它波動太大,變化太多,又不是2005-2007年的經濟環境,形成不了持久且穩定的預期。是以周期股的做法是既要擇股還要擇時的,沒有所謂躺赢的方法。

投資人需調整資産配置思路

2021年均衡配置最确定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更看好周期還是成長?重點布局哪塊,為什麼?看好哪些細分方向?

張可興:我們實際上并不區分周期還是成長,我認為任何一個行業其實都有周期性,隻不過是周期性的強弱,比如說拿白酒這個行業來看,我們現在認為它基本上是一個非常穩定增長的行業,但是過去三五年以前,我們認為它就是一個跟經濟周期相關性很高的行業,是以工資很低,現在甚至給到上100多倍市盈率的時候就變成一個穩定增長的行業,像銀行、地産,包括所有的傳統行業,我認為周期性隻能是更強一些,是以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不是去用周期和成長來區分标的,而是看企業是不是能夠在它的發展周期裡面實作快速的成長。按照我們金融行業裡面傳統的了解,我們當然還是看重成長性成長,因為投資的本質就是獲得企業利潤持續增長帶來的股價增長,股價的表現從長期來看和公司利潤增長基本是一緻的,是以在市盈率變化的時候,我們還是注重企業的完全成長。

在面臨現在中國經濟結構大轉型的過程裡,無論是未來的五年計劃、十年計劃,我相信有很多行業是處在慢增長、甚至是衰退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少數行業對整個中國經濟結構的改善,會帶來遠遠高于GDP的增長,是以我們尋求未來能夠大幅增長GDP的行業,因為我們的選股有“五好原則”:商業模式、護城河、發展潛力、優秀的管理層和好價格,按照這五個次元,我們選出來未來的行業集中在下面幾個:前四個次元是能否進股票池的必要條件,未來我們看好的細分方向,一是以網際網路龍頭為主的線上經濟,特别是5G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會持續三五年以上;二是以内需為主的消費,特别是一些可選、必選的消費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為中國将來會出現世界最大的内需消費公司。還有我們看好的醫療服務行業,比如像牙科、口腔科、教育,特别是線上教育、少兒教育訓練領域我們也非常看好,另外還有新型的商業模式,比如像電子煙,也是能長期發展的賽道空間,還有最近持續比較火熱的新能源産業鍊、汽車,我們也看好它未來的長期發展。

格雷看好的新方向,并不包含價格因素,比如新能源汽車,估值可能相對高,而我們看好的是行業本身,并不包含價格的評估,我們是從未來三五年甚至十年的發展次元上看比較鐘意這幾個新方向,當然還有像線上醫療、包括美妝、醫美等行業也都是我們認為未來很有前景的行業。

金斌:2021年的核心主題就是全球經濟複蘇及通脹風險,這一宏觀背景和過去兩年有很大的不同。投資者需要調整過去兩年的資産配置思路,目前市場還處在風格轉換的早期階段。我們重點配置在金融、上遊資源及相關制造服務産業、網際網路及科技等方向,其中有較多的倉位是在港股。我們相信,這類組合未來會迎來較好的投資機遇。

自上而下看,這個階段核心倉位的配置,需要符合順周期及估值合理偏低這兩大方向。比如金融、上遊資源以及相關的制造業等,這些企業一方面盈利有反轉的趨勢,同時估值還在合理偏低的水準,有望迎來戴維斯輕按兩下的過程。

自下而上看,我們更加注重優秀的管理層及良好的産業競争格局。看起來不那麼性感的傳統賽道上,優秀的管理層會面臨更少有實力的競争對手,企業的盈利能力反而更可持續。例如,由于人口紅利的消失,部分傳統行業的智能化改造的空間才剛剛打開,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較低的估值+較高的成長空間,這裡面更容易獲得較大超額收益。

吳俊峰:如果說2019-2020年市場All in成長股是最确定的,那麼2021年均衡配置則是最确定的。

一是從市場風格的周期來看,2021年價值股有望有所回歸。二是從驅動風格的因素來看,2021年價值和成長也指向均衡。首先,過剩貨币是影響風格的主要因素,而目前過剩貨币已經開始收縮,也意味着成長相對價值風格在收斂。其次,産業政策和監管政策往往是風格的強化劑,2016-2017年價值風格就受到“供給側改革”和“偏緊的監管政策”催化。而目前産業政策仍偏向扶持新經濟,監管政策也維持相對寬松,這也意味着未來價值風格難以被明顯強化。

清和泉主要關注白酒、新能源、網際網路、CRO的闆塊。以白酒為例,目前銷售管道回報的資訊是很景氣,基本上沒有受就地過年的影響;如果非要說估值,白酒龍頭現在跌到了50倍,也不便宜,但是比高點削掉了20%,我不能說它已經完全合理,但至少風險大幅度釋放。如果稍微再有耐心一點,下半年大家看明年的時候已經有吸引力。

新能源更是這樣,尤其是光伏去年認為今年會價格戰,但是龍頭公司矽料漲價、矽片漲價,訂單也非常飽滿,說明需求很盛。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表都擺在那兒,執行力大家不用質疑。有這個名額在,就會用各種方法去達成。現在能夠實作碳中和其實是光伏和風電、核電、水電,最具備中國優勢的就是光伏。

如果一個行業景氣到這種程度,你說它的基本面是惡化了嗎?不符合常識。從估值角度來看,這些公司隻會輸時間不會輸錢,因為它們的業績在不斷成長,會消化估值。

梁輝:當判定一個投資機會的時候,市值大小不是核心問題。即使像很多大市值公司,比如茅台,它也是從最初幾十億市值公司成長起來的,顯然,在茅台幾十億的時候投資比現在投資機會更大。是以投資的前提是賽道要選好、公司要選對。我們不認為中小公司就天然不值得投資,大市值和好公司也不可簡單劃等号,長期投資回報率和公司市值大小沒有必然聯系,海外也一樣如此,是以對于市場階段性的波動,需要以更長遠審慎的眼光去判斷,保持定力。

王曉明:其實周期更需要看成長,而且大機率成長還會來得更猛烈。我們目前周期也有、大家口中所說的狹義成長也有,大家認為沒有成長的成長股我們也有。

目前看好一些中長期供需錯配的資源型公司、潛在增長确定且估值合理的傳統行業公司、競争優勢明顯估值尚可接受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會繼續持有。

王益聰:看好估值合理或偏低且增速高的股票,不管他是周期或成長。我們認為今年在有色、新能源金屬(包括鎳钴锂稀土)、通用機械、汽車、軍工等行業機會較多,下半年科技的機會可能較好。這些行業景氣度高、增速快,當然還要估值合理或偏低才能買入。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