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活了90歲,曹操不殺他,釀成千古遺憾。

作者:文史茶館2018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短命的時代。你看看,無論是曹操,劉備,諸葛亮,還是關羽,張飛,都沒有活過七十歲。孫權好一點,剛好活了七十一。司馬懿更好一點,活了七十三。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們當然都稱不上長壽。

與這些風雲人物比起來,高柔真可謂是笑傲江湖。因為他活了整整九十歲,幾乎跨越了整個魏國,而且高官厚祿享之不盡,不管誰上台,都很器重他。

高柔是怎樣演繹自己人生傳奇的呢?

首先要說一說高柔的家世。高柔不是貧寒百姓,貧寒百姓在那個年代是絕對不可能長壽的,就是在今天生活沒有保障的人也很難享受長壽的待遇。高柔出身名門,他是陳留(河南開封杞縣)人。陳留高氏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家族。高柔的堂哥叫高幹(真是人如其名)。而高幹,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那是袁紹的外甥。“我舅是袁紹”,這句話的能量絲毫不亞于“我爸是李剛”。

跟袁紹有親戚,有利也有弊。袁紹是很牛逼,可是後來到底還是被曹操打敗了。高柔作為袁紹的親黨,竟然被曹操錄用,當上了菅縣縣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高柔是一個難得的專業人才。他是搞法律的,會斷案子。他的堂哥高幹也投降了曹操,可是後來又叛亂了。曹操本想趁此株連高柔,任命他為刺奸令史。這是一個專門得罪人的活。但是,高柔幹的很好,兢兢業業,将所有的案子審理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監獄裡一個滞留犯人都沒有。有一天夜裡,曹操去檢查工作,竟發現高柔還在辦公室裡,抱着文書睡着了。經打聽,曹操才知道,高柔經常這樣,不是碰巧被他撞見。

他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活了90歲,曹操不殺他,釀成千古遺憾。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生死。高柔如此敬業,如此能幹,如果你是曹操,你會舍得殺他嗎?人才可不像韭菜割了還生,頭砍掉就不可能再長出來了。

曹操決定重用高柔,不久任命他為丞相理曹掾。當時有個叫宋金的士兵從合肥戰場逃跑了。士兵逃跑,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都是一種嚴重違紀行為,必須被處死。有人甚至說除惡務盡,不但要處死宋金,還要殺了他的家人。這事大嗎?不大。小嗎?也不小。所謂的政府公務,不就是這些瑣碎的小事嗎?朝廷官員就是要處理這些事務。高柔認為,重刑非但于事無補,反而會助長士兵開溜,不如寬待他們,實行懷柔政策,以讓他們悔過。曹操覺得這樣做更有利于招攬人心,就同意了。曹操為了控制百官,設定了專門告密揭發的校事一職。高柔反對,他說這樣勢必搞得人心惶惶,極其不利于團結和諧。曹操沒有聽從,後來果然釀成大錯,才殺掉校事官以悔過。

有人就要問了,曹操何以重用高柔呢?高柔有什麼貢獻嗎?當然有了。上司需要的就是處理具體事務的人才,高柔能夠正确而又公正地處理這些事務,這就是為上司分憂啊。也讓上司更加有威信。

等到曹丕時代,高柔就成為一名專業的法律工作者了。他被任命為廷尉,專門負責刑罰。在這個職位上,高柔秉公執法,量刑定罪,一幹就是二十三年,無可替代。

何以無可替代呢?因為高柔剛直不阿,堅持按着法律程式辦事,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曹丕這個人,小肚雞腸,報複心理特别重。他曾經特别記恨一個官員,等當上了皇帝,就想殺掉這個官員。高柔堅決不服從,他說上司不能因為自己的好惡處罰下屬,不能踐踏法律。曹丕喪失了理智,你不服從,我換人去做,最終越過高柔殺掉了那名官員。高柔雖然沒有最終阻擋曹丕随意殺人,但它畢竟堅持了自己的原則。

他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活了90歲,曹操不殺他,釀成千古遺憾。

到了魏明帝曹睿時代,有一個官員私自在禁苑裡打獵。禁苑,那是皇帝專屬的地方,普通官員進去就是死罪。曹睿就想将那名官員處死。高柔接手案子後,問曹睿是誰告發的。曹睿說,你甭管誰告發的,現在證據确鑿,必須處死這個官員。高柔不同意,他說必須告發人當面對證,才能定罪。曹睿無奈,就說出了告發者,原來這個告發者是皇帝的耳目,專門打小報告的。高柔經過審理,将兩人都給予了處罰。

作為一個優秀法律工作者,僅僅維護法律尊嚴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專業精神。高柔就像唐代的狄仁傑、宋代的宋慈,審理案子,不放過一個細節,不冤枉一個好人。有個叫解弘的小吏在給父親服了一百日喪後,正好趕上朝廷有軍事行動。他服喪期滿,責無旁貸要參加這個行動。但是,解弘卻向上級打報告說,身體不适,請求告假。曹睿不準,認為解弘怕死,有意逃避,要拷打解弘。高柔接手案子後,經過仔細審理,發現解弘身體确實有病。一個帶病的人豈能參加軍事行動?那會誤事的,就請求曹睿赦免了解弘。還有一個叫窦禮的士兵,外出久久不歸。軍中都認為這家夥開溜了,士兵開溜就是犯罪。軍隊上司一方面對窦禮進行通緝追捕,一方面逮捕了他的家人。窦禮的妻子不服,就鳴冤告狀。這個案子貌似很明白,大家都不予搭理。案子一直鬧到高柔那裡,高柔經過仔細審理,發現窦禮不是開溜,而是被戰友殺死了。這是一樁冤案。案情大白,窦禮的家人被釋放,兇手也落網。

這就是高柔,一個專業的法律工作者,以自己出色的工作獲得了曹魏五位最高上司人的器重。他的廷尉一職,無人可以替代,無人可以撼動。高柔這個人,不但有專業的法律知識,還有另外一項“專業”,那就是眼光和政治頭腦。他能審時度勢,預見未來,準确地判斷事情的發展方向。

他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活了90歲,曹操不殺他,釀成千古遺憾。

當初在陳留老家的時候,曹操不是當上了兖州刺史嗎?那個時候的曹操才剛開始創業,基礎并不穩定。兖州的很多官員并不鳥他。高柔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認為戰争一觸即發,而陳留乃四戰之地,戰火一燒,難免會殃及池魚。于是,他勸鄉親們趕緊離開陳留,以避戰禍。大家當然不會聽他的,有病吧你,過得好好的幹嘛要離開。後來,兖州的官員果然反叛曹操,戰火燒至陳留,那些沒有撤離的鄉親們死傷無數。高柔卻因為提前撤離陳留而幸免于難。

準确的眼光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生死。在曹魏後期的政治鬥争中,高柔非常堅決地支援司馬懿奪權。他認為曹魏政權已經走進了墳墓,跟着司馬懿才有前途。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任朝廷司徒的高柔以暫代大将軍的身份控制了曹爽的軍營,這一步非常關鍵,他成功地幫助司馬懿上位。司馬懿後來稱贊高柔說,你真是漢代的周勃再生。因為有這份功勞,高柔成為司馬氏的死黨和紅人,後來又當上了太尉。

公元263年,高柔終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享年九十歲。和那個時代的人相比,他非常夠本了。不但活的有長度,還相當有品質。兩年後,晉朝建立。高柔的子孫當然也就成為新朝的既得利益者。

在那個風雲激蕩忽生忽死的亂世裡,高柔是一個無可争議的傳奇。他熬過了曹魏五個國家上司人,見證了曹魏的興建,并幾乎親手将它送進墳墓。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而高柔卻潇灑地活着,越活越好,越活越開心,舒卷風雲,笑傲江湖。

高柔的人生經曆告訴我們,無論是在競争激烈的職場還是在紛纭變幻的官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你首先要有自己的專業技術,這是立身之本。其次,還要敬業,專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管上司是誰,都離不開你。不管走到哪裡,都有人需要你。因為你的專業讓你無可替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