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都不能少丨一顆棗子賣到歐洲 農村電商讓“土貨”吃香

作者:上遊新聞
一個都不能少丨一顆棗子賣到歐洲 農村電商讓“土貨”吃香

△在峻圓棗林内,大家正在采摘成熟挂滿枝頭的冬棗。

一顆不起眼的冬棗,如何走出深山賣到歐洲?怎樣幫助大山深處的村民脫貧緻富?雲陽縣将土特産“抱團”打造品牌,并通過農村電商平台銷往全球,幫村民實作脫貧緻富。

11月2日,重慶市政協“參政議政巴渝行”走進雲陽縣,了解雲陽縣政協及其委員參政議政情況。

2016年初的雲陽縣政協全會上,雲陽縣政協工商聯界别以集體提案建言縣政府打造農産品品牌并建起本土電商平台,催生了雲陽縣渝東北倉儲物流分撥中心。僅在分撥中心,商貿貨物每天進出達600餘噸,快遞收發9000餘件。

“徐棗子”的冬棗帶動脫貧

雲陽縣盤龍街道柳橋村的一個山頭上,數十位村民忙前忙後、修枝除草。這是雲陽縣峻圓科技有限公司的棗林,村民都是當地貧困戶,以前無事可做,如今不僅可以在棗園務工,還能自己種棗樹掙錢。

雲陽縣政協委員、峻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靖雯,中專畢業後在深圳打拼多年,2009年回到雲陽返鄉創業。

徐靖雯結合雲陽的自然、土壤條件,決定以冬棗種植作為發展方向,并發展觀光休閑農業。8年來,通過對荒山的開墾、開發,如今一條大道通往山頂,棗樹種滿山野,不僅改變了鄉村面貌,也帶領村民走上了脫貧緻富路。

徐靖雯的冬棗采用有機種植,不僅銷往深圳、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還打入了歐洲市場。深加工出的棗梳、棗芽茶、棗酵素、棗蜜酒等,把棗樹全身都利用起來,徐靖雯也被大家稱為“徐棗子”。

因為“徐棗子”的幫助,村民有了“四重收益”:土地流轉給棗園有流轉費收入;在棗園務工有了工資收入;在自家地裡種棗子有了銷售收入;棗樹全身(樹幹、枝條、棗葉)都是寶,深加工後還有附加收益。這樣一來,為村民增加了較大的收入,脫貧緻富有了新的門路。

“在棗園務工的村民,都是留守婦女或建卡貧困戶”,貧困農戶林術瓊說,“有了穩定的工作,精神上不空虛了,也是一種‘精神脫貧’。”

截至目前,棗園已建成示範基地2000畝、推廣基地涉及8個鄉鎮、街道,面積達8000畝,有機冬棗鮮果的價格甚至賣到了50元/斤。雲陽縣内已有3000多人免費接受了該公司的技術指導,帶動600餘戶農民專業從事冬棗種植,培養了一批創新創業新型職業農民。

一份提案催生土特産品牌

在電腦前依靠滑鼠和鍵盤,動動手指就能将自家種的農産品通過網上銷售、走出大山。幾年前,這可能還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變為了現實,農戶也通過電商平台增加了收入。

一個都不能少丨一顆棗子賣到歐洲 農村電商讓“土貨”吃香

△在雲陽縣水口鎮棗子村電商服務站内,各種本土商品琳琅滿目。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看到,雲陽縣水口鎮棗子村電商服務站内,農戶們正将自家菊花放在電子秤上過稱。在服務站一旁,大大小小堆滿了菌子、粉絲、苕粉、荷葉茶等農産品。

一個都不能少丨一顆棗子賣到歐洲 農村電商讓“土貨”吃香

△水口鎮棗子村居民在電商服務站内過稱自己的農産品。

這得益于雲陽縣政協工商聯界别的一份集體提案。2016年,該提案發起人、雲陽縣政協常委、縣工商聯合會會長楊江陵在雲陽縣“兩會”上,作了《強化平台 注重服務,傾力打造區域電子商務發展高地》的大會發言,并遞交了相關提案。

根據該提案和大會建言,雲陽縣政府打造出淘寶特色中國雲陽館、京東雲陽館、本土電商平台雲創星空,以及渝東北快遞物流分撥中心、228個鄉、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目前,區域公共品牌“天生雲陽”已上線推出,這是38個鄉鎮、4個街道共42種特色農産品“抱團”推出的品牌,并研發出荷葉茶、紅豆代餐粉、桑葉面等一系列産品。

此外,還由此催生了“雲洋陽”農村電商公用品牌,是“天生雲陽”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的姊妹品牌。“天生雲陽”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主推“三品一标” 、GAP認證等農産品;“雲洋陽”農村電商公用品牌主推原生态、初加工或未加工的農産品,例如紅苕粉、幹洋芋片、風幹蘿蔔、鲊辣子、鲊海椒、紅糖等等。

雲陽縣商務局電商科科長楊盼介紹,今年1-10月,全縣農産品出件405.35萬票,同比增長114%,銷售額2.58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貧困村農産品出件35.1萬票,同比增長53.6%,銷售額2351.8萬元,同比增長58.2%。僅棗子村的110戶貧困戶385人中,就有60戶161人直接受益,通過電商戶均增收1600餘元。

打通鄉村“最後一公裡”

楊江陵在提案中提到,有了電商平台,還應配備完善的物流體系,才能更友善雲陽縣居民“玩轉”農村電商,便利農特産品走出雲陽。

一個都不能少丨一顆棗子賣到歐洲 農村電商讓“土貨”吃香

△渝東北快遞物流分撥中心内,從業人員忙着分撥數以千計的快遞。

2015年,雲陽縣渝東北快遞物流分撥中心投入營運,位于雲陽縣工業園區B區,投資金額1200萬元,建設規模8000平方米。購置了德國進口全自動立體倉儲裝置、流水分揀線,還有11輛專用配送車,建設8條鄉鎮物流快遞專用運輸線,實作鄉鎮、社群物流全覆寫。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分撥中心的勞工們正在分揀包裹、運送貨物,一片忙碌。

渝東北快遞物流分撥中心辦公室主任胡發鑫介紹,目前,分撥中心共有物流、快遞企業18家,商貿貨物物流每天進出貨物600餘噸,快遞收發更是達到了9000餘件,與順豐、中通、韻達、百世、德邦等10多家物流企業實施戰略性合作。

“通過分撥中心提高了效率,并通過給予優惠,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胡發鑫說,“鄉鎮物流配送首重由9元(均價)降為3.8元,城區物流配送首重由2元(均價)降為1.6元。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了農村電商成本,也讓農戶在脫貧緻富路上又多了一個籌碼。”

通過渝東北快遞物流分撥中心,将工業品運下鄉,将農特産品運到分撥中心,還打通了鄉村“最後一公裡”。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見習記者 楊辛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