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作者:無邪李小幺
"捕手死在山林是最好的命運,猛虎歸林也終将是天命"。

近兩年南韓戰争題材的影片不斷增多,但這部同樣被标記上"戰争"标簽的《大虎》,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獵人與獵物的故事。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整部電影的故事并不複雜,北韓日治時期(1910年-1945年),名獵手千滿德早年以打獵為生,是智異山地區有名的獵戶,但在日軍侵入半島後,便放下槍隐居山林,選擇守護曾經的獵物、被稱為"智異山山君"的北韓最後一隻老虎。而此時日軍軍官在卸任前想把智異山最後一隻猛虎殺掉帶走,于是找來當地獵戶和日軍組成捕虎隊圍獵老虎。年事漸高的千滿德,本着對大山的敬畏,住在深山中守護着大山和老虎,但千滿德的兒子不甘于就此一輩子呆在山裡,于是父子沖突,人虎沖突就此展開。此時,千滿德守護的已經不僅僅是那隻老虎,還有失去國土的尊嚴。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在影片的前半段中很難見到"山君"的真實面貌,關于這頭獨眼猛虎的資訊隻能從村民與日軍的描述中得來,當地人叫它智異山的山君,基本上是智異山之王的意思。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老虎頭腦很簡單,以牙還牙,傾盡勇武,可以狡詐。半睜着眼睛睡覺,可以隐匿在濃霧中伺機而伏。它們所要的隻有一樣:生存。獵殺生物覓食,是為了生存;攻擊侵略者,也是為了生存。

闖入它地盤的人都可以歸類為侵略者,是以它奪走了無數生命,而不論這些生命究竟是不是抱有惡意。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電影比較巧妙的把老虎拟人化。作為片中的"男二号",人性化到快成精了,導演還給安排了豐富的内心戲….

影片的第一個情感高潮便是大虎将千滿德兒子的屍體從野狼群中搶出來,并拖到他家門前,人與虎以極度複雜的情感對視,然後便引出一段略感狗血的回憶。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電影選擇了日軍侵略的二戰時期, 影片中的隐喻和諸多象征意義讓這部抗日傳奇更加富有傳奇色彩,拟人化的大虎"山君"橫掃日軍,見一個鬼子撕一個,把老虎即将失去山林的反抗比作北韓人失去家園的反抗,老虎失去幼子比作北韓被侵略失去親人的悲痛。

整部影片充斥着對當時日本軍隊的仇恨感。從拟人角度來說,千滿德就是老虎,老虎就是千滿德。他們都是影片中的守衛者。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當年千滿德放生了小老虎,并不再捕獵,可盡管它要感恩千滿德的放生和喂養,它也不會忘記,自己母親的死,也因為這個恩人的子彈。千滿德是恩人,也是仇人。為了恩情,它曾放過他的兒子石一次,但石對它開了一槍後,它沒有再次下慈悲。

石很天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極度弱小,更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完全是侵略和傷害。而随後,大虎從狼群中把石的屍體搶回來還給了千滿德。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千滿德拿出封存的獵槍,燒掉了自己的家和兒子的遺體,獨自向智異山的主峰天王峰爬去;山君安頓好了小老虎的遺體,走出山洞,君臨山頂俯瞰着雲海,發出王者般的怒吼,他們都知道今天就要迎來自己最後的時刻了。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其實他們之間已經沒有仇了。雖然人虎殊途,但生命軌迹卻彼此交融,而他們命運也是如此相似:他們同樣是這片山林的孩子,同樣成為了這片山林裡最強的存在,他們彼此傷害過對方的親人又彼此選擇了釋懷和寬容,命運的車輪又同時把他們逼到了絕境。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最後與虎王之間的"對白"甚是感人,為了一個了斷,一人一虎,情感複雜到極點,就像岷植大叔想說:我們做個了斷,如果我死了,你就好好活,如果你死了,我也不會苟活。

百因必有果,虎王與獵人的恩怨糾葛,韓劇《大虎》結局令人心寒

最後山裡僅剩的一隻老虎與家破人亡的捕手縱身跳下山崖。皚皚白雪覆寫了一人一虎!相愛相殺的一生,始于山間,終于山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