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北方的小廚娘,對于福建菜,還真是知之甚少。
但是,若要提到佛跳牆和沙縣小吃,小廚娘還真是“久聞大名”了呢~
要知道,福建菜又被稱作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因為“依山傍海”的優越地理位置,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此外,閩人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吃海鮮和制作湯食的傳統。曆經時代的變遷,除了這衆多的美食,如今最被全國人民知曉的恐怕就是佛跳牆和沙縣小吃了。
↓↓↓
佛跳牆是閩菜中的首席名菜,距今已有1百年曆史,是清朝福州人腌制出來的大補佳品。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由這兩個别稱便可知道佛跳牆是在壇中煲出來的美食,以及是營養豐富,大補、抗衰老的佳肴。
佛跳牆的傳統制作工序極其繁瑣,光是原料就有幾十餘種,分别為鮑魚、海參、魚唇、魚翅、幹貝、鹿筋、蛏子、火腿、羊肘、排骨、冬菇、冬筍等等。把這些原料充分融合在一起以後,還要加入高湯和紹興酒,用文火煨制10幾個小時。是以,這道中華名宴還是很少有人能夠吃到的,能吃到的,應該也要花費不少錢了!
做好的佛跳牆,香飄四座、爛而不腐,吃起來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各種原料交相融合,味中有味,不僅補氣養血,其大補的功效更是一絕。凡是吃過的人都久久不能忘懷這壇中的香味。
福跳牆多次作為國宴的主菜,接待國内外貴賓,如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裡根、英國伊麗莎白等國家元首,以及首富比爾蓋茨等國際商界精英等。
此外,1990年佛跳牆榮獲國家商業部優質産品最高獎—金鼎獎;2002年“佛跳牆”在第十二屆全國廚藝節中榮獲宴席最高獎——中華名宴。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全世界掀起了”佛跳牆“熱,各地華僑紛紛開設餐館,多用正宗的福州佛跳牆招攬顧客。
要知道,遍布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的曆史可是極其久遠的,它起源于夏商周時期,小廚娘掐指一算,怎麼着也有3千多年曆史了。
而這沙縣小吃實際上屬于古代中原飲食文化的一個分支,現如今沙縣的不少小吃,還保留着古老傳統的制法和味道,堪稱古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沙縣小吃制作精細,品種多樣,有扁肉、瓦罐湯、清湯面、拌面、酸菜面、白果、油餅、火把、豬耳、麻球、米凍糕、 糕、糖包、小龍包、肉包、煎餅、大腸糕、年糕、鴨湯粉幹、鍋邊糊......凡是到過沙縣的人必嘗沙縣小吃,吃了都有“沙縣歸來無小吃”的感慨。
相比難得一回聞的佛跳牆,經濟實惠的沙縣小吃簡直是與其相輔相成了。
除了這家喻戶曉的佛跳牆和沙縣小吃,福建美食還多着呢!
小廚娘表示,恐怕自己的旅程計劃又要加上一個福建了,也許去趟風景如畫的鼓浪嶼,也許去摸一摸這被譽為國家瑰寶的土樓,也許去看一看這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廈門......總之,這四季如春的地方,必然會别有一番風味。
看吧,美食的魅力不僅僅能夠幫我們解饞飽腹,還能讓大家認識一座城市,了解一段曆史,熟悉我們的祖先。是以啊,在這一粥一飯之間,勢必都可洞見乾坤的,千萬别小瞧它們呦~
↑↑↑
想了解更多菜系
請戳☞當之無愧的八大菜系之首,大半個中國原來吃的都是這個菜系!☜
請戳☞這12大名雞的粵菜吃法,果然名不虛傳,廣州人一輩子吃不厭!☜
............
文丨小廚娘
圖丨部分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