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最大的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

作者:小神龍play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又稱"世界象棋奧林匹克團體錦标賽",簡稱"奧林匹克象棋"或"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國際象棋聯合會組織的最大的世界比賽。

奧運會這個名字是國際象棋和奧運會之間聯系的曆史。國際象棋項目是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和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建立的。但國際象棋界并不急于将業餘國際象棋選手與職業棋手區分開來,奧運會隻要求業餘棋手參加。是以,在1924年國際象棋聯合會成立後,它被奧林匹克國際象棋運動會的直接組織所取代。

第一屆正式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于1927年在倫敦舉行,有16支隊伍參加,匈牙利隊赢得了由英國公爵捐贈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際漢密爾頓·羅素移動金杯,每隔一兩年舉行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舉行了八次會議,其中沒有一次與奧運會有關,但1936年奧運會在柏林舉行,當時不是國際象棋聯合會成員的德國國際象棋協會在慕尼黑組織了國際象棋團體錦标賽以補充奧運會。每個國家隊由八名球員組成。

1960年,第一屆戰後奧運會國際象棋比賽在南斯拉夫杜布羅夫尼克舉行,此後每兩年,參加國家(地區)的人數逐漸增加,到1990年在南斯拉夫諾維薩德舉行的第二十九屆比賽,參賽國家(地區)的數量已達到108個。

世界最大的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

1982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競賽男子隊員(左起):卡斯帕羅夫、别利亞夫斯基、卡爾波夫、波羅加耶夫斯基、尤蘇波夫、塔爾。

在前九屆奧運會上,美國赢得了四個冠軍,匈牙利赢得了兩個冠軍,波蘭,德國和南斯拉夫各赢得了一個。自1952年蘇聯隊參加第10屆奧運會以來,20個項目中有18個項目赢得了國際漢密爾頓·拉塞爾移動金杯,1976年兩次失敗,1978年第23次失敗。第22屆蘇聯由于抵制東道國以色列而沒有參加,獲勝者是美國隊。第23屆冠軍由匈牙利隊奪得。

奧運會國際象棋錦标賽最初采用循環制,随着隊伍數量的增加,然後采用小組賽兩個階段的循環,即初賽和決賽。首先按照初步排名的上低進入A、B、C、D四組進入決賽,接下來是目前比賽除排名外,還決定了下一組的漲跌,每組A組冠軍都赢得杯賽冠軍。鑒于種子戰隊難以均勻分布,強隊很難與弱隊相遇,再加上有些戰隊不參加每節課,有的戰隊在每節課中都改變實力,使得很難了解組隊。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76年,比賽改為瑞士賽制的14輪比賽。國際象棋聯合會(地區)的所有成員均可派隊參加,每隊由4名正式成員組成,2名替補隊員,根據第一至第六名選手的實力而定。每場演出4人,按舞台順序,不得倒台。除了冠軍隊伍流出金杯外,還授予前3名隊員金、銀、銅牌等。自1984年以來,4的倍數年份(例如1984,1988,1992,1996...奧林匹克國際象棋錦标賽是四年一度的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标賽的預選賽,是前五名球隊的資格賽。

世界最大的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

1980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女子團體冠軍蘇聯隊成員(左起):Gabrin Dashvili,Alexandria,Cibuldanize,Yosheriani。

自1957年以來,國際象棋聯合會增加了女子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該比賽最初不時舉行,後來與男子奧林匹克運動會同時舉行。每隊正式隊員3名,替補隊員1名,根據實力第一至第四名隊員上榜。每場比賽3人,按階段順序排列。冠軍赢得了Vera Mincic Mobile Trophy獎杯。到1990年,第14屆諾維薩德已經覆寫了來自所有國家的64支球隊。在前12場比賽中,蘇聯隊赢得了11個冠軍,他們唯一一次輸掉杯賽是因為他們抵制以色列并且沒有參加L976的第七屆奧運會,該奧運會以以色列杯賽結束。然而,在第13屆和第14屆奧運會上,兩座獎杯都是由匈牙利女足赢得的,由波爾加三姐妹主導,蘇聯獲得亞軍。

在1992年6月在馬尼拉舉行的第十三屆(女子第十五屆)奧運會國際象棋錦标賽上,蘇聯的解體和南斯拉夫的變化導緻歐洲和美國列強赢得冠軍的機會減少。男子2号種子英國隊獲得第10名,俄羅斯隊領先前蘇聯隊,烏茲别克斯坦隊和亞美尼亞隊分别獲得銀牌和銅牌。在女子奧運會上,波爾加姐妹沒有代表匈牙利女足,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女足獲得亞軍。

世界最大的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

格魯吉亞在1992年馬尼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競賽(從右到左)上赢得了女子團體冠軍:Cibuldanidze,Gabrindashvili,Yosheriani,Guri Alsoli。

世界最大的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

烏克蘭女足亞軍(從左到右):謝苗諾娃、利廷斯卡娅、切魯什金娜、加裡亞莫娃。

中國男子足球隊自1978年以來一直參加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在第23屆奧運會中排名第18至第20位。其中,中國棋手劉文哲在一盤國際象棋中擊敗了荷蘭國際大師唐納,隻走了20步,最後6步棄球精彩,轟動了整個遊戲廳。這個遊戲被譽為"像一首美麗的詩,像一首美麗的歌",在國際象棋界被譽為一個好詞。中國男足最後5次排名分别是:1984年第26屆第8至第13名,1986年第27屆第7名,1988年第28名第8名,1990年第29至第6名,1992年第30名第16名。其中,由徐俊、葉江川、葉榮光、梁金榮、林塔、王自力組成的隊伍在第29屆奧運會上獲得中國和亞洲國家最佳排名。

世界最大的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

中國隊獲得女隊亞軍(從左到右)王磊、謝軍、彭兆勤、秦琦

世界最大的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

由謝軍、彭兆勤、秦琦、王磊組成的中國女足在1990年國際象棋奧運會上獲得第三名,使五星紅旗在世界象棋比賽中首次冉冉升起。

中國女子棋隊自1980年以來一直參加女子國際象棋奧運團體賽。在第九輪排名第五至第六位,當時四名球員分别是劉世蘭、吳敏喜、安延峰和趙蘭,平均年齡不到18歲。從那時起,排名穩步上升,從1982年第十屆的第四位上升到第六位,1984年從第十一屆第四位上升到第五位,1986年從第十二屆第四位上升到第四位,1988年從第十三屆上升到第四位,1990年排在第十四位。1992年第十五屆排名第三。由謝軍、彭朝勤、秦琦、王磊(平均18歲)組成的隊伍在第14屆奧運會上獲得銅牌,這不僅是中國隊曆屆奧運會的最好成績,也是奧運會曆史上60多年來亞洲國家獲得的第一枚獎牌。

就中國隊個人在奧運會國際象棋比賽中的成績而言,二等獎的獲得者是:葉江川1982年獲得第二十五屆第四枚銀牌,1984年劉詩蘭獲得第十一屆女子團體第一枚銅牌,徐軍于1986年獲得第二枚銅牌 第17屆銅牌, 彭肇勤1988年獲得第13屆女子第三枚金牌,謝淳于1990年獲得第14屆女子第14屆銅牌,秦琦于1992年獲得第15屆女子第四階段銅牌。換句話說,自1982年以來的六屆奧運會中,每屆奧運會上,都有一名中國棋手赢得了一枚獎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