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為資訊安全賦予新的邏輯思維

資訊工業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夢想的誕生與實作。一直以來,人類都希望機器能夠具有人類智慧高效地完成工作,而這樣的願望,今天已經延伸至資訊安全。

什麼叫具有人類邏輯的資訊安全?某位員工已經出差到外地,其賬号卻在公司辦公室中登入内網通路重要資料,作為一名網絡管理人員,當你知道這一切的時候首先會想到:這名員工的賬号被盜了,公司的商業機密正在被竊取。之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由于按照正常的邏輯判斷,将“出差”與“本地通路ip位址”聯系在一起,在情理上是沖突的。我們希望,機器也能夠如同人類一般進行“邏輯思維”。結合大資料技術,今天這種智慧型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下一代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

大資料,資訊安全分水嶺

大資料技術在今天已經成型并已經運用多年。在國外,不僅思科和ibm這樣的傳統巨頭在進行相關研發,一些新的企業,如fireeye、splunk等,也都憑借大資料在it業界暫露頭角。

環顧國内,很多公司也在進行大資料相關的研究并取得相當成果,但大部分都在應用分析方面,在資訊安全分析方面卻是新生事物,之是以新,是因為它引入了“列式資料模型”,彌補了傳統“行式資料模型”的分析不足,這為資訊安全的資料處理、資料分析提供了新的邏輯思維、新的分析角度,帶來了新的安全價值。

在這些公司中,包括杭州合衆資訊在内的一些領先公司正走在這樣趨勢的最前沿。“言而優則唱”,長期的傳統資料交換、資料安全分析實踐使得這些公司在大資料處理、大資料安全分析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來自杭州合衆資訊的官方資料稱,其與大資料處理相關的實時資料同步系統(rds)、資料內建系統(etl)、大資料一體化平台(unione)、大資料分布式全文資料庫系統、大資料應用分析系統、綜合安全審計系統等已經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商總局、公安部、浙江公安等項目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廣泛應用,取得了極佳的社會價值。

資訊安全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資訊安全應用環境也正發生着革命性的變化,強勁的驅動着這些傳統的安全公司癡迷于大資料,希望利用大資料技術對傳統資訊安全賦予新的邏輯思維。于是,基于大資料的資訊安全,這個綜合了多項技術的新興事物應運而生,如雨後春筍。縱觀這些公司,但凡能嶄露頭角的,其不僅需要有資訊安全開發經驗,需要對資料采集、處理、分析、應用等有較深的了解,更需要企業有較深的、長期的業務和應用背景來建構大資料的整體邏輯。相信這一些安全企業可以借助大資料揚帆起航,開啟安全市場新篇章,将經驗拓展到更為廣泛的應用領域。

大資料,業務的開發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業務儲備。

資料處理能力 資料處理是資料挖掘和分析的前道程式。資料處理的目的是從大量的、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難以了解的資料中抽取對于特定的人群有價值、有意義的資料。

資料分析能力 由于事務型資料和決策支援型資料的處理性能不同,需将決策支援型資料處理從事務型資料進行中分離出來,再從事務型資料庫中導入資料倉庫,繼而采用olap(聯機分析處理)工具、資料挖掘工具等進行分析、智能決策,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及完善各種管理流程。

開源系統 開源技術将以成本的降低和企業級的it自由度破解大資料之憂。性能方面,随着開源技術對資料掌控能力的不斷加強,開源技術将在穩定性、安全性上得到不斷完善和提升;創新方面,圍繞開源技術的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已逐漸形成,更快地适應大資料時代的業務變革和轉型更新。

分析調研機構gartner很早之前就已經表态稱,基于大資料分析的安全絕對是防範進階攻擊的有效手段,但其“比較複雜”的體系構架讓很多專業的資訊安全公司難以涉足。實際上,在已經頗有些紅海味道的資訊安全領域中,基于大資料的安全已經成為了一道展現實力的分水嶺。

大資料,受到資本市場追捧

直到今天,gartner的态度依然沒改變。在gartner研究副總裁anton chuvakin近期撰寫的部落格文章中,盡管其依然承認基于大資料的安全技術具有良好的發展态勢,但是由于複雜度太高,“95%的企業還未采用這一技術”。

布局未來,這是對目前着眼大資料技術的資訊安全公司最為可靠的描述。實際上,一直在進行産業萌芽投資的資本市場,對于大資料領域一直持以認可态度。成立于2004年的fireeye,在2013年上市後首日股價大漲80%。業内普遍認為,其在2011年前後轉向apt防禦與大資料方向,這一戰略極大地推動了公司的發展。

在國内,機構與投資人都對大資料保持着持續關注。光大證券分析認為,國内公司在大資料領域的機會在于對細分行業市場的了解。實際上,這同實際産業狀況不謀而合。以合衆資訊為例,除了主營資訊安全業務以外,其另一項重點業務——大資料的分析和處理所瞄準的就是政府行業。合衆資訊的資料顯示,其所提供的政府大資料服務,指的是服務于各個政府部門且根據部門業務需求搭建的大資料平台。平台不但提供大規模雲平台技術支援、維護管理,還會根據資料特點組織大資料模型,提供滿足業務實戰要求的資料內建處理、應用開發內建。而整套系統的成功部署,已經為客戶帶了客觀的經濟效益。

大資料,似乎這是一個聽起來已經被重複了無數次的老概念。但是,其所承載的是人們對于資訊技術的向往與憧憬。這種憧憬的實作,毫無疑問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不過,我們相信,在邏輯思維的道路上的那群人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年11月17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