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浪費時間去寫所謂的完美代碼

不要浪費時間去寫所謂的完美代碼

一般而言,一個系統能用 5 年、10 年,甚至 20 年以上。但是某特定代碼行以及某特定設計則往往比較短:當我們使用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其生命周期可能就隻有幾個月、幾天,甚至是幾秒種的時間。

有的代碼就是比其他代碼更重要

通過研究代碼如何随時間變化,michael feathers 确定了代碼庫的功率曲線。每個系統都有代碼,通常而言裡面的很多很多代碼,一次寫好之後就永遠不會變了的。但是還是有少量的代碼,包括最重要和最有用的代碼,會被一遍又一遍地改動、重構甚至是重頭開始重寫。

随着你對系統、問題領域以及架構方法方面經驗的增長,就更加容易知道和預測什麼代碼總是需要改動的,什麼代碼是永遠不會變的:有的代碼就是比其他代碼更重要。

我們是否應該寫完美代碼?

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寫幹淨的代碼,一緻的、易于了解的且越簡單越好的代碼。

有些人是以而走向了一個極端,強迫自己盡可能地編寫美麗優雅趨于完美的代碼,着魔于重構,可着勁兒折騰每一個細節。

有的代碼隻需要寫一次,以後就再也不需要作任何變動。但有些代碼則并非如此,試想,這些需要不斷改變的代碼,代碼寫得那麼完美卻在下一秒就立馬被 delete 不就太過浪費了嗎?而且也沒有必要這麼做。

“你不用去寫所謂完美的軟體。不是禁止你,隻是真的沒有這個必要。好好想想,接受這個話。你需要明白完美的軟體其實是不存在的。計算機發展到今天還沒有人寫的軟體是完美的。你也不要自以為是地想去做第一個。除非你能接受這個事實,否則你最終隻會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如果你想追求這個不可能實作的夢想。” ——andrew hunt,《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 to master》的作者

一次就能解決的代碼也不需要美麗和優雅,隻要保證是正确的、容易了解的即可——因為這些不變的代碼可能以後還要被多次讀取。也不必非要是幹淨和緊密的——隻需要幹淨即可。複制和粘貼等快捷方式在這類代碼上是被允許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麼做。這些代碼不需要再重構(除非你需要改變這些代碼),即使它周圍的其他的代碼一直在變化中。總之一句話,這些代碼不值得我們在它身上花費額外的時間。

至于那些一直在變化的代碼?苦苦思索最優雅的解決方案純粹是在浪費時間,因為這段代碼很可能在幾天或者幾周後就會被改寫,甚至重寫。

是以我們要關注的重點是:這些代碼是否如願運作——是否正确、實用和高效?是否能處理異常資料而不崩潰?——或者至少是否能做到即使失敗也不會出問題?是否容易調試?是否能簡單安全地改變?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才是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分水嶺。

編碼與重構要務實

精益開發的核心思想是:不要浪費時間去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包括寫代碼、重構、代碼審查以及代碼測試等多個方面。

隻需要重構真正需要的部分就足夠了——這也被 martin flower 稱之為是機會主義的重構和有準備的重構。

關于代碼審查也隻需要專注于重要部分。這些代碼是否正确?是否安全?是否可以運作?

不要在意風格(除非風格本身妨礙了我們的了解)。讓 ide 做主,格式化的照顧就 ok 了。我們不必去讨論代碼還能不能更

oo,也不必一定要遵循某種樣式,喜歡與否也沒有關系,是否能用更好的方式解決也不重要——除非是你在教新手,并且需要做一些指導作為代碼審查的一部分。

測試也要挑關鍵的來。測試要覆寫主要途徑和重要的異常情況。無論是大型測試還是小而集中的測試,無論是寫在代碼之前還是之後,隻要能起到作用就成。

這不僅僅是代碼問題

軟體開發總是在不斷地更新疊代。哪怕現在看它的設計和代碼是正确的,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它就會被要求改變或者直接被其他更好的所替代。

我們需要編寫優良的代碼:易于了解、正确以及安全。我們在重構和審查代碼、編寫有用的測試的同時也需要謹記:有些代碼或者甚至是所有的這些代碼,在不久的将來是要被抛棄的,或者永遠也不會再被讀取,或者再也不會被使用了。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現在的一些工作将會成為無用功。做需要做的事情,僅此就夠了。不要浪費時間去寫所謂的完美代碼。

作者:小峰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