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開始,大資料這個詞真真正正從一個it領域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時間在推移到2010年時,在當時大資料應用還在各大it座談會上以ppt的形式展現在專業領域人士面前,對于普通使用者知道的寥寥無幾。而現今使用者經常能夠看到一些網頁上推薦資訊,而上面的商品正是近期所關注,并有購買需求的,沒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肉眼可見的大資料。
而大資料又細分了不同的領域,分别為醫療大資料、金融大資料、交通大資料等,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大資料應用。而面對這麼廣泛的領域,究竟大資料在哪裡才能發揮其最大的長處呢?此次,我們邀請到了九次方大資料ceo王叁壽先生來為我們做一些分享。
2010聚焦金融行業
兩年時間,中國的大資料‘已成大勢’,現今國内的大資料又分很多種,比如以阿裡巴巴為首的電子商務大資料,以百度為首的社會大資料,以騰訊為主的社交大資料,而九次方主要專注在金融大資料領域。
九次方公司于2010年便開始進行研發,經過三年的研發,2014年開始正式投入市場,由于當時成型産品少之又少,也讓這個業界翹楚産品在一開始便為公司帶來了收益。也正是自2013年起,大資料開始爆發,這也對九次方大資料從在中國從開始普及到爆發起到了助力。
在采訪王叁壽時他提到:“其實大資料這個行業不是說你砸多少錢才能做出來的,就像爬泰山一樣,你爬不到山頂你永遠看不到太陽!是以原來九次方在做企業資料沉澱,最開始沉澱幾萬家,幾十萬家,幾百萬家,其實後來感覺都不行,那并非大資料,隻是有一定量的資料,有一定比例的資料。現今九次方相當把中國法人企業資料已經彙聚完了,彙集了全中國一千萬家公司法人企業資料。基于這些資料,九次方主要是服務銀行、服務政府和金融機構,投資公司、小貸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等等。”
金融業與大資料的天作之合
正如我們看到的,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大資料的應用,而為何金融行業與大資料能夠稱之為天作之合呢?我們在采訪時得到了這樣的答複:“大資料分很多條塊,比如政府大資料、金融大資料、交通大資料、能源大資料、醫療大資料啊,九次方在成立初期便在觀察,進而發現其實最容易賺錢的就是金融大資料,它服務的是經營主,和其他大資料略有差異,金融大資料買單群體格外龐大,資金格外雄厚。”
這也是任何其他領域的大資料公司都不具備的一個特點,醫療大資料,賣給生物制藥企業,交通大資料賣給一些交通相關的企業,智慧城市企業。唯獨金融大資料它能夠服務于銀行、基金、證券、保險、投資、小貸、擔保、信托等等各類機構,這些企業也有着極強的買單能力。
而九次方的産品也能夠幫助客戶解決傳統方式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利用大資料做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産業鍊金融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目前旗下的客戶囊括了農業銀行、北京銀行、蘇州銀行、貴陽農商行、重慶農商行、南陽商業銀行等等。
在采訪時王叁壽一直強調:“大資料是網際網路金融之母,沒有大資料就沒有網際網路金融的明天。為什麼有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有的做的好有的做得不好呢?主要是因為有沒有資料的問題,像阿裡巴巴做網際網路金融為什麼做得那麼好,它有别人沒有的資料。是以大資料能夠稱之為網際網路金融之母。”
雖然說了很多,但是話題的中心依舊是資料。那麼九次方大資料的資料究竟來源于哪裡,在采訪王叁壽先生時他給出了答案:“資料來源主要通過海陸空三種管道。第一種跟地方政府部門合作,共享資料。第二,九次方有一個國内非常先進的網際網路大資料挖掘技術,能夠抓全網的資料,隻要網上和企業行為有關的資料都将被挖取。第三,地面部隊會針對重點企業做點對點的拜訪、調研,這便是九次方海陸空三個管道。現在已經建了20多個省市誠信大資料平台,然後再跟這些城市合資合作。”
傳統金融模式的颠覆
大資料的引入,可以說讓金融行業有了一番天翻地覆的變革。傳統的金融模式,銀行若是想要銷售自己的産品,可能需要進行走訪,填寫資訊後在進行分析,進而鎖定使用者。現今大資料能夠讓銀行在一秒鐘的時間内快速調取附近所有公司資料進行分析,進行精準營銷。
能做精準營銷的同時,客戶也不需要上門進行購買。有了大資料和網際網路之後,未來銀行支行網點将會被取締(5-10年),以後銀行的網點就是一部手機、一部電腦,沒有支行的概念。并且在5-10年後,伴随消費主力人群的變更,不會再有人願意去銀行領号,目送一個個大爺大媽交完水電費後,在辦理自己的業務。
成功案例
九次方大資料公司的産品現已覆寫到各大金融平台,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特邀王叁壽先生分享了一些著名的案例:“九次方在第一次接觸北京銀行的時候,他們讓我們去示範我們的産品,展示完了非常興奮,他說我們給北京地區五個管理部全都安裝,全都用起來,用起來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利用我們的系統去控制風險,前一段時間他們就利用我們的系統控制了一筆風險,突然在我的系統裡發現它貸過款的一個客戶有一些相關的負面的資訊,于是趕緊讓他們人員去企業查,結果那個企業已經連續三個月沒發工資了。因為我的系統可以實時監控企業的行政處罰、工商處罰、稅務處罰、環保處罰、海關處罰、法院訴訟、正在執行和執行狀态,已經結案的情況都實時監控,一發現我的系統就自動報警。這個企業現有的客戶,或者它即将要貸款的客戶,隻要在我系統裡有各種處罰、訴訟、糾紛,勞資糾紛、網際網路負面的資訊,說他不發工資,老闆跑路,老闆詐騙,立刻我們這個系統就報警給北京銀行,北京銀行就可以對他的客戶做預警,他買我的東西一個端口才30萬塊錢,但是我幫他控制一千萬的風險,這個價值是無限的。”
其次便是做精準營銷,中國農業銀行從2015年開始他們有一個戰略,叫“營銷管道下沉”,原來它的很多公司業務在分行和支行層面做,下一步要下沉到網點去做,這時候沒有一個大資料的工具在支援你的話,你根本不知道它企業在哪!有了這個大資料之後,若想查一下大廈裡有什麼公司,一秒鐘全出來了,并能夠對這些企業做各種交叉分析。此外在此之前,九次方還曾配合民生銀行做過産業鍊金融。
大資料3.0時代,資料之間的核聚變
大資料演變至今,王叁壽先生将其分為了4個時代,2000年到2005年屬于資料積累階段,而2005年到2014年,屬于資料爆發的階段。現今我們已處于大資料3.0時代。
在大資料2.0時代,資料互相之間的沒有太多價值,而在3.0時代,資料之間能夠互相交易,這也就證明了為何馬雲的資料之前。資料交易後能夠産生各大的價值,資料與資料之間的碰撞更能夠引發‘核聚變’。
九次方大資料之前也在推動與騰訊資料進行融合,兩家公司之間的資料融為一體成就了騰訊财經大學,并且在騰訊财經那裡面大資料頻道裡面的資料均是由九次方大資料公司所提供的。王叁壽先生先生也講到:“它發生這種交易,價值是無限的。”
九次方inside建構生态産業鍊
在采訪最後,王叁壽先生提到:“在做大資料的時候我一直堅信,如果想超過bat就是一條路子大資料,做其他的東西沒有辦法超過,bat是中國it行業三座大山,怎麼也繞不過去。做社交不行,肯定不如騰訊,做搜尋不如百度,做電子商務,滴滴打車,大衆點評網這些小衆産品,就算在彎道也無法超車。唯獨大資料和網際網路行業是有相似性的,這30年來網際網路為什麼能創造一大批偉大的公司和富豪,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商業、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唯獨大資料行業有這個特點。現在九次方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态産業鍊,但是目标不是超過bat,隻是為團隊鼓鼓氣,小米是圍繞移動做生态産業鍊,阿裡巴巴是圍繞電子商務做生态産業鍊,九次方就是圍繞大資料建自己的生态産業鍊。”
在其公司内部有一個戰略叫“九次方inside”,類似于英特爾inside,九次方像是一個樹根,友善進行嫁接。想嫁接種一個桃沒有問題,你想嫁接種一個蘋果也沒有問題,這就是九次方inside。
可以說這便是九次方未來的戰略布局。将自身比喻成一個能夠嫁接并良好存活的樹根,讓資料之間進行互動碰撞,進而衍生出比資料本身還要大的價值。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凸顯了大資料的政策優勢,提供了金融模式發展的新思路。當然,除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資料進行滲透之外,傳統企業更應該主動擁抱大資料,利用大資料來針對消費者的行為進行産品的創新,才能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與大資料火熱的時代,為企業打開嶄新的道路。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年1月7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