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部分網絡及方案資料,對交換機選型的一些關注點進行記錄。
一.基本名額
1.
網絡接口
1.1 區域網路接口:
a.速率:10m->100g
b.媒體:銅媒體(電口)和光媒體(光口)
ps:電口的最長距離是100m,是以xx項目中機房至指揮中心拉了光電轉換
1.2 廣域網接口:
a.速率:2mb->10g
b.技術标準:e1/t1、atm、pos/sdh
2.
固定&子產品化配置
2.1
子產品化選擇端口速率、端口密度、端口類型
2.2 包括交換機支援插入業務闆,實作防火牆等功能
3. 可用插槽數:使用者可插的槽位
4.
端口密度:業務操作統一插一種子產品能提供的最大端口數量,需要計算每個端口的成本
5. 機框尺寸:1u容積機關 4.4
cm*48.26cm,在機架上小裝置(1-3u)留出1u空間,大裝置(4u以上)留出3u空間 42u的機櫃高是2m。
二.功能名額
vlan劃分:
2. 子產品熱插拔:
3.
支援堆疊(stack):相同廠家的裝置中實作,提升端口密度和性能;但比機架式交換機有更小的成本
假堆疊:采用以太網口級聯
真堆疊:采用堆疊總線和堆疊子產品
可管理型:
控制台接口、telnet、ssh、snmp
5.
服務品質qos保證,主要手段如下:
通過大帶寬:超過50%就需要擴容
通過端到端帶寬預留實作:
通過接入控制、擁塞控制和區分服務等方式
6.
支援以太網供電(poe):
通過以太網銅線提供48v直流電
7.
安全特性:
dhcp偵聽:
網絡準入控制:
動态arp檢測:檢查dhcp表,防止中間人攻擊,
ip源防護:構造ip、mac、端口的綁定關系
aaa認證:
三.其他:
1. 背闆帶寬(針對子產品化交換機):接口闆 到
交換矩陣的帶寬,代表交換機總的資料處理能力
對于非子產品化交換機,相當于參數轉發/交換容量
//接口闆和交換網闆都其實是插在背闆上
交換容量:cpu的交換容量,指的是交換網闆的轉發能力,比如現在有兩塊40*40ge的接口闆(那麼每塊接口闆的最大帶寬就是1.6t)
要互相通信,如果交換容量隻有1.44t的話,就意味這兩塊接口闆之間的流量無法達到線速轉發,或者說這兩塊接口闆之間的流量有收斂
包轉發率:三層轉發的容量,交換機插滿接口闆後,整機每秒能夠轉發多少個64位元組的封包
最大mac位址:交換機維護mac位址表的大小
備注:在項目中通常比較關注的隻是端口數量,如電口、光口及其帶寬,以及是否需要加入一些業務子產品。其他具體的東西,對于一個系統內建而言要求未必到那麼細,通常裝置商也都能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