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作者:奇點網

我覺得今天這個研究特别反常識,不是生活常識,就是科學常識。

咱們都知道腸道微生物這個東西它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環境變化、宿主年齡增長,腸菌的組成也在不斷改變。已知腸菌能從方方面面影響機體,那麼想必生命不同階段的腸菌帶來的健康影響也應該不一樣。(→腸道微生物如此神奇,快來《醫學趨勢50講》了解一下

鑒于之前好些研究發現,衰老個體的腸菌存在促衰老表型,那可以認為年輕個體的腸菌應該比衰老個體的腸菌更健康?

腸菌:我就不。

跟據今天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來自衰老個體的腸菌反而可能是更有益健康的[1]!接受了衰老個體腸菌的年輕無菌小鼠,海馬神經元再生更多了、腸道表面積增加了、肝髒代謝變好了,連抗衰老的信号通路都激活了~但是年輕個體的腸菌就完全沒這個效果。

怎麼着,你們腸菌界也講究陳年老窖啊??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圖源 | pixabay

一說起腸菌,我這就有點激動。

了解腸道微生物那麼多,現在我已經很難單純地把腸菌看做一群普普通通的菌了,它簡直就和現在敲着鍵盤的手指頭一樣是我身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些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也提到,在機體逐漸衰老過程中,腸菌也與宿主共同變化,二者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共生功能體(holobiont)[2],就跟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一樣。

這個共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功能。

在一些非哺乳動物,比如線蟲、斑馬魚和果蠅中的實驗已經發現,宿主老化過程中腸道菌也有出力[3],在衰老宿主體内,腸道菌的遷移能夠促進一些典型的衰老表型,例如減少腸上皮屏障完整性和促進全身性發炎[4]。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但是這個事兒也不是那麼的闆上釘釘。

2016年,曾有科學家調查了一批百歲老人的腸道菌,發現他們的腸菌異于常人,咳,就是健康的菌特别多[5]。顯然他們的腸菌就沒有随大流。

是以到底咋回事兒呢?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搞搞科學(哈哈哈又有新課題了

想搞清楚腸菌對宿主健康的影響,研究者們決定直接把腸菌移植給無菌小鼠看效果。實驗組呢,腸菌來自24個月大的老年小鼠,别看年紀大,它們都很健康;作為對照,另外一組腸菌則取自5-6周大的年輕小鼠。

為了保障腸菌老老實實在新家定居,除了灌胃之外,研究者還把無菌小鼠和供菌小鼠放在一塊混養了一段時間,然後再單獨培育,以排除飲食、環境等外界因素的幹擾。

從表面來看,兩組小鼠好像沒啥差别,越長越大、吃得更多,血糖血脂水準基本一樣,精神狀态也差不多。但是呀,實際差别可大了~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我就真的很想問攝影師拍這個到底想表達個啥

這兩年流行一個新科學概念叫腸腦軸,腸道菌的異變和很多年齡相關的神經變性疾病有關,是以研究者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檢查一下小鼠的大腦,更具體一點兒,檢查海馬齒狀回的神經發生。

令人意外的是,老年菌移植組竟然有更多的新神經元!

移植後第八周,研究者發現老年菌移植組小鼠齒狀回中擁有更多的新生神經元,而且到了第十六周差異更加明顯。同時,這些小鼠腦内的細胞幹性标志物,例如sox9和cd133的表達也比年輕菌移植組要更高。

不過呢,兩組小鼠之間小膠質細胞的數量和形态都沒什麼差異,各種促炎/抗炎細胞因子的水準也相當。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老年菌移植組神經元發生增加

研究者猜測這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有關,果然也在老年菌移植小鼠腦内發現了更高水準的bdnf,以及其他一些有助神經發生的代謝物。

在正常狀态下,腸道上皮細胞的更新是很快的,是以研究者在神經元之後又檢測了小鼠的腸道。

從形态上看,老年菌移植組小鼠的小腸絨毛長度和寬度都增加了,而且小腸和結腸的總長度也更長,可見腸道表面積更大;此外,它們的腸隐窩更深、産生粘液的杯狀細胞也更多。

鑒于此前有研究發現,來自衰老個體的不良腸菌會破壞腸道屏障[4],是以研究者們也專門檢查了小鼠的腸道健康狀況。你應該猜到了,就,麼得問題。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兩組小鼠的腸絨毛形态差異

随後研究者檢查了小鼠的肝髒,為的是搞清楚代謝的變化。

簡單來說,老年菌移植組小鼠肝髒的甘油三酯生物合成顯著下降,與熱量感應有關的ampk、sirt1通路激活,mtor通路則降低。有沒有感覺很眼熟,這三個是超超超有名的長壽通路。

看完這些結果,感覺陳釀腸菌沒毛病啊,好得很啊?來來來,分析一波。

當分析過兩組小鼠的腸菌組成,研究者發現老年菌移植組中厚壁菌和毛螺杆菌等産丁酸菌特别多,它們糞便裡丁酸的含量也更高。

這就能解釋得通上面的諸多現象了。丁酸本身是結腸細胞的主要營養來源,有助于保持腸上皮屏障的完整性[6],它也能調節海馬内bdnf的表達[7]。另外呢,丁酸可以通過激活fgf21[8]來激活ampk通路、抑制脂肪生成和甘油三酯積累[9]。

當研究者直接給小鼠補充丁酸鹽,也能夠起到類似的健康效果。

有意思的是,陳釀腸菌是不是真能起效,還得看受菌的鼠。當研究者把接受糞菌移植的小鼠換成老年無菌小鼠,移植什麼菌就不太重要了,反正沒差。

這個研究局限也比較明顯,實驗中沒有記錄腸菌的動态變化,受體是無菌小鼠可能也會帶來一些腸菌定植的問題。

總之我還是有點想不通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兒,你們覺得呢?

其實呀,我覺得我們的對腸道微生物的了解還是太少太片面了。你是你自己還是腸道菌的宇宙飛船?腸道菌都在哪些領域影響人生?它目前有哪些靠譜的醫學應用?解答你的好奇心,歡迎了解《醫學趨勢50講》。

編輯神叨叨

全體奇點糕嘔心瀝血嘔心瀝血嘔心瀝血打造的重磅音頻課程《醫學趨勢50講》終于上線了。我們一口氣幫你同步了全球醫學前沿領域最重磅的進展。隻需500分鐘,讓你徹底搞懂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課程亮點如下:

1、全面:一網打盡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在這套《醫學趨勢50講》中,我們囊括了免疫治療、幹細胞、微生物、人工智能、二代測序,抗癌新藥研發等15個重要的前沿領域,幫你将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成果一舉收入囊中。

2、緊跟趨勢:幫你無縫同步全球認知。

奇點跨學科專業知識團隊,依靠強大的自有資料庫系統,每天跟蹤全球3000多本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實時把握醫學前沿科技最強勁的脈搏。和全球認知同步,你不需要費心費力,我們把全球脈動送到你的耳邊。

3、有趣易懂:不用絞盡腦汁,就能了解全球醫學頂尖難題。

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論文往往晦澀難懂,再加上語言的隔閡,導緻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這一次,我們幫你把艱深晦澀的前沿學術調制成清新爽口的科學獨幕喜劇,讓你在享受科學之美的同時,輕輕松松了解醫學頂尖難題。和全球最聰明的大腦思考同樣的問題,你也可以。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知識服務的品質,歡迎您添加奇點主編的微信,随時交流課程感想。

參考資料:

[1]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1/518/eaau4760

[2] p. kundu, e. blacher, e. elinav, s. pettersson, our gut microbiome: the evolving inner self. cell 171, 1481–1493 (2017).

[3] b. han, p. sivaramakrishnan, c. j. lin, i. a. a. neve, j. he, l. w. r. tay, j. n. sowa, a. sizovs, g. du, j. wang, c. herman, m. c. wang, microbial genetic composition tunes host longevity. cell 169, 1249–1262.e13 (2017).

[4] n. thevaranjan, a. puchta, c. schulz, a. naidoo, j. c. szamosi, c. p. verschoor, d. loukov, l. p. schenck, j. jury, k. p. foley, j. d. schertzer, m. j. larché, d. j. davidson, e. f. verdú, m. g. surette, d. m. e. bowdish, age-associated microbial dysbiosis promot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macrophage dysfunction. cell host microbe 21, 455–466.e4 (2017).

[5] e. biagi, c. franceschi, s. rampelli, m. severgnini, r. ostan, s. turroni, c. consolandi, s. quercia, m. scurti, d. monti, m. capri, p. brigidi, m. candela, gut microbiota and extreme longevity. curr. biol. 26, 1480–1485 (2016).

[6] h. m. hamer, d. jonkers, k. venema, s. vanhoutvin, f. j. troost, r. j. brummer, review article: the role of butyrate on colonic function.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7, 104–119 (2008).

[7] t. barichello, j. s. generoso, l. r. simões, c. j. faller, r. a. ceretta, f. petronilho, j. lopes-borges, s. s. valvassori, j. quevedo, sodium butyrate prevents memory impairment by re-establishing bdnf and gdnf expression in experimental pneumococcal meningitis. mol. neurobiol. 52, 734–740 (2015).

[8] h. li, z. gao, j. zhang, x. ye, a. xu, j. ye, w. jia, sodium butyrate stimulates expression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in liver by inhibition of histone deacetylase 3. diabetes 61, 797–806 (2012).

[9] a. salminen, a. kauppinen, k. kaarniranta, fgf21 activates ampk signaling: impact on 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the aging process. j. mol. med. 95, 123–131 (2017).

《科學》子刊:颠覆認知!科學家發現健康老年個體的腸菌,竟能幫助年輕個體神經再生、抗衰老,年輕腸菌反而沒用 | 科學大發現

本文作者 | 代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