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位黃知縣為武安捐置了四眼義井——《武安風土記》注解(八)

有位黃知縣為武安捐置了四眼義井——《武安風土記》注解(八)

古代常常有一些官吏和鄉紳仗義疏财,捐獻資金挖掘水井,供附近的居民飲水和灌溉,這些井稱為“義井”,同“義田”“義倉”“義學”“義冢”等構成了封建社會的救助體系。

本節我們重點解讀《武安風土記》關于“義井”的叙述。

有位黃知縣為武安捐置了四眼義井——《武安風土記》注解(八)

圖1、武安城中的古井遺址

【原文】

有益民生,曰惟義井。

溯厥名稱,準諸地望。

曰六松庵,曰貝公祠。

暨高家井,聚金門外。

若沙溝井,在沙溝側。

皮場廟井,在廟牆西。

湖順門井,在城門外。

曰拱極井,傍廟東橋。

曰花園井,近黎輝閣。

午汲路上,通利橋南。

玉帶河井,玉帶橋北。

其尤著者,縣令黃公。

便民汲飲,捐置四井。

西馬莊村,大小北莊。

兩井所在,皆縣境西。

如南井村,如西高壁。

各置一井,亦在縣西。

井之距縣,最近八裡。

其稍遠者,二三十裡。

他如小井,與夫四眼。

西河西溝,亦資挹注。

武安地勢,水少山多。

自有義井,食德飲和。

以備旱荒,以供爨煮。

一勞永逸,其利甚溥。

有位黃知縣為武安捐置了四眼義井——《武安風土記》注解(八)

圖2、武安中的古井遺址

【注釋】

(1)溯厥:溯,逆水流而上。也指求索根源或回憶;厥,因而,是以,于是。

(2)地望:指地理位置。

(3)縣令黃公:指武安知縣黃之孝,江南通州歲貢。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任職武安,修建外城,建育嬰堂,捐置義井,興舉廢墜,多有作為。

(4)挹注(yì zhù):比喻從有餘的地方取些出來以補不足的地方。

(5)食德飲和:給人吃(喝)後感覺到自在、享受和樂,享受到先人的德澤。

(6)爨煮(cuàn zhǔ):指生火煮飯。

(7)一勞永逸(yī láo yǒng yì):勞苦一次就可以永遠安逸、不再費力了。

(8)溥(pǔ):廣大,普遍的意思。

有位黃知縣為武安捐置了四眼義井——《武安風土記》注解(八)

圖3、武安城中的古井遺址

【解讀】

水是生命之源。武安十年九旱,水資源非常匮乏。曆史上,多數村莊的生活用水全靠水井或水窖儲存的自然降水。

曆代武安人都有修渠打井之舉,特别是一些勤政的官吏和開明的鄉紳也常常捐資打井,以利民生。

武安的水井多數為淺水井,水質很差,味苦水澀,不堪飲用。每逢大旱之年,武安便出現水荒,很多水井無水可汲,是以,也常常發生争水而訴訟的事件。

正如武安知縣黃之孝所說:“武邑山多而井少,有一村而一井者,有數村而合一井者,有此村無井而借用于彼村者,往往争汲緻訟。今他井不及備載,聊志餘之倡捐買置者,以杜日後之争端,并告後之君子,凡遇開浚井泉,毋任豪強阻抑,利民莫大焉。”

黃之孝是一位有作為、敢擔當的好縣官,他任職武安期間,不僅修築外城牆,捐置了育嬰堂,而且為武安捐獻了四眼水井,解決了武安一部分村莊居民的飲水困難。

有位黃知縣為武安捐置了四眼義井——《武安風土記》注解(八)

圖4、武安城中古井遺址

武安城中雖然有紫金河、城南有玉帶河,但這兩條河均為季節河,是以,武安城水資源也非常缺乏,城内居民在不斷鑿井找水中,陸續挖鑿到數眼水質較好的可供人們飲用的水井,如文中記載的六松庵井、貝公祠井、高家井、沙溝井、皮場廟井、湖順門井、拱極井、大小花園井等水井,是當時縣城居民的主要飲水之源。直到改革開放前,有些水井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眼義井,都記載着感人的故事;每一眼義井,都承載着豐富的文化;每一眼義井,都傳承着悠久的文明!

在城市和新農村建設中,我們一定要注重保護這些為當地居民服務了幾代人的古井,讓它們成為文化傳承的曆史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