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作者:靜夜史

斯裡蘭卡,一個令印度欲罷不能的國家。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1991年5月21日晚10:20,時任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在泰米爾納德邦幫助印度統一共産黨競選時被一獻花女子用炸彈炸死。

拉吉夫·甘地的遇刺身亡,在印度人看來是印度國家和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是以他們随後為拉吉夫·甘地舉行了隆重的國葬,時任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也對這位印度“傑出領袖”的英年早逝深表哀傷。

但地球人都知道,拉吉夫·甘地的命喪黃泉,是咎由自取的直接結果。作為斯裡蘭卡隔海相望的國家,印度雖然幾十年如一日地一塌糊塗,國内更是沖突叢生烏煙瘴氣,但對幹涉周邊國家内政這件事,印度向來蹬鼻子上臉無所顧忌。

畢竟早在1947年印度獨立之前,開國總理尼赫魯就描繪了“要麼有聲有色,要麼銷聲匿迹,中間路線不能讓我滿意”的“印度夢”,從此印度不僅為恢複英屬印度版圖而努力,更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再接再厲,妄圖建構囊括南亞次大陸、阿富汗、尼泊爾、不丹、緬甸、青藏高原等地區的“大印度聯邦”,斯裡蘭卡自然在劫難逃。

相比于其它印度周邊國家,斯裡蘭卡除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島國,更在“文明源頭”上大相徑庭。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簡單說來,雖然作為南亞國家,近代以來的斯裡蘭卡在列強瓜分世界的浪潮中“未能免俗”,特别是都沒有逃過英國殖民者的魔爪。雖然同在米字旗的籠罩下,但斯裡蘭卡曾是英國王室的“私産”,而英國及周邊陸地國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及英屬印度的蹂躏。

15世紀,由于極盛一時的奧斯曼帝國對陸上絲綢之路的阻斷,西歐各國不得不紛紛走向海洋,由此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而伊比利亞半島由于同時毗鄰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地理位置,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統治者大力支援以及繼承了阿拉伯帝國航海技術等一系列優勢,最終走在了大航海的前列。

而根據“教皇子午線”的裁定,西班牙殖民西半球,葡萄牙則不斷向東方進發。1521年,葡萄牙作為第一個“造訪”斯裡蘭卡的殖民者捷足先登。

但随着尼德蘭和英法等帝國的崛起,葡萄牙很快被迫盛極而衰。1656年,尼德蘭到來,并占領了島上的錫蘭。

不過尼德蘭作為商業帝國同樣昙花一現,英法兩國成為笑到最後的殖民列強。但1763年結束的七年戰争以及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争,大大加重了法國的負擔,并最終促成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而作為西歐強國,法國大革命很快在歐洲大陸形成了星火燎原的态勢,與法國山水相連的尼德蘭自然深受“感染”。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尼德蘭被法國大革命波及後,威廉五世出逃英國,随後法國在尼德蘭扶持巴達維亞共和國,并順勢“接收”了尼德蘭的海外殖民地,包括錫蘭。

而後為了複仇,威廉五世與英國結盟,并以轉讓海外殖民地為條件。随後英國在1796年占領錫蘭的科倫坡,并在1802年與法國簽訂《亞眠條約》,正式将錫蘭劃入英國王室屬地。随後英國通過兩次康提戰争消滅了在島上頑強抵抗的康提王朝,最終在1815年占領了整個斯裡蘭卡。

因為英國王室地位毫無疑問高于英屬印度,于是斯裡蘭卡也從來都淩駕于英屬印度之上,這也是時至今日斯裡蘭卡對印度不屑一顧的重要因素。也正因為歸屬不同,地位迥異,是以一直以來英屬印度都對斯裡蘭卡沒有非分之想。

但三哥何許人也?雖然通過印巴分治幾乎全盤繼承了英屬印度的遺産,對200多年被殖民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更處處以英屬印度繼承者自居。但對斯裡蘭卡,印度卻始終有一顆打破傳統開拓進取、否定曆史以下犯上的心,這種國際馳名的老雙标精神,讓斯裡蘭卡本就不太安全的國際環境更加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斯裡蘭卡千百年來剪不斷理還亂的民族和宗教沖突,也給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印度渾水摸魚的空間。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由于古印度人民向來重視生态環境保護,是以即便開伯爾山口窄到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依然舍不得修個防禦工事。于是從雅利安人開始,各路征服者先後通過開伯爾山口南下,将古印度文明堆疊成秀色可餐的“千層餅”,開伯爾山口也成為千百年來久負盛名的“綠色列印通道”。

而因為“狼自北方來”,是以原來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被迫向南遷徙,且部分達羅毗荼人漂洋過海來到斯裡蘭卡,與當地土著不斷混血之最終形成了僧迦羅人。

孔雀王朝興起後,阿育王将斯裡蘭卡納入版圖,僧迦羅人雖然放棄婆羅門教後皈依上座部佛教,但種姓制度卻保留了下來。

而後信仰印度教的泰米爾人入侵斯裡蘭卡,導緻了斯裡蘭卡長達千年的宗教對抗。

8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後,大量穆斯林随着帝國的擴張來到斯裡蘭卡,是為摩爾人。

至此,斯裡蘭卡島上,信仰佛教的僧迦羅人、信仰印度教的泰米爾人和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看似穩定,但教派沖突卻導緻了愈演愈烈的紛争,小小島内長期混戰不休。

而等到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紛至沓來,天主教和新教的後來居上,又讓斯裡蘭卡的宗教和民族問題更加複雜。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是以,面對這個體量又小又在卧榻之側的斯裡蘭卡,觊觎已久的印度哈喇子早已一瀉千裡。

由于主體民族僧迦羅人經濟發展鮮有建樹,且泰米爾人一直謀求在東部和北部自治,并建立了猛虎組織到處煽風點火,于是斯裡蘭卡内戰最終在1983年正式打響。

面對泰米爾人争取獨立和自由的奮鬥精神,印度深受感染,于是不由分說地對泰米爾人進行了慷慨解囊,對猛虎組織可謂要錢給錢,要槍給槍。而且為了盡快幫助猛虎組織盡快實作造反上位的目标,印度甚至還在斯裡蘭卡的對岸設定猛虎組織訓練營,手把手培養猛虎組織。雖然印軍的戰鬥力幾十年如一日的稀松,但在斯裡蘭卡煽風點火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幫着幫着,印度發現了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那就是印度國内還有9000多萬泰米爾人,你這大張旗鼓地支援對岸的泰米爾人上蹿下跳,不就是給國内的泰米爾人現場打樣嗎?

于是尴尬的印度經過長時間的冥思苦想,創造性地提出了“繼續支援猛虎,同時主持調停”的曆史性決策。

對于這種既當選手又當裁判,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行為,猛虎組織和斯裡蘭卡政府軍都非常憤怒,他們雖然常年水火不容,但依然異口同聲地對印度表示我去年買了個大手表。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眼看局面越攪越混難以控制,印度拉吉夫·甘地政府最終作出了拳頭即正義的決策,一聲令下,10萬三哥漂洋過海奔赴斯裡蘭卡,然後受到了斯裡蘭卡各方勢力的夾道痛擊。最終在折騰了3年時間後,灰頭土臉的印軍選擇卷鋪蓋走人,而後猛虎組織為“感謝”印度的橫插一杠,給拉吉夫·甘地送去一份大禮,直接将其送上了西天。

拉吉夫·甘地的身亡,對在印度政壇呼風喚雨幾十年的甘地·尼赫魯家族造成了空前打擊,某種程度上成為其盛極而衰的開始。

但問題是,拉吉夫·甘地可以“走”,但印度不會走,而印度又是一個志向遠大的國家。

因為英國這個世界馳名攪屎棍“苦心孤詣”的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雖然在建國時避免了慘烈的革命或戰争蹂躏,但兩國的站位卻相當尴尬,雖然靠“宗教”為标準的分野使印度體量遠大于巴基斯坦,但卻不得不面臨着占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入海口的巴基斯坦東西夾擊的尴尬命運。而克什米爾作為印度教徒上司的穆斯林土邦,被英國當做了最後的“盲盒”。

是以印巴分治不僅造成了規模空前的宗教流動和動亂,更直接導緻了第一次印巴戰争的爆發。雖然巴基斯坦實力遠不及印度,但戰鬥力和印度半斤對八兩。而印度因為不自量力地挑戰北方鄰國最終在1962年被打得屁股尿流,而這場戰争不僅讓印度在國際社會顔面掃地,更使得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深受鼓舞,從此中巴關系迅速升溫,“雙面列印”逐漸形成。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而随着尼泊爾等國家陸續不拿印度當三哥,“3d列印”局面更是推陳出新。雖然印度在1971年的第3次印巴戰争中肢解了巴基斯坦,在1975年吞并了錫金,但被半包圍的印度已經基本沒有了施展的空間,尤其是巴控克什米爾的存在,使印度連到中亞尋根問祖都成了奢望。雖然企圖以核武器取得一邊倒的優勢,但巴基斯坦15天擁核的“自助研發”能力,瞬間拉平了印巴的實力差距,印度偷雞不成把糧倉也給丢了。

是以,印度将目光轉向了海洋,畢竟當年殖民者給面前的大洋起名“印度洋”,是以印度不由分說地就要将“印度洋”視為“印度之洋”,簡稱“印度後花園,三哥自留地”。

眼看印度的海洋雄心如此迫切,作為印度異父異母親兄弟的俄羅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想想當年蘇聯解體後印度踏着七彩祥雲來“白紙還錢”的情誼,俄羅斯大手一揮,“隻要九塊八,航母開回家”,印度以一個保定驢肉火燒的價格買回了一艘航母,代價僅僅是幾十億美元的改裝費。

俄羅斯的鼎力相助,加上二戰後印度幾十年的開航母經驗,印度航母在印度洋确實可以橫着走,豎着走,甚至可以邊磕邊走。

是以,斯裡蘭卡注定是在劫難逃的。但天無絕人之路,印度的膨脹,遇到了更嚣張的美國,迪戈加西亞島軍事基地的存在,直接将美國在印度洋的勢力一分為三,真正和印度“三對三”。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在美國航母面前,印度航母就是磕到海底都沒用,是以斯裡蘭卡不會在美國眼皮子底下成為錫金第二。

但問題是美國常年不線上,從來不靠譜,指望美國為自己兩肋插刀,斯裡蘭卡表示我不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是以,東方大國,一直是斯裡蘭卡趨之若鹜的地方。

事實上早在1600多年前,中國和斯裡蘭卡就已經開始了友好往來,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獅子國即斯裡蘭卡始終在中國古籍中熠熠生輝,著名高僧法顯就曾造訪這裡。

明朝時期,斯裡蘭卡某小國國王曾追随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到大明進階監獄參觀和學習。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斯裡蘭卡承認新中國,1957年與新中國建交。

而在建交之前,斯裡蘭卡就在1952年同新中國簽訂了《米膠協定》,解決了新中國的燃眉之急,兩國的友好關系也就此打下基礎。

中斯建交後,雙方關系不斷發展,在新中國重返聯合國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重大問題上,斯裡蘭卡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新中國則始終是斯裡蘭卡經濟建設的重要推動者,從“紀念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中心”到漢班托塔港,中國基建的力量已經越來越舉足輕重。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而在支援斯裡蘭卡統一後,從2009年起,中國給斯裡蘭卡的貸款已經超過50億美元,大大超出日本和印度,是斯裡蘭卡戰後重建的重要因素。且今天斯裡蘭卡超過90%的大型項目和50%以上的基建項目都有中國忙碌的身影。

那麼,面對這樣一個值得信賴的大國,斯裡蘭卡會心向東方嗎?在靜夜史看來,斯裡蘭卡雖有心,但無力,雖有夢,但難成。

因為斯裡蘭卡距中國太遠,離印度太近。作為太平洋沿岸國家,我們在印度洋的影響力終歸還是不足的,尤其是人均這方面。而印度卻和斯裡蘭卡很近,有多近呢?就是你站在保克海峽的一端,對岸三哥身上的咖喱味都足以令人上吐下瀉。雖然印軍實力一如既往地拉胯,但就算用生化武器,也能令斯裡蘭卡痛不欲生,畢竟鄰居是搬不走更是踹不走的。

再加上英國和印度長年累月對斯裡蘭卡的影響,斯裡蘭卡雖然在中斯友好受益匪淺,但真正做到一路向東根本不現實。

況且目前還有美國炮制,印度等宵小遙相呼應的所謂“珍珠鍊”戰略的扭曲和污蔑,斯裡蘭卡的奮起依然任重而道遠。

雖然目前“一帶一路”倡議讓斯裡蘭卡成為印度洋上的重要節點甚至樞紐,但在我們的綜合國力依然沒能取得決定性優勢的情況下,斯裡蘭卡真正的“發光發熱”還有待時日。

不過,相信随着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斯裡蘭卡的未來必然會掙脫印度桎梏走向真正的光明。

傷心印度洋?令印度馬失前蹄的斯裡蘭卡,會成中國的鐵杆朋友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