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d不僅僅是出現了,企業還需要仔細考慮為移動員工定義可接受的使用政策。
通過自帶裝置(byod)政策,it需管理byod生命周期中的各個方面。然而byod生命周期正迅速混雜了安全、合規和性能問題。為byod部署建立階段的管理和監視指南可以幫助你簡化該旅程。
随着企業移動的支援過程變得更加複雜,byod生命周期也變得更加複雜。為了從移動裝置管理(mdm)、移動應用管理(mam)、移動資訊管理(mim)和企業移動管理(emm)等系統中得到更多,你所建立的政策應該盡可能多地支援byod生命周期的各個方面。
byod生命周期中的第一步
byod生命周期有許多階段,涉及多個業務角色。首先定義可接受的使用、安全與管理政策,這是業務資料和應用程式所有者、系統管理者和安全專家共同的責任。這些政策應該反映已知的風險和安全問題。
軟體開發人員必須包裝現有應用程式來滿足這些政策,并確定新的應用程式滿足公司的byod指南。之後,開發人員應該與byod管理者合作負責維護企業準許的應用程式存儲庫。
byod生命周期中的下一步是部署管理軟體、伺服器和控制台。該過程應包含員工通過使用自助服務門戶注冊裝置。員工通常也負責登出不再使用的裝置,登出後這些裝置不能再通路企業資料或應用程式。
在it方面,管理者必須對員工所使用的應用存儲庫進行維護,列出允許和不允許的應用和網站。他們也應該執行報告和合規活動,如生産庫存和軟體更新報告,另外還有驗證使用者裝置的注冊和授權情況。
在企業環境中,這些步驟經常發生,至少是在初始安裝和部署之後。報告和應用程式庫存管理等操作要不間斷進行。員工将不斷地添加和删除裝置。難怪mdm和任何it操作一樣具有動态挑戰。
不止byod
企業中的移動經常涉及到mdm、mam和mim等術語,byod隻是it基礎設施發展願景的一個方面。終端現在包括許多裝置,從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到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資料跟随裝置。十年前員工實體桌面中所存儲的内容現在可以在多個裝置以及雲之間進行同步和複制。
管理實踐也在不斷發展。它們變得不那麼以裝置為中心,相反更多以資料為中心。應用程式安全性仍然是重要的,但任何資料可以從一個應用程式複制和粘貼 到另一個應用程式的過程是存在危險的。我們指望個體來考慮使用雲存儲服務的風險。盡管幾乎沒人期待員工自己去閱讀和了解協定的法律後果,但是在雲服務中共 享文檔時還需要保持謹慎。
byod已經在此停留。幸運的是,我們有我們需要的工具和實踐來平衡員工對使用個人裝置進行工作的期望與企業保護他們資訊資産的需求。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年07月14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