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衆号

華裔青年說|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他是雲南大理白族人,為了愛情移居澳洲;

他在學校擔任國際學生聯絡員,從讀書到吃飯,事無巨細為中國留學生提供幫助;

他還組建了雲南民族藝術團,把多姿多彩、原汁原味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帶到悉尼……

本期“華裔青年說”,來自悉尼的楊波講述他的“雙面”人生。

以下是楊波的自述:

我是為了愛情來到悉尼的。我是雲南大理白族人,我太太維多利亞是個澳洲女孩。2011年,我正式移居澳洲,到現在正滿十年。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楊波(右)和太太維多利亞(左)

剛開始,我并沒有意識到移居到澳洲會面臨怎樣的困難,我們倆像“度蜜月”一樣,興奮地開始了在悉尼的新篇章,但很快麻煩就找上門來:我們的錢用光了。

我必須要盡快找到一個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原本,我想從事我的本行——電視編導,但由于沒有人脈資源、沒有足夠的工作經驗等種種原因,讓我在面試中接連碰壁。

為了站穩腳跟,我最後還是收起了夢想,選擇與生活妥協。我在悉尼認識了很多華人朋友,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發現,許多華人家庭的孩子來到悉尼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會迷失自己,特别是那些在中學時代就過來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學習壓力、社交壓力都很大。

幫助這樣的華人家庭的孩子度過“迷失”時期,讓他們盡快找到方向,是我非常想做的事情,也是這些孩子在現階段很需要得到的幫助。這對我的職業規劃有了啟示,于是就找到了現在的這份工作。

現在,我在悉尼的一所中學擔任國際學生聯絡員。簡單來說,我的工作就是建立一座學校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橋梁”,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發展,也讓學校更精準地了解學生和家長的需求。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以校園生活為例,澳洲人的午餐相對簡單,比如三明治。學校雖然有食堂,但沒有中國式“三菜一湯”的菜品。很多留學生短時間内适應不了頓頓三明治,尤其是中國來的學生,中午吃不飽或者不吃的情況時有發生。下課後,他們會去附近的快餐店買高熱量食物,比如炸雞腿、薯條加大杯可樂,無意識中就形成了暴飲暴食的習慣,部分剛抵澳的留學生很快就會發胖。

類似這樣的問題,就需要負責管理校園生活的老師一同來解決。除了科普澳式健康飲食外,我們還要根據學生需求對食堂菜單進行調整,每周學校食堂都會有不同的專為亞洲學生準備的熱食菜單。

另外,在悉尼讀中學的留學生中很多都住在當地的家庭,寄宿家庭會負責他們的餐食。在課堂外,我們還會與學生的寄宿家庭監護人溝通并回報問題。經過溝通,孩子們的餐食都會有所改善。

在工作之外,我很希望能把中國優秀的文化藝術傳播到悉尼。于是,在悉尼雲南同鄉的支援下,我組建了一支以雲南少數民族為主的非盈利社群文化藝術團。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在成立之初,我們叫“同鄉會藝術團”,團員大多是出生于雲南的人士。如今,我們叫“澳洲悉尼雲南民族藝術團”,由我擔任藝術總監,團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留學生、商人、白領、護士等,大家因為對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熱愛走到了一起。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表演,将雲南浪漫、質樸的美傳遞到同樣包容度很高的悉尼,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雲南的魅力,也為中澳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們參加的大型文化活動主要有:華星藝術節、中秋慰僑晚會、新春燈會等,還有悉尼地方政府每年舉辦的各種節慶活動。在風格上,我們追求滿滿的少數民族風情,讓觀衆感受到雲南的熱烈和魅力。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疫情之前,藝術團的日常排練一般是每周一次,一年到頭都無停歇。有的團員為了參加一次排練要坐公交再轉火車,通勤時間兩個多小時,排練完回到家都是淩晨了。

排練時間上的協調是我最頭疼的事,因為不想太影響到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臨近演出的前幾周,我會視情況而增加排練時間,或是集中訓練。在這種特殊時期,大家都是下班後咬一口面包就飛奔到排練廳。好在大家都是真正的熱愛中國民族文化,熱愛舞台,是以都不辭辛苦的參與排練,毫無怨言,齊心協力地完成一個又一個演出任務。

演員排程、排練時間安排、服裝道具設計、制作經費等團裡的大小事務,我都是親力親為的。每一場演出,每一個節目,不論是作品深度,還是服飾、道具、音樂、舞蹈語言,我都會努力将傳統民族風情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觀衆。

比如《嫁花腰》就是這樣。有一次我在為節目策劃案糾結的時候,刷朋友圈看到了一位團員在國内舉行婚禮的現場照片,有一張是媽媽在給女兒擦眼淚,我被感動到了。我當時就想到,如果把中國少數民族特有的婚俗搬上悉尼的舞台會不會令人眼前一亮呢?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嫁花腰》節目

經過一番讨論,我們決定從彜族尼蘇支系關于哭嫁的婚俗中取材。等那位團員婚禮結束後回到悉尼,我們就開始了《嫁花腰》節目排演,我選她擔任節目的主角——新娘,讓她本色出演,十分有感染力。

節目成型後,下一步就是設計服裝。為了更好地還原尼蘇支系的風情,我托國内的好友去寨子裡找當地的彜族老人縫制演出服裝,光上衣就有3斤多重,還有厚重的頭飾。我覺得在表演時把真實的曆史“穿在身上”,是一種很美好的體驗。

2018年悉尼農曆新年燈會,我們在露天大舞台上表演了《嫁花腰》。表演開始前,我們在背景的化妝間緊張準備時,有一位女生敲門,說是看到節目單,很好奇想看看各位的“腰花”,準備爆炒還是蒜香,我們捧腹大笑,緊張的情緒瞬間化為烏有。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演完後,她又跑來化妝間和我們道别,她說:“你們的‘腰花’味美料足,太好哭了,給你們點贊!”

演出時還發生了點小狀況,我們的音樂不知為什麼在播放了一分鐘後突然斷掉了,但訓練有素、配合默契的團員們,并沒有停下舞步,我們在默數的節拍中繼續表演,後來觀衆們都紛紛站起來擊掌為我們打節拍。觀衆的節拍讓所有演員都受到了鼓舞,感動到流淚。

2019年的中秋慰僑晚會,在全體演員謝完幕, 大家忙着合影的時候,一位來澳數十載的僑胞走到舞台口,對我們說:“你們的《哈尼歡歌》讓我熱淚盈眶,太感動了,謝謝你們在節目那幾分鐘讓我回到了我的第二故鄉雲南。節目最後‘搶姑娘’的那個設計,又讓我笑了,真是回味無窮啊。”

楊波:在悉尼,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雲南”

《哈尼歡歌》節目

後來,我們了解到這位僑胞曾經在雲南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他已經二十多年沒回去了。

或許,這就是團員們不辭辛苦參加社群活動的意義。我們熱愛在舞台上揮灑忘我的汗水,熱愛聚光燈打在身上時那一份激情,但我們更加希望能把中國的民族文化傳播到澳洲,傳播到全世界。

我們有了“華星”,就像一滴水融化在大海,迸發出澎湃的力量。在“華星”這片海洋裡,像我們這樣的“小水滴”還有很多,雖然大家的表演方式不同,但都閃耀着同樣為社群服務的光芒。

百舸争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當時。“華星”的各個表演藝術團齊心協力,風雨同舟,百花齊放。借助“華星”這個平台,我們希望能讓中華文化的魅力傳揚四海,“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雲天外。”(稿件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衆号 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編輯:戴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