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看出行 滴滴釋出華北智能出行報告

如今,專車出行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種出行方式,共享經濟也成為了備受關注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生活模式。作為中國共享經濟、智能出行的代表,滴滴出行在2016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天與第一财經商業資料中心聯合釋出了《知道——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資料報告》,從大資料角度出發,深度解讀了智能出行對華北城市的影響。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801/liPTbeqt5io6.jpg?rand=82"></a>

報告中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軟體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滲透率居于前列。與之相呼應的是,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打車王也“花落”北京。

作為華北地區智能出行的重鎮,北京在該領域中的資料表現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是以,在此次的報告之中,北京也成為了标志性的資料來源城市。

報告以北京為例分析了智能出行平台對城市交通服務的改善。去年,羅蘭貝格釋出的《移動互聯下的城市綜合出行變革》報告顯示,北京乘客路邊揚招計程車時平均等車時間為11.9分鐘。而在滴滴平台上,北京地區訂單在10秒内被接單的比例高達87%,滴滴每天為北京市民節省21.8萬小時的等車時間。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802/lio6qGqF31VNk.jpg?rand=15"></a>

在衆多的出行場景之中,上下班通勤可以說是核心情景之一。據滴滴平台大資料顯示,北京地區上班族平均通勤距離達18KM,平均通勤時間達54分鐘,成為華北地區"上班路最長最耗時"的城市。同時,北京地區毎天有27.8萬人次的出行是來往于地鐵和寫字樓、商場和住宅之間,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有超過20%的訂單行程起點或終點在地鐵站500M服務區之内。

根據滴滴平台大資料就顯示,北京五環外每天有78萬人次智能出行,其中62%的出行起點或終點位于公共交通空白區域。而這行程中的“最後一公裡”,也成為了智能出行為公共交通中的空白點所帶來的補充。

随着滴滴深入城市末梢,填補公共交通空白點,北京周邊的衛星城鎮也得到了衆多出行方式的便利。

報告資料顯示,燕郊已經成為了環北京地區最活躍的衛星城。過去一年,燕郊郊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智能出行第一鎮,大幅猛増的出行量也使得燕郊往返北京市中心城區的出行量也保持了高速增長。

盡管北京在出行領域裡有着強大的運力有表現,但相對于更為龐大的出行需求,仍有大量出行需求并未得到滿足,智能平台的出現則彌補了這一空缺。報告指出,目前智能出行平台每天能提供189萬人次出行,這相當于提升現有計程車水準1.1倍。

在上周召開的第十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滴滴總裁柳青就在演講中指出,目前我國的移動智能出行還有巨大市場空間。滴滴的目标并不是計程車出行裡面找市場,而是要從私家車的市場裡面轉化到共享出行,通過技術手段把社會上所有資源整合在一起,滿足共享出行的需求。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800/lib5Mtut5cFE.jpg?rand=167"></a>

釋出會現場,滴滴出行還和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聯合宣布,雙方已共建分享經濟與行為能源聯合實驗室,以研究網際網路+交通出行領域的節能減排問題。

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餘碧瑩也在現場與參會者分享了實驗室的首個研究成果:根據目前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市的滴滴順風車、快車拼車的使用者滲透率和訂單情況,經過測算,市民通過順風車、快車、拼車出行,過去一年為三市減排26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851萬順樹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餘碧瑩表示,滴滴出行擁有先進的網際網路+交通領域技術與大量的資料,為此次研究提供了相應的技術與資料支援。在滴滴順風車、滴滴快車拼車等分享出行方式在出現之後即獲得可觀的使用者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而這個現象的背後,産生的環保效益也不容小觑。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