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資訊化、大資料促進産業轉型更新

5月5日,“2017中國工業大資料大會·錢塘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屆峰會以“資料驅動創新 融合引領變革”為主題,圍繞工業大資料展開分享與交流。原工信部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以“資訊化、大資料促進産業轉型更新“為題探讨了自己的看法。

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資訊化、大資料促進産業轉型更新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

各位上司,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家,各位朋友,首先祝賀峰會的成功舉辦!浙江省和杭州市在推進資訊化方面走在前列,峰會在這裡召開,更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是實作兩個百年目标的重要方針。其中工業化起着主導和支撐作用,資訊化發揮着驅動和引領的作用,而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是資訊化的重要内容,峰會讓我先做發言。一會兒還要聽楊部長和其他專家的發言,我先抛磚引玉,準備了兩個問題,先說第一個問題。

一、努力探索實踐資訊化驅動引領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有哪些途徑呢?我想有四個途徑:一是新一代資訊技術引領推動當代高新技術的發展。資訊技術是創新創業的助推器,資訊技術與相關的專業技術相結合,催生出新的尖端科技産品,比如國家十七項重大科技專項,前三項和進階、內建電路、無線通訊都是電子資訊技術。而從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打飛機、機器瓦斯輪機大多數都是專業高科技技術和資訊技術結合。在注重發展資訊技術的同時,還要注重發展各類尖端學科,尤其要注重他們之間的互相滲透,融合交彙産生出很多邊緣學科、前沿學科。比如我了解到新一輪重大科技專項的人工智能,是計算機、資訊化、資訊論、控制論等資訊技術與數學、哲學、神經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習的結合。

第二個途徑,資訊技術廣泛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把電子資訊技術嵌入到産品中,就會提升産品的功能和附加值,資訊技術與工業制造技術相結合,提高了制造業技術裝備的精度和效能,生産裝備的數字化,工藝過程的智能化,使智能制造、集智制造成為現實。資訊技術內建應用到物流商貿領域,誕生了電子商務,內建應用到城市管理,建構了智慧城市。網際網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隻有和實體結合,成為網際網路經濟才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對經濟社會的服務中彰顯它的價值。

第三個途徑,開展“網際網路+”行動,中國制造+網際網路是重中之重。利用網際網路改造提升相關行節,被加的行業、被加的企業應該是行動的主體,也就是說這些行業和不要消極等待,而要人清當今新經濟的發展方向,加深對網際網路的了解和認識,主動去擁抱網際網路,自我變革,應對挑戰。融合和“網際網路+”行動的主旋律,線上線下的融合,虛拟與現實的融合,産業跨界融合,上升到國家層面,就是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兩個戰略的融合,相輔相成,協調發展。

制造業是“網際網路+”行動的主要領域,2020年要基本實作工業化,2025年邁入世界制造強國的行列。到本世紀中期,将邁入世界制造強國的地三方陣,那就是中國和美國。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要抓住智能技術的創新、轉化,推廣應用這個核心,從打造數字化工廠中的房間、智能工廠做起,建立工業網際網路要從國情出發。既要有自上而下的規劃和設計,具體行動起來要自下而上從企業、行業、地區開始抓起。

第四個途徑,利用網際網路優化配置各種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網際網路連通萬物,變革了營運方式和生産關系,催生了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态,提升了運用效率和效能。比如說現在個性化規模定制、網絡協同制造、衆包、衆創研發設計,衆投衆籌資本運作已經廣泛開展。網際網路使那些本來處于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資産煥發了生機,催生了共享經濟,這些新産業、新業态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創新和升華,但不能對創新實踐積累全盤否定。應在實踐中接續轉化,共生競合,有的可以互相結合,并行不悖,有的可以結合,推陳出新,有的有待實踐檢驗。

二、遵循客觀規律,堅持科學理念,大資料促進工業轉型更新

1、資料是創新發展的資源,是産生智慧、創造财富的沃土;資料産生于豐厚的生産活動、社會實踐和科學實踐,海量資料有事物發展的軌迹,隐含着事物發展的規律,大資料産業煥發了數字的活力,激活了數字的潛能,使數字變為資料,進而發展成數字解決方案,形成了智能。如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要經曆勘探、開發、加溫、生産的産品、滿足使用者需求,和自然資源的開發一樣,大資料資源的開發也要經曆采集、傳輸、儲存、梳理、計算、分析形成軟體和個性化解決方案,然後應用到相關的領域、行業和企業。

以制造業為例,可以應用到科研開發,設計、生産制造、經營管理、使用者服務等各個環節。提高産品品質,提升應用的效率。同時伴生了更加豐富的鮮活資料,進一步豐富了資料資源。是以可以把大資料概括為彙集儲存,處理分析,應用服務等幾個階段,分别有資料庫、計算中心、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或者基礎産業來承擔,進而使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資訊軟體等新一代技術得到應用。

2、發展工業大資料産業,應堅持科學理念。目前工信部釋出了大資料發展産業規劃,實施這個規劃将會使大資料産業更先進,更智能,更高效。其應有的科學理念應該堅持和弘揚。概括的說我覺得有四個理念:

一是資料采集的真實性、代表性。生産的技術資料大多可以實時線上錄用,但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的資料更加廣泛和分散,有時候不得不抽樣調查、随機抽查,這就要科學合理的選擇、組合,防止以偏概全。一葉可以知秋,但要防止一葉障目。資料采集要應受盡收,顆粒歸倉,但也要防止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更要具有虛構、造假。

二是資料的挖掘分析科學性、系統性。依據資料的分析計算可以得出一些規律、結論,資料組合為論據,若幹論據可以彙集為論點。由于事物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在多數情況下,可以達到趨同一緻,但往往也會産生資料的離散和沖突,甚至是扭曲的和相悖的,這就要全面的、系統的分析研究,力戒片面性、随意性,避免被某種臆想的觀點拼湊資料,對資料要去僞存真,去粗取精,分析研究要由點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有淺到深,防止不正确的觀方法得出正确的結論,發出不正确的導向。人的大腦思維是這樣,大資料工具使用也應該是這樣。

三是資料檢索應用的開放性、安全性。網際網路時代大資料連通共享,協同集聚是一個重要的特征。當今大資料風靡時尚,各地各行業建設資料庫和網絡系統的積極性很高,這是好事。但要戒力封閉割據,形成孤島,通過法律手段和技術保障,并不意味着要各自為政,互相戒備封鎖,還要互聯互通,有的還可以通過大資料交易平台,規範運作,解決上述的沖突。資料庫的内容還要不斷的補充、完善,更要注意推陳出新,提升品質,防止數字的老化,更不能出現舞蹈。

四是大資料及其産品應用的針對性、有效性。大資料産業的開發目的全在于用,我很贊成剛才幾位上司的發言,要使用作為導向。尤其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比如工業軟體、個性化整體解決方案、全生命服務周期等等,以應用為導向,針對某個領域、行業或者對象才有使用價值,建立在已有資料上的成果運用,不是對往事的再現和克隆,更是創新和提升,要同時注重新一輪應用中資料的采集、分析和再生,進而豐富提升了資料庫的内容和品質,提煉出更精準的解決方案,促進産品提質增效,促進産業轉型更新。

原文釋出時間為: 2017年5月8日

本文作者:孫博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