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伺服器資料備份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的網際網路大資料超越式發展的今日,資料爆炸已經從文字的概念演變了一種社會現象,甚至占有大資料資源并具備相應解釋的運用能力,已經成為了目前世界各國新一輪的科技競争和綜合國力較量的重點。是以大資料的安全、備份和容災就顯得尤為重要。

伺服器資料備份的方法有哪些?

一些企業認為,大資料雖然支援銷售和營銷決策,但是并不會對核心營運業務有顯著影響,不是關鍵業務系統,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财力進行資料備份和容災。然而,不管是病毒入侵、電源故障還是從業人員的操作失誤,都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作,甚至造成這個系統完全癱瘓。資料備份的任務與意義就在于,當事故發生後,通過備份的資料完整、快速、簡捷、可靠地恢複原有系統,而備份資料可用性的高低是企業災難恢複的根本。

資料備份是容災的基礎,有了備份不等于萬事大吉。因為備份的資料可以還會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資料損壞,如地震、火災等,對于這些企業應該在資料容災方面提升能力,來進一步應對資料抵抗潛在不安全因素的能力。當然,資料備份還是最基礎的形式,沒有資料備份,任何容災都沒有現實意義。目前來看,主要的資料備份方式如下:

定期錄音帶備份:包括遠端錄音帶庫、CD光牒庫備份和遠端關鍵資料+錄音帶備份。

資料庫備份:就是在與主資料庫所在生産機相分離的備份機上建立主資料庫的一個拷貝。

網絡資料:這種方式是對生産系統的資料庫資料和所需跟蹤的重要目标檔案的更新進行監控與跟蹤,并将更新日志實時通過網絡傳送到備份系統,備份系統則根據日志對磁盤進行更新。

遠端鏡像:通過高速光纖通道線路和磁盤控制技術将鏡像磁盤延伸到遠離生産機的地方,鏡像磁盤資料與主磁盤資料完全一緻,更新方式為同步或異步。

這些措施能夠在系統發生故障後進行系統恢複。但是這些措施一般隻能處理計算機單點故障,對區域性、毀滅性災難則束手無策,也不具備災難恢複能力。是以我們就需要建立異地容災中心,做資料的遠端備份,在災難發生之後要確定原有的資料不會丢失或者遭到破壞。建立的異地容災中心可以簡單地把它了解成一個遠端的資料備份中心。資料容災的恢複時間比較長,但是相比其他容災級别來講它的費用比較低,而且建構實施也相對簡單。主要的實施方法如下:

實時複制:當主中心的資料庫内容被修改時,備份中心的資料庫内容實時地被修改,此種複制方式對網絡可靠性要求高。

定時複制:當主中心的資料庫内容被修改時,備份中心的資料庫内容會按照時間間隔,周期性地按照主中心的更新情況進行重新整理,時間間隔可長(幾天或幾個月)可短(幾分鐘或幾秒鐘)。

存儲轉發複制:當主中心的資料庫内容被修改時,主中心的資料庫伺服器會先将修改操作log存儲于本地,待時機成熟再轉發給備份中心。

本文作者:佚名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