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分點:資料決策力決定企業未來

日前,在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大資料産業生态大會暨中國大資料産業生态聯盟成立大會上,國内領先的大資料技術與應用服務商——百分點集團隆重釋出了《資料決策力白皮書》。

作為首位企業代表,百分點集團副總裁梁培明在會上進行了《資料決策力:企業未來生存法則》主題演講。

百分點:資料決策力決定企業未來

演講中,梁培明細解了該白皮書提出的“一個模型,兩個理論“,即資料決策力“恒星-行星”模型和basic理論、3d理論。我們注意到,這一慎密同時又不失趣味的模型及理論,吸引了與會者的極大關注。

來自資料的決策力

梁培明指出,包括大資料在内的各種技術,為我們的社會和業務發展帶來推力的同時,很多企業同時還存在選擇困難症,即它們不知道如何去選擇,更不知道如何去做,當資料膨脹到一定程度,這些可能會造成某些問題。

idg的《數字宇宙研究報告》預計,全球的資料資料存儲量到2020年将達到40zb,新型市場國家正在産生愈來愈重要的資料——2005年新型市場隻占據不到20%,而2020年這一數字将達到62%——事實上中國就産生了21%的資料,全球資料的五分之一強。

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資料爆炸的時代,他們自己心知肚明。然而,在這樣一個數字化或者說資料化的生存環境中,企業如何能夠更好地去洞察外部市場,動态地做好外部市場與内部市場的平衡,準确地做出實時的決策,始終是企業的核心命題。或者,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企業在目前時代的生存能力。

百分點将在數字化環境決定生存品質的能力,定義為一個新詞:資料決策力。

梁培明解釋道,資料決策力意指企業基于資料進行科學決策,進而産生價值的能力。這個價值将在五個方面呈現,具體來說就是:全員與價值鍊創新、密切的客戶關系、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靈活的企業營運、創造新業務及新價值等方面。

在《資料決策力白皮書》釋出的過程中,聯合中計報等合作夥伴,百分點集團采集了超過2000個有效的回饋樣本。

資料顯示出,64%的企業會在目前的營運決策中綜合運用資料的經驗,但是單純依據資料作出決策的比重依然很低,企業并沒有捋順資料擷取和自身角色決策之間必然的因果關系,看起來企業似乎是依據資料進行了某些決斷,但是二者之間卻又缺乏必然和明确的聯系。

梁培明表示,調查顯示隻有20%的企業能夠局部整合外部資料,并且會将外部資料與内部資料進行關聯,外部整合流動狀态和價值狀态依然占比非常低。

百分點試圖對此加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影響了企業在大資料技術應用和推進,最終他們發現這可能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是關涉到企業戰略層面、技術架構層面、團隊能力層面等諸多方面。

換句話說,這實際上仍是一個增量的問題。

用系統化的方法,更好地幫助企業快速推進大資料應用以及價值的轉化,從外部及其他層面來看,政策和産業環境是完全具備的。

企業如何用好大資料,更多取決于企業自身内部的條件,梁培明認為。

由天體聯想到的模型與理論

百分點基于大資料技術的應用,曆時已有七年。這些年來,百分點通過大資料技術,向企業提供類似于個性化推薦、精準營銷等網際網路化的服務,已經獲得了業内的廣泛認可。

事實上,百分點自己也是大資料的使用需求方。從2013年起,百分點開始将自身從大資料實踐中獲得的技術和知識産品化,通過此類轉化,百分點開始為更多的傳統企業提供服務,以各種方式為這些企業建構資料決策能力。

諸如以上的不斷實踐與升華,催生了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的“恒星-行星”模型和兩個理論。梁培明解釋道,恒星是企業的最終目标,即建構企業資料決策力。

百分點:資料決策力決定企業未來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有兩個方法提升它。

第一個方法叫做3d理論。行星的自轉,我們可以視為一個晝夜間完成資料應用建構到資料價值快速釋放的過程,每一個自轉構成一個局部的應用。這些應用可以從公轉軌道上任何一個點開始,并不受太多前提條件的制約,同樣這個軌道永遠會受到核心資料決策力戰略目标實作所進行的,是以行星本身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間會把自身疊代的過程進一步回報到公轉軌道。

接下來就要說到第二個basic理論。按照百分點的定義,行星(應用)的公轉軌道被資料決策力建設的5大步驟所劃分,分别是核心信念(belief)、架構設計(architecture)、專業團隊(staff)、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和機構能力(capability)。将它們的首字母拼在一起,就構成了資料決策力建設的basic理論。

枯燥地去品味可能會覺得有些難以了解,但是假若将之置于天文學的“星圖”當中,我們會發現這種關系是如此的順理成章。

梁培明進一步解釋道,行星公轉與自轉的軌迹,構成了資料決策力兩大要素——資料決策力建設與資料決策力釋放之間的松耦合關系。

對于向大資料轉型的組織及企業而言,不僅可以通過具體應用的實施迅速獲得投資回報,而且還能通過不斷的回報來帶動和優化資訊化的建設,進而使得大資料的建設速度更快捷、資金管理更高效。

同時,組織和企業可以通過“資料決策力評價名額體系”來為企業資料決策力進行全面評估,進而讓企業對自身資料決策力有清晰的認識。

核心價值與能力的形成

資料決策力理應成為企業非常重要的戰略目标。惟有如此,企業才可以指導它的營運和業務創新,才能夠有效地将戰略目标滲透到組織架構上面去。

梁培明認為,政府層面主導的生态聯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能夠起到頂層推動的巨大作用。而在企業層面的微觀上,我們将會看到很多cio轉型到cto和cmo,他們的使命也最終将是如何應用資料技術,驅動企業的業務核心。

不過在目前,很多企業距此還有一定差距。舉例來說,與之前的it部門一樣,目前企業中的資料部門仍處于孤立的狀态,它并沒有與業務、市場、營銷等業務執行部門形成緊密耦合關系,更沒有組成嵌入式的虛拟團隊。

百分點:資料決策力決定企業未來

梁培明表示,惟有通過專業團隊的細化,譬如從資料的采集、存儲、計算、挖掘、應用等諸多選擇,以及硬體網絡架構的部署,企業才可以看到整個應用軟體的選擇,通過基礎設施的建構讓整個企業形成完整的機構能力,進而加強核心信念在企業機體的全面滲透。

大資料的應用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它的三大表征分别為資料化、洞見和資料重構。

資料化就是将數字資源轉化為資料資産的過程,它幫助企業快速地基于資料池化建構應用,幫助企業形成快速的價值釋放過程。

發現洞見則是通過綜合利用文本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商業模組化等方式,将不同來源、不同次元的資料關聯在一起,幫助企業在複雜的資料中間,找出潛在的、基于資料所反映的相關規律,為企業的應用和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資料重構則是實作資料真正價值的最關鍵部分。依托組織豐富的資料資産,将洞見和發現回饋于組織的實際業務中,指導決策。通過本身的疊代和業務核心的改造,資料重構可以對現有應用、産品設計、營銷、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和調整,形成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重構,最終回報給資料決策力建設的basic疊代周期。

梁培明最後表示,《資料決策力白皮書》的更多評價名額體系,将會在9月底正式釋出,也歡迎各方持續關注。

百分點集團希望通過與産業内的相關組織和企業共同探讨、研究,能夠推進産業的進化以及幫助傳統企業的發展,成為支撐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作者:康翔

來源:51ct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