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詠梅:安靜本身,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作者:小娛樂精神
詠梅:安靜本身,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詠梅:安靜本身,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11月23日,第32屆金雞獎,詠梅憑借《地久天長》拿到了最佳女主角。頒獎詞形容她的表演沉穩、内斂、順暢,沒有激烈的表達卻分外真實有力。在49歲這年遇到《地久天長》,她感到幸運,“有一天我明白我為什麼還要堅持,我最終的答案是,我是愛電影的”。

今年,理想國與金雞柏林雙料影後詠梅合作開啟了一檔閱讀計劃——“詠讀計劃”——每月一期的頻率,借由聲音的形式和讀者見面,為大家朗讀理想國近年來出版的優秀作品。

第四期詠讀計劃是朱天心《三十三年夢》,33年間,朱天心不斷地去京都,33年漫遊裡,朱天心講了她自己的身世、她的情感,和她的人生。

詠梅:安靜本身,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詠梅:安靜本身,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滑動檢視現場照片

我一直在想我跟電影是什麼緣分,我跟演員是什麼樣的緣分,跟《地久天長》是什麼樣的緣分?剛才嘉譯講,幸運,我想我更多的真的是幸運,《地久天長》這麼好的劇本、導演、合作的演員、從業人員,怎麼就在我49歲這年遇到了?有一段時間我不知道怎麼堅持,直到有一天我明白,我是愛電影的。

——詠梅

詠梅:安靜本身,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時長:16:03

配樂:monoman-meditation

《三十三年夢》(節選)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四日~七月廿八日

同行人:天文、唐諾、盟盟

四人純粹臨時起意想看京都三大祭之一的祇園祭,另是葵祭和時代祭。

行前數天才決定(父親動了個疝氣手術需靜養,我們暫不在,母親可全心隻照料他),早訂不到四條河原町的“我們家” 了,侯子的日本制片小坂于是幫我們訂了稍貴稍遠亦是他們家開在三十三間堂隔壁的park hotel (某年起,它被收購并重新裝潢改為凱悅),于是我們天天進出都要走一段三十三間堂的外牆、七條道上的民居和那一家家廊檐下正飛進飛出育幼的燕子(離開時,巢内的黃口小兒變得快比它們爹娘大了)……而後到七條京阪搭車。

祇園祭源起于一千一百多年京都建都不久時,當時疫疠遍地爆發,居民便将置于八坂神社前身的祇園神社内供奉的神像請出巡行,祈求除厄和疫疠退散。于今實則祇園祭幾乎橫亘整個七月,從月初的抽簽該年巡行次序、“稚兒”到八坂神社參拜并受封大位、從鴨川取水清洗神輿(神輿洗)、到神輿車之山鉾們(“山”如一般花車大小,“鉾”則例如長刀鉾高可達八九樓高)的清洗、組裝儀式(二十三輛山車如孟宗山、伯牙山、白樂天山等平日儲放在圓山公園西南隅的專屬庫房,鉾車則拆解分置由某些大戶人家和企業财團供奉儲存),用現在衆人熟悉的圖像來說明,這些藏身于人家的博派狂派變形金剛們,在這短短的數日借諸多儀式又華麗登場見天日了。

我們是在七月十四日、祇園祭的祭前祭“宵山”(7/14~7/16)、清早搭機、中午到的,整個下午四處遊蕩,除祇園和四條一帶滿街無時無刻的囃子音(能樂、歌舞伎、狂言的伴奏,通常以笛、大鼓、小鼓、太鼓),街道尚冷清得很,令我和盟想起有時睡前聽的多明戈唱的拉丁流行歌《嘉年華的清晨》。

我們錯愕得太早,冷清就這麼一夜,次日,不知哪裡冒出來的滿街遊人,是不是異國人很好辨認,日本人皆着輕便和服,男的腰際插一柄折扇,女生或手搖一支圓紙扇或背後的腰帶結上插一把,白日可扇涼夜晚可撲流螢吧,如此,他們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并不惹人厭。

我們才來兩天,各個人已收到路上商家們散發的十幾支廣告紙圓扇,尤其在祇園“都路裡”排大隊等吃宇治金時剉冰時,店家會來給一人一支店家招牌抹茶色的扇子,這些扇子我們十七年後的夏天都還沒用完呢。

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七月來京都,因它燠熱起來不下于盛夏時台灣,我和天文從不怕曬也怕麻煩不打陽傘地才曬一天下來就開始找草帽買,無奈我們遺傳了父親的大腦袋,到離開時都還沒找到一頂合戴的,是以我一直處在中暑狀态,從此一直覺得記憶力損傷不少,深以為是腦中晶片燒熔掉了一個區塊。

是以白日我們一反原想祭典期間都在八坂神社至烏丸的四條上晃蕩,哪裡有大小祭典就聞風湊熱鬧地逃往郊區。我們去遠離京都車程五十分鐘綠意盎然的大原三千院 ,沒有一家寺廟的參道像三千院如此特别,楓樹蔽天的上坡小徑一邊是清泉山澗,一邊是附近農家自種自制自售的醬菜果醬……

在三千院,也不細看國寶文化财的陳設,也不參拜藥師如來、阿彌陀院三尊、金色不動明王,也不去圓融房抄經(據說專心抄一卷般若心經隻費時九十分鐘),隻急急去宸殿的木廊下坐定,直面那有清園裡的三株大杉樹,隻覺不管離開的日子裡如何忙亂荒蕪,面着它們,隻覺世上終有牢靠之物之事可讓人沉澱真好。

确實從宸殿廊下望那三株杉樹的一景是三千院最大的賣點,冬日來時白雪黑木版畫一樣,春日徑旁有石楠花時不遠處就有煙霞垂櫻,夏天,綠苔地深濃如其上的綠蔭,秋天,整個園子誰放了把火的楓紅。

庭園順路一定會行經孤立于園内的“往生極樂院”,我因剛穿妥鞋子不耐再脫穿、從未上階參拜,隻距此不遠淩空有一注山泉入池,一旁有塊近乎戲谑的小木牌上書“長命水”,夏日走到這兒一定也渴了,便取随身瓶注滿,一回同行是錦樹,我喚他錦樹錦樹快來喝喝長命水,一年多前才小中風行路尚微跛的錦樹揮揮手不領情:“等下出去我再喝短命水吧。”他口中的短命水是寺外自動販賣機的可口可樂。

長命水泉往山上走即金色不動明王亭,可暫歇眺景,冬日時寺方常會遞上熱呼呼的一小杯甜酒粕(似我們的酒釀),餘時志工信衆也會奉上金箔茶,其實就是在紫蘇、梅、抹茶口味的茶湯裡蕩着些金箔屑,通常我們喝完會出于禮貌買上個幾袋。

其實我還更喜歡三千院不遠的勝林院 ,出三千院(它門迹前小小一列店家我百看不厭,總要在樹蔭下紅毯椅上坐坐、假想自己是元朝人),朝右望就看得到素穆的勝林院屋頂。它開山于将近一千兩百年前,最著名的事迹是一一八六年的那一場天台宗與淨土宗的“大原問答”大辯論。我鮮少進去過,因在其短欄外幾可見其全貌,沒有一個寺廟像它一樣想叫我在其中修行。

詠梅:安靜本身這件事,

是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的

理想國:您看詠讀計劃我們進行了4期,然後您朗讀過木心、阿城、白先勇,然後今天您要讀誰的作品?

詠梅:我今天要讀的是一位女性作家,台灣作家朱天心老師。

理想國:很多人會覺得經典作家的作品,閱讀起來了解起來困難。您在閱讀到這樣作品的時候,如果說有困難的話,您是選擇克服它,還是在您選擇作品的過程當中會盡量的避免這樣的作品?

詠梅:我自己在選擇書的時候,是兩個途徑,一個是别人推薦的,我喜歡的這類作家也好,名家也好,或者朋友也好,他們推薦的書,我感興趣的話,我就會拿來讀。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自身需要的。可能我自己要選擇心理學方面的書,還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那麼有些朋友,比方說一個名家推薦了一本書,那本書可能在他閱讀起來是很容易很輕松的,可能在我讀起來就會有一些難度。可能就是在人生閱曆上面的了解力有一個差距。

一個好的作品,你可能覺得很難懂,然後你從此不再讀了,一個經典的作品,它是可以反反複複去讀的。是以你當下讀它的時候不能了解,可能過一段時間以後你再拿出來讀,然後你就會有了解會有啟發。

我覺得朱天心老師的作品對一些年輕的讀者朋友來說,可能就屬于這一類,會有一點點不太好了解。她的作品其實是個人經驗,特别注重她自己的身世,她的情感,她的人生觀、世界觀。特别有意思的是,她是寫京都這個城市,她每年去旅行,每年都要去看,是以她對那個城市是非常熟悉的。33年間,她不斷地去。33年對很多小朋友來說,他們還沒有出生。

那個時候的京都是什麼樣子?她都有描寫,你可以通過這個作品,你看到她描寫的京都,比方說我在看到她寫,她在八幾年去的時候,旁邊都是水稻,然後還有房子什麼的。那一刻的感覺就是我在唐朝,但是等她過了幾年以後,她發現旁邊的稻田沒有了,變成了公墓,變成了建築房子,其實是有變化的感覺,就感覺不一樣了。但是你會有想象,通過她給你文字,會有畫面感覺。

理想國:您的粉絲大多數都是特别年輕的小朋友,甚至有高中的大學的,現在其實當下的社會擠占我們時間的東西特别多,對于這樣的小朋友來講,如何才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詠梅:我覺得首先是要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靜下來才會可以沉浸在文字裡面。其實每天可以強迫給自己留一個小時,我就必須要閱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好多人就講我安靜不下來,我怎麼可能安靜,不讓我熬夜,我怎麼可能不熬夜。我覺得安靜下來是有方法的,比方說形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安靜本身這事兒它是需要去一點點培養和練習的。

理想國×詠梅:好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

相關圖書

《三十三年夢》

朱天心 著

詠梅:安靜本身,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老輪船妄圖離港,

她刮除覆滿周身的藤壺,清裝卸重,

卻一晌貪歡,陷進洪流,

由此才有旅人的三十三年夢。

“我看到牽着女兒、彎下身子與大頭妹說話的唐諾,我看到二十二歲時穿着長襖打兩條及胸辮子、出神出世的天文,我看到因疾走而長袍角揚起的胡蘭成爺爺,我看到盛年時的父母,我看到宏志宣一倆牽着阿樸的背影,大春美瑤和兩歲的張容,丁亞民盧非易杜至偉黃宗應這些少年友人,一僧一道也似的吳繼文和黃錦樹,當時的好友蕭維政老蕭,當時我最喜歡的以軍鄭穎,正益小鄭一家,麗文乃菁馬各,最能走最會看的俊穎,侯子……更别說坐在嬰兒推車裡專注兩眼不言不笑的盟盟。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我第一次來京都(一九七九)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朱天心

“三三” 成為曆史,《三十三年夢》從“三三”的灰燼中升起,記錄了一個人如何忠實、忠誠地穿過多變的時代,穿過不變的京都地景,尋找并看守自我靈魂“自由”的過程。 ——楊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