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宅客鋒評】WiFi智能遙控的價值

  wifi智能遙控器出現在2013年初,之後在衆籌和電商平台上悄悄賣了半年;broadlink和小米路由器的合作一下子将智能遙控器的概念推到了頂峰,紅外+wifi似乎可以看作某種程度的智能家居中心。但随着今年小米路由器量産版的推出,broadlink的智能遙控并未随着路由器一起搭售。

wifi智能遙控器本質上是一個wifi模組加上一圈的紅外發射管。遙控器具備紅外學習和雲端的碼庫搜尋,它将接收到的wifi信号轉化為紅外信号,進而能控制一個或者n個的家電。

宅客此番拿到的是broadlink的智能遙控(rm2)和orvibo的wifi智能遙控器(allone),以下以品牌代稱。broadlink和orvibo是目前市面能買到的智能家居産品裡,設計和體驗相對都比較平衡的兩家。

<a href="http://static.leiphone.com/uploads/2014/06/top.jpg"></a>

broadlink和orvibo的初始設定比較類似:

上電後,前者是藍燈快閃,後者是紅燈快閃;之後都是在初始的wifi配置界面裡填入賬号密碼、确認就完畢了。

<a href="http://static.leiphone.com/uploads/2014/06/001.jpg"></a>

智能家居的産品現在還太少,我們談到智能家居的标準說的都是wifi、zigbee這樣的通信标準,同樣還有一些更面向使用者的使用/互動标準。

比如像初始配置過程,如果把它統一到“以某種顔色的訓示燈以固定頻率快速閃爍”這樣的細節,那麼每個使用者拿起智能家居産品使用時的感覺會自然得多,就像看到螺絲就會很自覺地向右去擰一樣。

紅外學習(碼庫配對)、操作和多裝置管理都是使用。

紅外學習最簡單的方法是隻讓使用者去按一顆開關鍵,之後智能遙控通過識别編碼從雲端搜尋和下載下傳一個對應型号(空調、電視...)的紅外編碼包下來。這個過程是否順利取決于裝置的紅外碼庫是否豐富。值得說明的是現在各家都在建自己的紅外碼庫,這個過程是重複而機械的。

宅客的辦公室用的是一批格力q-lead系列的空調,broadlink用“一鍵識别”的方法順利配對上了,之後則是在一個遙控面闆内就可以通過app來操控。

<a href="http://static.leiphone.com/uploads/2014/06/broadlink_%e7%a9%ba%e8%b0%83.png"></a>

而在這款空調上orvibo的配對并未成功(當然單個裝置配對失敗不能直接判斷兩者碼庫的豐富程度),使用者在紅外自動配對失敗之後可以手動對碼。

<a href="http://static.leiphone.com/uploads/2014/06/orvibo_%e7%a9%ba%e8%b0%83.jpg"></a>

替代某種家電的遙控器是wifi智能遙控器的第一層意義,取代多種家電的遙控是wifi智能遙控器的第二層意義——也就是多裝置管理。

broadlink的多裝置管理是在主界面上添加裝置,添加之後跟最初的空調是同一個層級。

<a href="http://static.leiphone.com/uploads/2014/06/broadlink_multi.jpg"></a>

orvib的多裝置添加也是類似。

<a href="http://static.leiphone.com/uploads/2014/06/orvibo_multi.jpg"></a>

最後,筆者認為多裝置的協同是智能遙控的第三層意義,這個在broadlink和orvibo上都展現為“場景”,但目前“場景”的設定都比較麻煩,就不在此贅述了。

總體而言,wifi智能遙控器的出發點是做一個紅外家電的內建控制器,解決2個問題:找不到某個裝置的遙控、多裝置多個遙控。

但紅外也有紅外的弊端:在極端的情況下,第一,如果房間裡有兩台一樣的電器(比如空調),那麼這兩台空調會無可避免地被同步控制;第二就是因為紅外不能穿牆,所有的裝置隻能放在一個房間(比如客廳)。

壞消息是因為紅外本身這樣的缺點,目前有一部分的家電已經開始用其他方式替代紅外遙控。比如宅客工作室的聯想4k電視,比如中興的fun box。基于紅外的智能遙控因為不可能統一協定是以成不了中樞,但好消息是它是舊家電們一個廉價的改良手段。

在智能家居控制中樞上,筆者認為broadlink和orvibo現在的操作邏輯都是比較複雜的。智能家居需要的可能不是統一在一起的硬體,而是一個統一在一起的互動界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