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紅外遙控将在小衆中走向死亡

智能紅外遙控将在小衆中走向死亡

新釋出的小米4,新增了紅外功能。小米在官網介紹說,它可以遙控接近三千款不同品牌、型号的家電。

華為在一年前推出榮耀3時就增加紅外功能作為宣傳賣點,當時說支援6萬多款不同家電。

三星、htc、lg、中興等手機廠商也有非常多的機型支援紅外。但它們在宣傳中基本已經不提了,因為這個功能使用率太低。

智能家居領域,同樣有很多紅外智能化的産品,這些一般有兩種思路:一是直接做一個紅外轉wi-fi的遙控産品,這類有broadlink、歐瑞博等;另一是做一個監測環境的裝置,附加上紅外功能,這類有海爾空氣球、cuball等。

廠商們紛紛推出支援紅外的手機以及智能硬體,因為老式遙控器确實存在很多問題,容易找不到、太過複雜、不友善操作等等。但是,支援紅外的手機保有量那麼大,為何紅外遙控這個功能卻鮮有人用?以紅外智能作為主打賣點的智能硬體,為何從未透露過出貨量資料?

需要一個更好的遙控器,當然不是僞需求。但大家需要的是否是更好的紅外遙控呢?在這裡可能廠商們陷入了誤區。

在紅外遙控的基礎上改善,好處是可以無縫相容現有的所有紅外操作家電,但這也正成為它們的受限之處。

就目前而言,紅外協定有兩重缺陷,是幾乎無法解決的。

一是相容性,即一個遙控用在所有裝置上。每款支援紅外遙控的家電,都會有自己的紅外指令。是以紅外智能化,首先它的軟體會内置非常多的紅外指令,俗稱碼庫。一般電視遙控會比較通用,但空調、電風扇之類就比較私有,這時要比拼誰家碼庫更全。有廠商表示自家可以相容所有裝置,但這一過程是非常複雜的,選擇裝置型号、手動适配每個按鍵的指令(由于目前的互動都沒有提示,你可能還需要搞懂原理),這些隻有geek向的童鞋才會去玩。

二是可互動性,即根據裝置狀态再進行調節。互動是智能化非常重要的一環,老式遙控在裝置上有屏顯來顯示裝置狀态,但智能紅外遙控将操作搬到手機app上,這時是沒有任何狀态可看的。比如你還有十分鐘到家,這時想開啟空調或風扇讓家裡涼快些,手機上是完全不知道空調是制冷還是制熱、風扇是幾檔,可能你昨晚睡覺時調的是制冷26度、微風。也有部分廠商通過添加傳感器來檢測房間狀态,但目前而言沒有整合的特别好的,操作起來都會很麻煩。

由于紅外操作的以上缺陷幾乎無法修複,是以在智能家電産業中,它隻是一個存量裝置智能化的橋接裝置,沒有任何廠商以它作為未來智能家居裝置的通用互動方式來規劃。在現在也沒有公司會去花大力氣來優化其體驗。broadlink曾經提出雲空調的概念,和廠商合作相容标準來改善紅外體驗,但這個計劃現在也是不見聲音、無疾而終。

可能還有新的手機以紅外功能作為賣點,出現新的紅外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的衆籌項目,但這類産品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噱頭大于實質,注定在新智能家居時代從小衆走向死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