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群人才培育的探索與思考

作者:灑金王菊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确從2018年到2050年分三個階段穩步推進,圍繞“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标,實作“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

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礎。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培養一批懂經濟、會經營的人才。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基層社群,現在也迫切需要培育一批人才,通過人才培育為社群發展注入活力。

一、更加注重青少年培育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承接黨和國家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易地扶貧搬遷群衆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搬遷出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克服自然環境的影響,實作與全國人民一道脫貧,從另一個層面看,搬遷後,群衆能享受到更為便利的交通、飲水、醫療、教育等條件,為他們下一代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一)是發揮好學校培育青少年的的主陣地作用。作為接納和服務易地扶貧搬遷子女的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抓好搬遷戶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把培育搬遷子女成才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舉措。要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在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同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確定搬遷戶子女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要強化思想道德教育,築牢搬遷子女的思想根基,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覺感恩奮進,為今後成才奠定紮實基礎。

(二)是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道關口,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保障。要引導廣大搬遷群衆樹立良好家風家訓,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示範引領,從根本上與學校教育保持一緻,多方發力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長。

(三)是發揮社會教育的重要補充作用。要淨化校園周邊環境和社群環境,引導青少年向善向上。在社群周邊要營造濃厚的宣傳文化氛圍,向青少年傳遞正能量。要注重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更為優越的條件。

二、注重做好本地人才培育工作

要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易地扶貧搬遷群衆從遷出地來到社群後,因離開了土地,其收入從主要依靠種養殖轉變為務工收入,是以,要多管道做好搬遷群衆人才培育工作,促進其掌握技能增加收入。

(一)是加大搬遷群衆就業教育訓練工作。依托上級主管部門開展勞動力技能教育訓練,主要從縫紉、電焊、機械維修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開展教育訓練,確定有需求的人均能參加教育訓練,通過教育訓練提高搬遷勞動力就業技能,并有效推薦就業。

(二)是注重鄉土人才的培育。高手在民間,搬遷群衆中,有部分群衆掌握了木工、石工等,要結合實際組建相應務工隊伍,引導其就近務工,確定搬遷工匠有發揚的地方。針對部分掌握小兒推拿、中醫藥技能的,要引導其就近開設店鋪等,確定其手藝不失傳。要注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民族文化活動,讓身懷民族文化技能的人能一展所長。

(三)是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平台。通過開設公益性崗位、培育引導到社群“兩委”工作等方式,想方設法留住搬遷的高校畢業生,讓高素質人才留在本地,引領搬遷群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