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太公墓葬三千年後被盜,盜墓賊盜墓沒多久就被人弄死了

作者:漢周讀書
姜太公墓葬三千年後被盜,盜墓賊盜墓沒多久就被人弄死了
姜太公墓葬三千年後被盜,盜墓賊盜墓沒多久就被人弄死了

周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俗稱姜太公,姜氏呂姓,名尚,也稱呂尚,字子牙,生于公元前1156年,卒于公元前1017年,先後輔佐了四代周天子。

周文王封姜子牙為太師,共謀滅商大計,後來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掉了商朝,因功受封在齊地,成為齊國君主的始祖。

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7年),姜子牙去世,享年一百三十九歲。

姜子牙死後,豐京(今屬陝西西安)、鎬京(與豐京隔河相望)、鹹陽、衛輝、臨淄等地陸續出現了多處姜太公墓。

孰真孰假,曆代争論不休,年代過于久遠,已經無法考證了。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墓葬大多都是衣冠冢,真實的墓葬之地隻能有一處。

姜太公墓葬三千年後被盜,盜墓賊盜墓沒多久就被人弄死了

争議較小的太公墓位于河南衛輝,《河南通志》記載:“呂尚墓,在府城(即衛輝)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于齊,還葬于此。”

姜子牙臨終時要求後人一切從簡,薄葬于衛輝。

這位得道高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如此前衛的主張,令人啧啧稱奇。太公墓極為簡陋,高約兩米,雜草叢生,墓前根本無路可走,想去墓地,隻能繞道墳墓的後面。

當年,周康王姬钊覺得,姜子牙這樣的大功臣如此草草簡葬,太不公平了,于是派兩萬工匠、民夫,重新修建太公墓。

新修的太公墓竣工之時,天空突降暴雨,巨大的陵墓頃刻間被沖毀,太公墓又恢複了從前的樣子。

負責修墓的大臣覺得天意難違,請示周王後,停止了修建,保留了原貌。

三千年過去了,姜太公墓因為薄葬,躲過了一撥又一撥的土夫子、盜墓賊和摸金校尉。

到了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衛輝知府在其墓葬前立了一通石碑,上書“周姜太公茔葬處”七個大字,簡陋的墓葬顯得氣派了許多。

姜太公墓葬三千年後被盜,盜墓賊盜墓沒多久就被人弄死了

因為姜太公的名氣太大了,民國時期,有兩個不長眼的盜墓賊盯上了太公墓。

這兩個家夥一個叫周通,另一個叫李子能,在行内屬于功夫欠佳的菜鳥。

他倆相中了姜太公墓,就是想通過盜挖名人墓而一舉成名,不管弄出啥物件,隻要挖出來,就能令業内資深人士刮目相看。

兩個盜墓賊也十厘清楚,太公墓之是以三千年沒人觊觎,裡面一定沒啥值錢的東西,為防止空手而回,他倆暗中藏匿了兩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

由于年代久遠,太公墓受雨水侵蝕,已經變成了弓形。

盜墓賊深夜乘興而來,挖開墓室,隻看到了一些青磚,其他一無所有,除了土,還是土,隻好淩晨敗興而去。

兩個盜墓賊還沒等到冒充太公墓的青銅器出手,就被一個土匪在家中給“插”了。

折騰了一溜十三招,一個銅闆也沒得到,還白白搭上了性命。

姜太公墓葬三千年後被盜,盜墓賊盜墓沒多久就被人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