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作者:青石電影

父親節到了,我國關于親情題材的電影不少,但有些電影精緻動人,卻因為不夠商業而在初期無人問津。

比如21年前一部關于父與子的寶藏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這電影由霍建起執導,由滕汝駿、劉烨、趙秀麗、陳好出演。

其中滕汝駿和劉烨出演片中中父子,同時這部影片也是劉烨的電影處女作。

電影獲得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劇情片,主演滕汝駿也獲得了第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但《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在拍出來以後,在國内的市場上無人問津,沒有電影公司願意發行上映。

相反,這部影片在日本卻火了,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收獲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同時獲得了2001年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第一名。

真正的經典從不會被時間埋沒,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部電影,影片在豆瓣8萬多人的評價下高達8.6分。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影片講述了在八十年代,聯考落榜的兒子在接替郵差父親工作的第一天,父親帶着他走了一遭大山郵路的故事。

山高水遠,這一路走了三天。經過這次旅程,兒子慢慢明白了郵差父親工作的辛苦和意義,父親也漸漸體會到他二十幾年來對家庭的虧欠。青山綠水跋涉間,父子多年的隔閡得以消除。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影片一個半鐘頭的時長,頃刻即逝,卻絲毫不讓人乏味,隻覺得意猶未盡。除了電影的父子主線之外,多半要歸功于影片的叙事手法和對鏡頭語言的運用。

電影有一種東方文化特有的韻味,在平淡的叙事中,呈現出了一種唯美的風格。

這裡就從片名入手聊聊這部電影。

首先是電影的拍攝地點,影片的鏡頭對準了湘西大山。除了淳樸的人,整部影片擠滿了大好青色。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青山綠水間,父親帶着兒子,不緊也不慢,貼妥地把每封信都送到收信人的手裡。

這種不緊不慢的唯美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沈從文的散文。

自稱“鄉下人”的沈從文一生的很多創作都以湘西作為故事背景,這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

他在《湘西散記》裡這麼寫湘西鳳凰:“美在山清水秀,美在人傑地靈,美在天人合一。”提到人時,又說“不負天地鐘靈毓秀之德”。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電影中的湘西就是這樣山高水長的湘西,車馬很慢,村民質樸。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的湘西。

電影的導演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是以也不難了解為什麼鏡頭能把湘西的山色景緻包裝得如此淋漓盡緻。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其次是父與子與世上人家。

父子的職業是郵差,郵差這個職業,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在,幾乎要絕迹了。

就跟《邪不壓正》姜文那句經典台詞一樣“正經人誰寫日記啊?”,正經人誰寫信呢?

動動手指就瞬息傳達資訊的現在,沒幾個人會花時間寫一封信再等上幾天信件送達。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但在影片設定的上世紀80年代,書信是傳遞分隔兩地之人訊息的唯一工具,是以郵差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職業。

“傳遞情感的使者”,聽起來就很美的職業。“見字如晤”,書信到底是特别的,電影以送信為引,賦予了父親數十年如一日的跋涉山水以神聖的使命感。

父與子就在這樣的湘西大山郵路上走,路過一戶又一戶人家。

父親絮絮叨叨,帶兒子認路抄近道,也帶他識人找地頭,教他繼承郵差這個職業的同時也要繼承善意,也為他介紹自己看在眼裡的姑娘。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有人說“湘西姑娘叫翠翠,東北媳婦叫翠花,婉約與豪放,也就隔一個字而已”,湘西的姑娘也是動人山水的一部分。

1998年的陳好還沒開啟“萬人迷”模式,靈動活潑就如《邊城》裡跑出來的“小獸物”,聰慧又狡黠。

郵路漫漫,長亭短亭,漸去漸遠無信,父親從兒子身上望見了自己來時的路,看到了數十年裡,出門人沒有傷情,閨中人卻常懷憂念,妻子隻是站在橋頭,一次又一次等待。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在父親的敦敦教導裡,兒子漸漸明白了父親,消除了從小到大因為父親常不在身邊而造成的隔閡。

“背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一句台詞,一個回憶,從少時坐在父親肩頭到長大了背父親過河,兒子正式接過了父親手裡的信箱,成為了穿梭在大山裡的信使。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這部電影解釋父親和兒子的方式沒有太特别的角度。

兒子是新時代的弄潮兒,有想證明自己的逞強,又有自己的心事由衷,父親則是傳統的寬厚包容,默默地跟随,以身作則,以及事無巨細的唠叨督促。

《那山那人那狗》臨摹了中國家庭關系長久以來的現狀,影片中父子關系從相對無言到遞煙暢聊,沖突交織又歸于平衡,這種樸素的寫實方式深得人心。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東方的父愛,是心中杜撰常七八九,口中言語無一二三。

我們總說日本人“軸”,但“軸”的好處就是能洗盡鉛華,探尋到事物的本質,大概這也是這部電影在日本成為爆款的緣由。

最後就是片名中的另一位角色——老二,那條狗。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雖然電影叫做《那山那人那狗》,狗也作為一個坐标參照了父子關系的遞進,但是影片卻少了很多對它的渲染,最後隻是出落的像個演技不錯的龍套。

總的來說,《那山那人那狗》是為數不多能讓人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靜下心來細看的一部電影。

影片從頭至尾都透露着山川草木的濃厚泥土氣,樸素平淡卻能予人以極大的觸動。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如今大概也再難拍出這樣一部電影了,這不單因為好劇本難有,更因為上世紀的湘西回不去了,正如我們的童年隻能沉淪在記憶裡一般。

影片的最後,同睡一張床的兒子抱了抱父親,在夢裡。清醒的父親嘴角卻有大滿足。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看到有句短評說:

“原來每個男人都想抱一抱自己的父親”。

中國人不似西方,總是怯于言表。

少年人愛上層樓,對世界都不甘示弱,但其實因為有家人,才更可以脆弱,這是難能的奢侈。

會得對自己的感情遊戲,才不至于掩臉沉沒。

1999年,劉烨拍了處女作,拍完後國内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青石電影編輯部|v7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内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