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旭輝

内容摘要
本文闡述了天水市博物館戰國西安文化貴族墓葬收藏中出土的金銀馬鐵飾品,并通過早期科學儀器對疾病的分析和檢測,制定了合理的技術路線,結合傳統的文物修複、保護和修複過程。由此可見,科學的分析檢測儀器在文物修複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金銀鐵飾品檢測分析 保護修複
鐵器時代是人類文明史上極其重要的時期。地球上的天然鐵是罕見的,以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以,冶鐵和煉鐵經曆了很長的時期。鐵器時代的到來,人們逐漸掌握了在青銅冶煉基礎上冶鐵的技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的鐵冶煉廠是4500年前(公元前2500年)在土耳其北部(安納托利亞)赫策人的墳墓中出土的一把銅柄鐵刃匕首。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鐵冶煉廠是3510年至3310年前(公元前1510年至公元前1310年)從甘肅省臨潭縣米樓廟文化墓中出土的兩根鐵條。
2014年,天水市博物館接受了私人收藏家捐贈的一系列文物,其中包括一袋鏽迹斑斑的金屬,表面上可以看到模糊的金銀裝飾。其中有圓形牌匾,橢圓形子腰部,傾斜的鐵飾品,方形裝飾品和一對馬。
橢圓形亞腰牌匾
圓形甲闆
橢圓形亞腰鐵飾
角鐵飾件
馬
方形裝飾
使用X射線檢測,XRD,XRF和人體顯微鏡對文物進行分析和測試,以了解鏽迹成分,内部結構,外部裝飾以及遺骸的完成情況。
一、X射線檢測分析與測試:
Z11348系列
Z11358系列
Z11348亞腰形金銀鐵飾品,通過X射線照相膠片底片顯示整個物體基層腐蝕嚴重,中下右局部礦化。表面裝飾金、銀圖案蓋更完整,線條清晰,個别零件有變形、上翹。
Z11358斜角金銀鐵飾品,通過X射線照相膠片底片顯示整個物體基質鏽蝕嚴重,中間物體有穿透性礦化隐藏在鏽層下。裝飾金銀件儲存完好,線條清晰,局部上翹變形,表面覆寫着硬結。
二、人體顯微鏡觀察
分析結果:使用實體顯微鏡觀察,在鐵基體腐蝕變化的同時,金銀表面也發生了變形、開裂。
圖 1 将銀子向上并卷起 (1:20)
圖2 銀色開裂(1:10)
圖3 鐵基有鏽孔(1:12.5)
圖 4 金層開裂剝落,邊緣呈鋸齒狀圖案 (1:10)
圖5 鐵基闆的腐蝕導緻金層開裂變形(1:8)
圖6 鐵基上的金剝落、鏽孔和裂縫(1:8)
三、X射線熒光光譜
四、XRD分析結果
樣品對應于XRD衍射圖及其相應的峰值資料
1、鐵齊-1 XRD衍射圖
結論:圖3.1 鐵旗-1 - 特征峰d值及拟合各物體光譜線
2、鐵齊-2,XRD衍射圖
結論:圖3.2 鐵旗-2 - 特征峰d值及拟合各物體光譜線
據文獻記載,由于西遷秦人混雜在狄國和西戰之間,早期的秦民也被西方消滅。直到秦牧功打敗了習魏,才鞏固了自己的後方。文獻記載周小旺封柏剿13年後秦非子為附庸,建都峪"秦"地:688年.C,秦武功榮,并以其在邑縣的位置,這些地方在今天的水域環繞着荔縣、清水、張川、壯朗和西義縣一帶。從墓葬形式和出土文物上看,這座墓地具有強烈的當地本土---西溪文化的因素和特點,綜合因素,我們認為這應該是在秦民統治下的一群彜族首領的墓地,墓葬的時代屬于戰國後期。馬家璇墓地的發掘為研究甘肅東部戰國末中文化提供了新的資訊,對秦文化與西義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1)。
為保護文物,展現文物價值,根據文物保護現狀和自身疾病情況,制定了科學的保護修複方案,經省文物局準許,于2017年開展保護修複工作。
這些文物是多種金屬共存的,表面覆寫着厚厚的硬結,鐵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通過X光我們清楚地看到基部鏽蝕嚴重,部分部分已經礦化,孔洞,非常脆弱。金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因為金是塗在鐵的表面,在鐵基鏽變形的同時,金箔也呈拉伸變形,有些零件帶有鏽蝕脫落,有些零件斷裂。銀箔氧化嚴重,類似于金箔,主要病害是氧化、損失和變形。
針對這些複雜情況,采用化學和機械方法去除有害物質,恢複文物的原貌。
1、文物清洗。首先,用去離子水浸泡,水溫保持在80°C,定期更換去離子水,檢測無氯離子的存在至今。
2、機械去除表面硬結。刷掉浮土表面,生鏽。在刀,鑽頭,鑿子,錘子,針頭和牙科工具的幫助下,小心地清除表面上蓬松的鐵鏽。
3、化學方法除鏽。對于硬度較高的鏽層,采用化學品軟化去除,反複操作,用去離子水沖洗掉裝置上殘留的化學品。Ph試紙檢查酸度和堿度。
4、回複金、銀箔。在金銀箔背柱的上脫變形上,粘接材料選用B72。
5、腐蝕。用配置的酸溶液将密封塗在鐵基底刷上,并塗抹2-3次。
6、完成。殘缺的部分填充有合成樹脂泥漿并着色,與物體的色調一緻。
7、密封。将一定比例的B72塗在鐵基材表面刷上。
機械去除表面硬結
化學方法應用軟化表面硬結
清潔、浸泡、淡化
在充分調查天水市博物館藏品金銀鐵現存曆史資料和儲存狀況的基礎上,借助現代科學分析儀器,分析檢測文物疾病和資訊,制定科學合理的文物保護修複技術路線。 并針對這些鐵文物的儲存狀況、标本分析和病因分析結果。根據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對鐵進行預加強、清洗、淡化、侵蝕和密封。文物得到保護修複後,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疾病,揭示文物的曆史資訊和藝術價值,使文物滿足博物館的日常儲存、展示和研究需求。
(1)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璇戰國公墓發掘情況介紹,2006年第9号,2008年第9号。
原載于2021年第14期中國國家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