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荷,音樂文學的先行者

作者:作家小荷
小荷,音樂文學的先行者

世界在音樂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現和表達

它是各種藝術當中第一位的

帝王式的藝術

能夠成為音樂那樣

則是一切藝術的目的

叔本華

對于作家小荷來說,文學創作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它的目的也是音樂,或者說實作一種奏鳴曲式的協同應和。

小荷,音樂文學的先行者

小荷,努力做到把所見所感場景化,除了文字描繪出的喜怒哀樂、暗戀熱切,總有應景的bgm,讓讀者瞬間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即使是生命的褶皺,也如同音樂般起落交錯。即使在一個人的眼神裡,也有音樂的靈動婉轉:“仿佛聽到了音樂般的旋律。低沉的,悠揚的,唯美卻極度蒼涼。應該是大提琴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天鵝之死》。他曾經想象過,他就是那麼一隻高傲而高貴的天鵝。全世界的人都對他頂禮膜拜。但它撲閃着美麗而閃耀的羽翼,卻發現疼痛在胸口的某一個地方急促奔湧出來。”在《倫敦愛麗絲酒店的最後一夜》裡,當丁玮與艾鹂激情相擁,艾鹂的愛與怨已經交織成厚重的網,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網,此情此景,小荷這樣寫道:“我好像在太平洋裡沉浮,又像在某一個酒吧裡徜徉,有一些奇怪的音樂在蕩漾着........”

小荷,音樂文學的先行者

奇怪的音樂,是虐戀的交響,是憂傷的回響,也是甜蜜的挽歌。每當想說不能說的情緒湧上心頭,一定會有音樂從潺潺的文字裡飄揚開來。那感覺,仿佛清淺悠遠的溪流淙淙流向遠方。音樂的魅力,是難以估量而超越想象的。它就像一個雕塑家,将散亂的泥漿塑造成一座賞心悅目,永遠奪目的寶藏。在音樂的訴說中,喧嚣世界漸漸安靜下來。

對于音樂,作家小荷一定有着化于生命的執着。否則,她不會這樣形容眼神:“那一刻,我仿佛又聽到了小提琴的樂聲在緩緩迴旋,他年輕而清亮的眼神,在琴弦的交錯中,凝結成,我過去時光中最飽滿多汁的花朵。”這應該是文學作品裡,對眼神,最抽象、但也最具體的表達。不得不說,小荷的語言有一種意識流般的行雲流水,音樂、詩歌、文字、情感……這些看似割裂,但實則内在統一的元素,在小荷的作品裡,出奇和諧地相融共生。難怪,門德爾松說:“在真正的音樂中,充滿了一千種心靈的感受,比言詞更好得多”。

小荷,音樂文學的先行者

音樂深深地影響了小荷的創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其作品獨一無二的風格。她不僅會用音樂去形容眼神,還會用音樂去形容心情、感受、人生、風景……在小荷的感官系統裡,萬事萬物是共通的,且都可以音符化。甚至于她的文字,時而讀起來婉轉悠揚,淺吟低唱;時而讀起來又抑揚頓挫,慷慨激昂。這種誦讀和聆聽的美感,是很多文字作品無法具有的。

如果說,文字是小荷的第一種聲音,那麼音樂毫無疑問就是她的第二種聲音。微風輕起,樂聲悠揚,起落頓挫,都是靈魂的歌唱。音樂,是比鮮花美酒更讓人心醉的東西。它以神奇的力量,直指心靈。小荷愛音樂,她用音樂續寫未盡的故事,也用音樂修複靈魂的傷痛。熟悉小荷的朋友們都知道,小荷一直渴望能實作文學、音樂和自我人生的完美合一。她會将大把大把的時間花在樂器演奏練習上。在本可以雲淡風輕的歲月裡,她享受着這看似瘋狂的追求。她說,音樂是她寫作之外的執着追求,從幼時初識,到後來的熟知,音樂已經融入她的生命。

小荷,音樂文學的先行者

毋庸置疑,小荷是音樂文學的先行者和堅守者。在她的第11本小說出版之際,小荷的纖纖十指,已經能夠彈奏出美妙的音樂。

相信,總有一天,她會在喜歡的音樂裡,走向美好的未來……

文字 | 林文溪

排版 | 拾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