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這是一個被影視化最多的愛情故事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1964年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電影《梁祝》1994年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電視劇《少年梁祝》2000年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動畫電影《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2004年

《梁祝》的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的甯波地區,而最早的文字材料見于宋代張津《乾道四明圖經》所引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梁祝》的故事已基本成型,隻是還沒有化蝶的結尾。

唐代之後,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充實,才演繹出了這樣一個流傳千古的經典傳說。直到明清的戲曲、唱本和民歌的出現,終成“化蝶版”的完整故事。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今天,我們對《梁祝》的記憶都會具象的聯系到這樣一首曲子:每每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講述這凄美故事的時候,都會出現的熟悉旋律:

58年前,中國的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演,從此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1959年5月27日上海蘭心大戲院,《梁祝》首演,俞麗拿小提琴獨奏

這是一首高度劇情化的創作,充分還原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以及故事裡纏綿悱恻的情感。

從相識、相知、相戀,到長亭分别,陰陽相隔,最後化蝶入夢,這一個個場景都伴随着旋律的起伏在腦内重制。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梁祝》越劇

編曲者把大提琴比作梁山伯,小提琴比作祝英台,兩條旋律的和鳴,如泣如訴的講述着這個百轉千回,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作曲者:陳鋼和何占豪。

58年前,還是音樂學員學生的陳鋼和何占豪, 一個24歲,一個26歲,當時他們送出的“湊數”之作,卻響徹了中國大江南北。

可以說,《梁祝》的成功是因為有何占豪的旋律和陳鋼的和聲,缺一不可。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何占豪、陳鋼、俞麗拿三人再聚首

七十年代末期,西崎崇子的《梁祝》演奏錄音,诠釋了另一種美好,她對于聲音旋律的把控,可以說是讓《梁祝》邁出了走向世界舞台的一步。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西崎崇子演繹經典《梁祝》

從此,無論弱冠琴童還是八十老妪,無論是國樂改編還是戲曲演出,一遍遍一次次的演繹.....

經典何懼歲月,更不懼與時下的那些“文化快餐”相較!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87歲鋼琴家彈奏《梁祝》火遍全網

《梁祝》的誕生日即将到來之際,5月22日下午,市知聯會、靜安區知聯會、克勒門文化沙龍在國際貴都大飯店,共同舉辦“蝴蝶翩翩飛,梁祝生日會”——上海知聯會海派文化沙龍系列活動,邀請到了陳鋼先生和俞麗拿女士親身講述并演繹與《梁祝》的不解之緣。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主持人采訪陳鋼老師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俞麗拿老師現場演奏小提琴曲《梁祝》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吳佳琦、張冉等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分别通過小提琴、現代舞、平劇等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來演繹《梁祝》。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市知聯會會長李林,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戴晶斌,靜安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淩惠康,全市各知聯會部分理事和會員,共15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知聯會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将中國傳統文化和海派文化傳承發揚光大,激發廣大理事更好地為上海市文化建設服務。

我們都欠“梁祝”一聲“生日快樂”

一起來看看老師的現場精彩表演!

俞麗拿老師現場演奏《梁祝》

視訊加載中...

這是一個傳奇成就傳奇的故事,正如老師所說:

“當我們追逐巴赫和莫紮特的同時,更需要讓更多人了解并且愛上《梁祝》”

是的,我們都欠梁祝一句:生日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