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作者:利維聊着球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苗澤。苗澤的案子跟秦慶童有幾分相似,都是因為奸情把主人給出賣了。有意思的是他們通奸的對象都是“小妾”。這黃奎和董承在選小妾上眼光都不怎麼樣,選來選去選中一個給自己戴綠帽子的。綠帽子一旦與政治挂鈎,所發揮的威力是不可想象的。黃奎和董承都栽在了小妾身上。

當黃奎計劃跟馬騰裡應外合幹掉曹操的時候,讀者同志們仿佛看到了奸雄覆滅的曙光,這一次估計曹操在劫難逃了吧,即便死不了,也得脫層皮。事實上曹操毫發無損,這多虧了苗澤做的貢獻。讀者讀到這想必都會咬牙切齒,該死的苗澤,連你姐夫都害,你還是人嗎!同時又不禁要感歎曹操的運氣,這家夥的運氣簡直太好了,每當有危險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給别人戴綠帽子的小人出來解圍。難怪曹操要發達,連上帝都三番幾次幫他,想不發達都難。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金袆之妻。三國中的女人跟水浒差不多,一般都沒有名字,頂多挂一個某某夫人、某某之妻的名号。連甘夫人、糜夫人這樣的角色都沒有名字,更何況是金袆之妻。當然她沒有名字并不影響她在全書中的影響力,一句話暴露了一場策劃嚴密的暴動。

朝廷内部反抗曹操的行動一直沒斷過,比如衣帶诏、伏完、黃奎等案子,每一次都事先暴露,反抗行動被扼殺在搖籃。金袆、耿紀、韋晃這次行動不同,他們是幾次反抗之中唯一一次付諸實施的,影響力雖不及衣帶诏,卻是震撼力、破壞力最大的一次。整個許昌都為之震動。本來事情會朝着更有利的方向發展,當時整個許昌的禦林軍都亂了,禦林軍首領王必去金袆家避難(他當時還不知道金袆也是參與者),金袆之妻以為是丈夫歸來,隔着門縫說了一句話:王必那厮殺了麼?正是這句話使王必找到了動亂的源頭,一場轟轟烈烈的暴動很快被鎮壓下去。如果金袆之妻謹慎一些,或者不那麼嘴快,事情的結局可能不會這麼慘。這場暴動雖然不能徹底鏟除曹家在許昌的勢力,但是更深度的重創是肯定。由于這句隔門之話,曹操的軍隊很快穩定住形勢,反抗行動失敗告終。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張武。如果不是熟讀三國,很可能會忽視這個人的存在。張武和陳孫在江夏造反,劉備當時正寄居在劉表手下,于是代替劉表出兵平叛。在這次戰役中劉備得到張武的坐騎,一匹極其雄壯的寶馬。這匹馬就是頗受争論的的盧馬。

張武這個人不必多說,無可争議的跑龍套的角色,他之是以被人記住,主要還是由于屁股底下騎的這匹馬。的盧馬是如何被張武得到的,書上沒有交待,反正張武一出場就騎着這匹寶馬。好馬配良将,的盧馬的名聲幾乎可以與赤兔相提并論,像的盧這樣的寶馬被張武騎坐實在是大大的辱沒,是以不管是讀者也好還是劉備也好,都希望把這匹寶馬奪過來。三國那個混亂的年月,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屬于某個人的,隻要你有實力,都可以把别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是以當劉備獲得這匹的盧馬的所有權之時,沒有人感覺到不妥。事情就從這一刻埋下了伏筆。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的盧馬妨主,這恐怕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偏偏有三個人不信邪,一個是張武,另外兩個是劉備和龐統。張武死了,是不是的盧馬妨死的不得而知,但是龐統之死絕對與的盧馬有關系。當時埋伏在落鳳坡的蜀軍全部是朝着白馬射箭的,龐統被射成了刺猬。一代傳奇人物鳳雛先生就此終結生命。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假想的問題:如果張武當時沒有騎坐的盧馬,劉備也不會有“躍馬檀溪”的好戲,說不定蔡瑁當時就把劉備給幹掉了。劉備即死,天下以後會是什麼形勢,誰也說不清楚。後面還有龐統的問題:如果沒有的盧馬的出現,龐統也不會被射死,卧龍、雛鳳聯手輔佐劉備(前提是劉備挺過躍馬檀溪那一劫),天下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準确地說,這件事上改變天下大勢的是的盧馬,而非張武。不過這事也跟張武有莫大關系,假如張武沒有這匹寶馬,或者說張武沒有造反,劉備都不會得到的盧,後面所有跟的盧馬有關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張武自己無論如何想不到,他屁股底下這匹馬和自己一次造反,竟然深深影響到天下大勢的走向。如果要歸結一下改變三國曆史的小人物,第一當屬我們前面講到的何進,第二個恐怕就要數這位張武同志了。一個人左右了劉備的生和龐統的死,也深深改變了當時的曆史走向。

全紀。三國後期,東吳的權利鬥争一直沒有停止過。當吳主孫亮下決心除掉孫綝的時候,特意囑咐過身邊的全紀,千萬不要把秘密告訴你母親,你母親可是孫綝的妹妹。如果事情洩露洩露了,咱們可就全完了!全紀當時滿口答應,可是回到家就變卦了,雖然沒有直接把計劃告訴母親,卻還是透露給了自己的爸爸。他爸爸很自然地就把事情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很及時地透露給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孫綝。事情就這樣很自然地敗露了。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關于這段吳國内亂,對于全紀來講各方面的關系實在是一團亂麻,吳主孫亮的老婆(也就是皇後)是全紀的親妹妹,孫亮是他的妹夫。而孫綝呢,則是全紀的母親的哥哥,也就是全紀的舅舅。這全紀夾在中間确實左右為難。孫亮和孫綝本身也有宗族關系,孫亮的爺爺是孫堅,而孫綝的曾爺爺是孫堅的弟弟孫靜,算起來孫亮還高出孫綝一輩兒。這種錯綜複雜的關系,使得東吳内部的權力鬥争充滿了血腥也喪失了人倫。作為全紀來講,遠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無疑是站在妹夫孫亮一邊的,下決心殺掉自己的舅舅。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全紀最失敗的地方在于他把如此機密的事情告訴了自己的父親,他父親又是個嘴上跑火車的主兒,把事情透露給了自己的老婆。全紀的老媽思維跟全紀完全不同,一邊是自己的女婿,一邊是自己的哥哥,全紀的老媽選擇了後者。

事情敗露,孫亮自知難保,指着全皇後(全紀的妹妹)大罵:汝父兄誤我大事矣!可惜已經晚了,罵人不會使時間倒流,也不解決任何問題。全紀因為最快,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老爸和全家人的性命。那麼聰明的孫亮也沒能改變曆史,成為中國曆史上又一個被廢的皇帝。

小人物也能影響曆史—來自苗澤、金袆之妻、張武、全紀心底的呐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