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詛咒的39歲”之鐘會: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被詛咒的39歲”之鐘會: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本文作者 王浩(快哉風)和您一起聊聊罕見的、有趣的、真實的、難忘的中月曆史

四川是個奇怪的地方,自古以來憑借武力征服四川的人,皇帝也好,大将也好,大多數都得不到好報應。

後唐李存勖的兒子李繼岌滅蜀,沒多久遭遇兵變,被手下勒死在床榻上;蒙古大汗蒙哥,一意孤行進攻四川,結果被矢石擊中,死于合州釣魚城下;明初傅友德滅蜀,後被朱元璋無罪賜死;明末張獻忠入川搞屠殺,最後被清軍射死在西充鳳凰山。

最早開啟這個魔咒的是三國時的鐘會和鄧艾。

“被詛咒的39歲”之鐘會: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圖:四川魔咒第一人鐘會(225年-264年)

鄧艾出奇兵直搗成都,鐘會率大軍猛攻劍閣,二士争功皆死于非命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不用贅述了。

來聊聊鐘會的造反為什麼失敗。

鐘會是颍川名士太傅鐘繇幼子,打小就聰明絕頂,被譽為神童。成年後熟讀詩文兵書,見識廣眼界高,魏國從皇帝到大臣都很賞識他,時人把他比作興漢的軍師張良。他是司馬氏的親信,幹了不少為虎作伥的事,比如殺死名士嵇康就是他的主意。順便說一句,嵇康也是享年39歲。

“被詛咒的39歲”之鐘會: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圖:嵇康臨刑前一曲《廣陵散》,曲終人亡

鐘會與蜀将姜維共謀想據蜀自立,卻死于部下兵變。《三國志》載,他是被恨之入骨的魏兵争相格殺,死于亂刃之中。

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聰明絕頂的鐘會連自己的部下都搞不定?

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在鐘會這邊。

首先,天時不在。這時已經不是當年群雄割據時天下大亂,誰都可以稱霸一方的亂世。三國的政權穩定已久,人心所向,是統一而不是分裂。鐘會的伐蜀大軍都是魏國人,他們的祖宗基業、一家老小都在魏國,遠征蜀國後原以為能凱旋回家,誰還願意為了鐘會的一己私心賣命?

其次,地利人和不在。鐘會想效仿劉備在蜀地割據,但他忽略了一點:劉備在蜀地花了多少功夫收買人心!劉備打下四川後,為了平衡荊州系和蜀系兩大勢力,重用法正、李嚴、黃權、孟達、張嶷、吳懿、蔣惋等蜀地望族,才在四川站穩腳跟。

“被詛咒的39歲”之鐘會: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圖:日本人畫的鐘會,永遠是英俊軍師

鐘會才收取蜀地,屁股沒坐熱,哪能一下讓蜀人和部下信服?再說鐘會這個人,雖然聰明機智,司馬師稱他為“王佐之才”,做個參謀長很稱職,但做一軍主帥就勉為其難了,因為他不具備主帥所必需的威信,他在軍中看似軍法嚴厲,但不得人心,部下是畏懼而不是擁戴。一旦得知鐘會要殺掉魏人,手下自然恨之入骨,反抗起來不會手軟。

鐘會是文官,不像鄧艾這些武人,他沒有從屬自己的敢死部曲,隻有一個心懷複國的蜀國降将姜維作為心腹,這是遠遠不夠的,連自己的親衛軍團都沒有,怎麼可能造反成功?

“被詛咒的39歲”之鐘會: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圖:悲劇英雄姜維也隻是王佐之才

第三,也是促使鐘會造反的原因。司馬昭已經不相信他了,在魏國,鐘會一出兵,很多人包括他的親哥哥鐘毓,都認為鐘會要反。鐘毓告誡司馬昭:“我弟弟才智過人但野心不小,恐有不臣之心,不可不提防。”

被哥哥在内的所有人疑心到這份上,可謂衆叛親離了,你要是鐘會,你能怎麼辦?古人寫過一首詩歎道”不學陶朱隐,遊魂悲故鄉“,問題是,以鐘會被懷疑的程度,司馬昭還容得下他歸隐嗎?何況,不進取而歸隐,那還是鐘會的性格嗎?

“被詛咒的39歲”之鐘會:古代用武力征服四川者,不得好死?

圖:不學陶朱隐,遊魂悲故鄉

39歲英年早逝的鐘會,如果不伐蜀,還可能壽終正寝,而從他踏上伐蜀的第一步開始,此行就注定是一條不歸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