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紀錄片的常客,潮汕古城廣濟橋,手打肉丸的天下

作者:童肖美妝百科

有一個地方,它經常出現在央視美食紀錄片的鏡頭中。它的牛肉火鍋現身《味道》;手打牛肉丸、草魚粥、蚝烙在《舌尖上的中國》裡擁有名字;就是在《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特輯中,"橋梁+隧道+人工島"的設計,也有部分來自于對在這個地方的有800多年曆史的橋梁的靈感。它的傳統工藝,也在《國家寶藏》裡亮相。這個地方,就是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的潮汕。潮汕曆史悠久,古稱"潮州",清末年選址潮州府下屬名沙汕頭海岸為通商口岸,汕頭對外貿易逐漸繁榮,發展成為新興港口,連接配接潮州府,這片繁華的地域便開始稱為"潮汕"。

央視紀錄片的常客,潮汕古城廣濟橋,手打肉丸的天下

很多遊記都是開端寫好玩好看的景點,最後以美食畫龍點睛,而潮汕美食的吸引力實在太大,讓人情不自禁就要在第一時間把它們寫個遍。潮汕菜的精髓在于"鮮",牛肉丸講究"手打",堅持以手作的方式拍打牛肉,制造q彈無比的口感,韌勁十足,手打造詣同樣也運用在豬肉丸、墨魚丸等其他肉類丸子之上,搭配湯粉和下火鍋都是上品。不同的鄉村有自己研究的一套手打絕技,十裡的距離,也許你就能嘗到口感不一樣的牛肉丸,百吃不厭。由于海産豐富,潮汕人也擅長做海鮮,就像變戲法一樣,可以生腌,可以做粥,可以混着雞蛋煎成蚝烙,無論哪一款獨特的風味,始終有鮮的傳奇。

央視紀錄片的常客,潮汕古城廣濟橋,手打肉丸的天下

在千年曆史的潮州古城牌坊街中,穿過大街小巷,在騎樓下,放眼看經營多年的小店和琳琅滿目的當地特産就是一種樂趣。做肉丸湯粉的、賣蚝烙的、飄出鹵味香氣的,一路走下來,景色和美食都讓人賞心悅目。鹵味也是潮汕菜中的一絕,需要用幾十種藥材香料炒香研制,鵝頭鵝掌豆腐雞蛋等等鹵味大雜燴,是每家潮汕食肆都會挂在店面的招牌。在古城老街中,其他小店則有話梅、柚茶、柑餅等小零嘴;日雜店裡賣着傳統的小物件。這裡稱為牌坊街,修複牌坊22座,周邊是古色古香的居住群落,裡面的工藝門道可是非常深奧的。

央視紀錄片的常客,潮汕古城廣濟橋,手打肉丸的天下

令港珠澳大橋工程師找到靈感的橋,就在韓江之上,它叫做廣濟橋,從潮州古城出了廣濟門,就能走到廣濟橋上。廣濟橋與趙州橋、盧溝橋、洛陽橋并稱總過四大古橋,最早可溯源至1171年,由當時的宋朝州守曾汪主持建造,采用以86隻船代替部分橋梁,作"浮橋",連接配接韓江東西兩頭的石墩。後朝不斷修繕補充,不斷增添梁式廊橋,修建觀景亭。建國後,潮汕人以修舊如舊的原則修複廣濟橋,在2007年重新開放。當有船隻經過,浮橋部分的小船就會分開,讓出航道,船隻經過後,浮橋重新連接配接,又成為行人渡江的橋梁。

央視紀錄片的常客,潮汕古城廣濟橋,手打肉丸的天下

韓江原名員溪,附近的筆架山後來也别稱"韓山",韓文公祠則是專門為紀念韓愈而修建的祠堂。雖然韓愈在潮州擔任地方官的時間隻有短短的八個月,但卻做了很多利民實事,開化民智興學育才,受到潮州老百姓的真心愛戴。故此潮州人民在韓愈離開潮州後以各種方式紀念他為潮州所作的貢獻。走過廣濟橋,可以到韓文公祠轉一轉,了解韓愈在潮州的具體事迹,遙望韓山。附近還有一個很小的景點韓山書院,唐代潮州開辦書院,也是秉承沿襲韓愈興學之風,故書院取名韓山,現在是韓山師範學院,依然延續着它最初的使命。

央視紀錄片的常客,潮汕古城廣濟橋,手打肉丸的天下

在廣東省博物館,有一個專門的潮汕展廳,展示來自潮汕的木雕工藝,其中的潮州大神龛還登上了《國家寶藏》的舞台。潮州木雕在整體造型上講究實在簡樸,細部裝飾則運用極精巧的镂空雕刻工藝,貼金技藝卓越生輝。潮州古城的已略黃公祠就有典型的精美木雕,在中山路則有"潮州木雕一條街",綠樹成蔭,與朱紅色的木門映襯出古色古香的味道。這裡聚集了很多潮州木雕師傅,十年如一日,精心制作木雕。随意走進一家木雕店,也許都會聽到一個木雕世界的傳承故事。

央視紀錄片的常客,潮汕古城廣濟橋,手打肉丸的天下

夜幕降臨,潮州古城煥發出不同于白天的韻味。從古城到廣濟橋、韓山,點點燈火,連綿如海。安靜地站在韓江邊,或者在古城裡何一杯功夫茶,吃點牛肉湯粉,閑情逸趣,平日的工作壓力種種煩惱也不過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