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 | 科波拉的悲情[現代啟示錄]

作者:看電影雜志

影片:[現代啟示錄]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馬龍·白蘭度、馬丁·辛、羅伯特·杜瓦爾、弗雷德裡克·福瑞斯特、山姆·伯頓斯、哈裡森·福特

上映日期:1979.8.15

考古事件

1976年3月2日,科波拉在菲律賓軍隊協助下,開始拍攝他的野心之作[現代啟示錄]。

——背後的故事——

在完成前兩部[教父]後,科波拉開始計劃将康拉德的小說《黑暗的心》改編成電影。最初的導演人選是當時科波拉提攜的新人、日後的“星球大佬”喬治·盧卡斯。

不過,盧卡斯的處女作[五百年後]票房不佳,導緻科波拉和他的“西洋鏡”公司深陷财務困境。

考古 | 科波拉的悲情[現代啟示錄]

▲投資方華納不想讓“菜鳥”盧卡斯搞砸這個大case,于是科波拉決定再度親自上陣,遠赴菲律賓的外景地展開冒險

因為影片的劇本看起來好像是“反軍隊”的,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經拒絕借給劇組直升飛機以及其它軍事裝置。

在3500萬美元的攝制經費中,除了少部分是由發行人四處籌集的,其餘都是科波拉自己墊付的。

考古 | 科波拉的悲情[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僅第一階段的拍攝就持續了238天,而随後制作則耗時700多天

和所有導演的困境一樣,天時、地利、人和,科波拉哪樣都不沾,本來定在1977年的上映計劃直到1979年才如願上馬。

菲律賓的飓風曾經毀滅整個場景;還有馬龍·白蘭度超重的身體與馬丁·辛被摧殘出心髒病的遭遇;甚至科波拉的婚姻也一度告急。

科波拉曾感概:“待在菲律賓的一年零四個月裡,我們就像遠征部隊一樣劫難重重。”

考古 | 科波拉的悲情[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的拍攝過程或許算得上是影史上最混亂無序,也最繁重費力的一次

作品影響

如此“長征”般的拍攝,加上不斷花錢“消災”,[現代啟示錄]注定是一個燒錢的項目,但萬幸的是這部電影最終并沒有賠錢。

影片估算的成本超過3000萬,但在上映當年,它在本土就創造了近8000萬的票房。也是在這個時候,科波拉到達了個人聲望的頂點。

考古 | 科波拉的悲情[現代啟示錄]

▲1979年5月,科波拉(左)帶着這部影片參加了戛納電影節的角逐,該片和[鐵皮鼓]一起得到了當年的金棕榈獎

考古 | 科波拉的悲情[現代啟示錄]

▲2001年,以[現代啟示錄歸來]為名的重映版再一次在戛納影展上首映

抛磚引玉

科波拉在他這部作品裡中肯地展現了越戰帶來的堕落、殘暴以及瘋狂,敏銳地表達了美國人對于那場戰争的情緒。這也是電影在上世紀70年代大獲成功的根源。

如今看來,[現代啟示錄]早已超越“反戰”意義,更像是一部現代寓言——對人性的拷問和對環境危機的反思,才是給世人最大的“啟示”。

(本文原刊載于微信公衆号“看電影雜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