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析智慧醫療一卡通模式

智慧醫療是一種以患者資料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資料擷取、知識發現和遠端服務。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實作全員人口資訊、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三大資料庫基本覆寫全國人口并資訊動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資訊平台,積極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遠端醫療服務等發展。

智慧醫療融合物聯網、雲計算與大資料處理技術,以“感、知、行”為核心,建立智能遠端疾病預防與護理平台, 其中,資料擷取由醫療物聯網完成,知識發現依靠大資料處理技術進行,遠端服務則由雲端服務與輕便的智能醫療終端共同提供。這三個階段形成智慧醫療中“感、知、行”。業内人士指出,智慧醫療産業現已步入啟動期,市場有望高速增長,細分領域龍頭初現,但商業模式還有待完善。

在服務方面,營運商重視網絡及安全設施的部署,建設醫療資訊化服務的基礎。目前國内營運商主要提供一些保健、健康提醒類資訊服務,包括疾病預防、飲食調養以及預約類服務,缺乏針對性,介入服務有限,對使用者的吸引力不夠,仍沒有形成成熟的模式,但表現出政府參與度加強、應用範圍趨廣、物聯健康終端需求猛增、互聯互通更全面等特點。

智慧醫療一卡通是目前很多地方普遍采用的模式, 甯陵縣推行了“智慧醫療一卡通”制度,實作了醫療救助與精準扶貧的有效對接,為貧困群衆構築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網。為每名貧困人口制作醫療救助卡,對全縣因病緻貧貧困戶免費建立個人電子病例、健康檔案等電子資訊檔案,貧困人員可憑卡享受三項優惠措施:在全縣任何醫院優先就診就醫,優先享受醫療待遇;享受先就醫後補費制度,貧困人員個人可先就醫,然後補交各項醫療保險報帳後的剩餘部分;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卡還可用于居民身份識别、貧困人口個人基本健康資訊存儲、實作跨區域跨機構就醫資料交換和費用結算。

從安徽省衛生計生委了解到,阜陽市醫療機構将推行智慧醫療一卡通,到2017年底将取消各自的就診卡,實作看病就醫全市、全省一卡通用。根據安徽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到2020年,我省要實作全員人口資訊、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三大資料庫基本覆寫全省人口,實作就醫“一卡通”。智慧醫療一卡通具有身份辨別功能,居民個人血型、既往病史、藥物過敏史等基礎健康與診療資訊存儲在卡内。還能搭載生育登記、婚育證明、生殖健康、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産婦保健等各類衛生計生業務。也就是說,這張卡片基本囊括了你的健康資訊,相當于 “健康晶片”。

珠海智慧醫療一卡通2011年立項,2012年建設,2015年12月基本建成,2016年11月通過第三方測評,2016年12月通過驗收,從此,全市160萬常住居民、348家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10000多名醫護人員都已被一個共同的資料平台聯系在一起。據悉珠海市區域醫療“一卡通”的項目,是珠海建市以來覆寫範圍最廣、集合程度最高、最複雜的資訊化建設項目,內建了34個子系統,涵蓋百姓就醫、醫務人員診療工作、公共衛生服務及衛生管理部門管理等各方面。隻要用身份證号登入“珠海市民健康服務網”,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健康檔案,裡面除了個人基本資訊,還有就診資訊、用藥資訊、檢驗報告、體檢報告等,點開就診資訊,裡面有近年就診情況的清單,就診時間、地點、醫生、診斷結論、開出藥物的藥名、劑量等等一目了然。

各地方也在陸陸續續推行智慧醫療一卡通,雖然稱呼不一樣但模式基本類似, 智慧醫療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服務業态,除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外,政策及規範也有待完善。現行政策按醫院審批和監管模式進行,不利于智慧醫療的發展,同時目前還存在對個人電子健康檔案資訊保護的缺失。

醫療衛生“十三五”規劃明确,醫療資訊化建設作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現代化資訊手段,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安全、有效、友善、價廉的基本衛 生服務。并進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設要求,即建設國家、省和市州3級衛生資訊平台,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5項 業務應用,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曆2個基礎資料庫和1個專用網絡。智慧醫療産品方案商朗銳慧康(www.lrioh.com)相關人士表示,未來醫療主管機關将逐漸針對人群、服務範圍、标準,出台相關監管 規範,解決健康體檢與健康診療、健康保險的結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