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區塊鍊是什麼、它的前世今生”,這是最通俗易懂的解說

區塊鍊作為比特币的底層技術,在它瘋魔之前,曾發生過哪些機緣的故事,推動其為人所知?在日前由路雲區鍊主辦的區塊鍊技術論壇上,路雲區鍊ceo丁浩介紹了區塊鍊的前世今生。丁浩畢業于四川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曾在華為核心網從事使用者資料管了解決方案研發工作。

演說内容為丁浩第一人稱自述,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整理如下:

2008年正好是全球經濟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金融危機在美國達到高潮并向全世界蔓延。

2008年底,中本聰發表了一個關于他研究的電子現金系統的九頁白皮書。2009年初,中本聰在位于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并将當天泰晤士報頭版一則關于救助銀行的新聞标題寫入創世區塊,這也代表着比特币誕生了。

關于“區塊鍊是什麼、它的前世今生”,這是最通俗易懂的解說

中本聰在2009年1月向世界引入了未經測試的革命性的新概念: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網上貨币,在沒有任何資産擔保、 内在價值或者中心發行者的情況下維持着價值。

可以把區塊鍊想象成一個比特币的公共賬本,這個賬本: 

1、存放在網際網路的各個比特币節點上,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備份。

2、裡面記錄着自比特币誕生以來的所有比特币轉賬交易。

3、賬本是分區塊存儲的,每一塊包含一部分交易記錄。每一個區塊都會記錄着前一區塊的辨別,形成一個鍊狀結構,因而稱為區塊鍊。 

4、當你要發起一筆比特币交易的時候隻需把交易資訊廣播到網絡中,礦工(形象的說法)把你的交易資訊記錄成一個 新的區塊連到區塊鍊上,交易就完成了。

1、如你隻有十個币,而你居然發起了一筆轉20個币的交易怎麼辦? 

因為區塊鍊上記錄了所有的比特币交易記錄,隻需要回溯所有的和你賬戶相關的曆史交易就能知道你這個賬戶上到底有多少餘額,餘額不對礦工是會拒絕記錄你的交易。

2.如何保證你的賬戶不被冒名頂替?

數字簽名技術。每個比特币賬戶都有公鑰和私鑰。你發起交易的時候用私鑰對交易資訊簽名,礦工收到資訊後用公鑰檢查一下簽名就好了。

3.那麼多礦工,如何決定該由哪個礦工生成下一個區塊? 

中本聰設計了一個數學問題,這個數學問題會耗費大量的計算機cpu時間才能得出答案,同時每一次得出的答案都會作為下一次計 算的初始條件進行技術。全世界的礦工一起來計算這個問題,誰先得出答案,他就可以用這個答案生成一個新的區塊,再廣播到網絡中。

仔細思考下這個體系,會發現它幾乎無懈可擊。使用者不能憑空造出比特币,隻能挖礦獲得;其次無法僞造交易,無法控制不屬于你的賬戶。一旦交易被确認,幾乎無法取消。

這裡說“幾乎”,是因為有“51%攻擊”的存在。51%攻擊條件非常苛刻,這裡就不擴充開。

2010年,當發現了比特币的内置腳本系統後,有人在bitcointalk上發帖表示了驚訝和不解:“比特币的腳本讓我有點緊張,這過于複雜了,而複雜是安全的天敵”。此君不是别人,正是後來成為中本聰繼任者的 gavin andresen。

中本聰是如此回複他的:

我希望比特币在0.1版就能擁有穩定的架構,未來不需要再做底層改變。在過去幾年設計比特币的過程中,我發現隻有使用腳本系統才能完成我希望支援的各種複雜交易類型——擔保交易、連帶合同、第三方仲裁、多方簽名等等。

放在今天,也許中本聰會直接說:“比特币需要腳本,有了腳本,就有了智能合約”。

關于“區塊鍊是什麼、它的前世今生”,這是最通俗易懂的解說

這篇文章短短9條,卻可以堪稱區塊鍊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對話。

8樓有人問 “比特币的腳本系統是不是意味着使用者可以發行自定義資産?”。此人id是bytemaster,後來其創立了可以發行使用者自定義資産的比特股。

區塊鍊1.0支撐智能合約的腳本系統不完善,導緻其應用在非金融領域十分困難——數學計算已經吞噬了全網80%的算力,每個區塊的大小隻有1m,能夠記錄的資訊非常有限。是以,以太坊在比特币區塊鍊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

1、完善腳本系統,使智能合約能夠應用在各種非金融領域;

2、平衡賬目實作更加精細的賬目控制;

3、底層協定保持簡單。

本質上比特币網絡事實上是一套分布式資料庫,而以太坊則更進一步,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分布式計算機。區塊鍊可以看作是計算機的記憶體,智能合約則是程式,而以太坊的礦工們則負責計算,擔任cpu。人們必須為使用這個分布式計算機而付費。

傳統的紙質合同隻是規定了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強制執行依靠司法體系,而“智能合約+區塊鍊”使得合同内容和金錢都以計算機代碼的形式呈現,是以強制執行也被寫入代碼,而無需第三方。

全世界的節點共同執行智能合約代碼,達成共識的基礎算法(pow/pos)保證了結果的可信,是以區塊鍊特别适合以下場景:

• 價值資訊的交換 • 合約的自動執行(自治)

價值網際網路不同于資訊網際網路之處在于,其上傳遞的是有價值的資訊,而但凡有價值資訊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信任。

區塊鍊因比特币而生,一般群眾都将比特币簡單地視為一種貨币,但從根本上來說,區塊鍊更是價值傳輸協定。相較于通常意義上的數字貨币,區塊鍊與網際網路tcp/ip協定更為相似。隻不過,tcp/ip協定為資訊網際網路而設計,區塊鍊則為價值網際網路提供了理論基礎。

可以說,信任的問題到處存在,都可以用區塊鍊來解決。

但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價值交換,需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確定價值交換的唯一性;二是如何确立價值交換雙方的信任關系?三是如何確定雙方的承諾能夠完成依靠網絡的自治機制(智能合約)而自動執行,而無需可信第三方的介入?

本文作者:溫曉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