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貨币的旁觀者:我們為什麼說區塊鍊商業化時機還未到來?

日前,中國第一部比特币記錄片拍攝完成。本片曆時半年拍攝與制作,制作方币看(bitkan)公司稱,其走訪了數十家行業公司,深入礦場、礦池、交易平台等收集一手資料,以求通過記錄比特币的前世今生,來探讨加密數字貨币的現狀及發展未來。據悉,該紀錄片将在9月10日由币看主辦的“shape

the future”比特币/區塊鍊國際峰會上正式公映。

币看建立于2012年,是一家加密數字貨币的資訊平台,集合了比特币、以太币、萊特币等大型數字貨币在各個平台的價格資訊提供,以及交易提醒、挖礦提醒等比特币交易者所需的基礎功能。

币看創始團隊來自華為,創業前分别具有在華為、騰訊等七八年、十幾年的工作經曆。而創業4年,該平台看似的單一的業務線仍沒有發生變化。要知道,過去幾年,一批礦工先鋒紛紛開啟了各式各樣的“區塊鍊”創業,包括做産業應用的底層平台,以及基于平台開發應用等。當時,大家都認為,區塊鍊最先将“革了銀行的命”。不過,币看這些年在技術産出方面增加的,是一個錢包應用。

“2013年就有很多公司投身區塊鍊做支付,所有這些公司在2014年時候全部死了。”币看co-ceo餘芳講述起她經曆的比特币時代。從2013年的瘋狂,到2015年的“被死亡”,到2016、2017年的再次瘋狂,餘芳說,2013年剛從騰訊離職加入币看,一開始她羞于對外界說她是做比特币的,但現在,該平台在國内聚集了近300萬使用者,情況不一樣了。

但是,餘芳仍舊認為,比特币雖然被大衆追捧——最近比特币火起這段時間,币看平台使用者數暴漲了十倍——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并不真正了解比特币,包括它的産生原理、技術基礎、管理機制,以及背後的風險,行為充滿了投機性。“是以,2016年開始我們以比特币發展的曆史脈絡為依據,拍攝了這部紀錄片。”

是以,為什麼技術出身的他們看好賽道卻沒有出手做技術輸出?作為這個大起大落的行業的旁觀者,他們看到了什麼?紀錄片預告公布前夕,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與币看進行了訪談:

餘芳:因為我們四個人都是技術出身的,網際網路的變革從九十年代開始,它的出現帶給人們的社會關系網絡扁平化的促進,其實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沖擊。然而,你會發現,整個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所有網絡已經扁平化了,全球都是扁平化,但是金融網絡并沒有,也沒有打通連接配接。因為它受限于現在國家貨币的政策。網絡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順暢的網際網路,但是其支付體系,即金融方面的橫向發展并沒有達到網際網路級别的方式。

是以,我們認為未來網際網路金融這一層一定會出現某一個用以支撐的貨币或者支付工具,會給網際網路金融帶來非常大的沖擊,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覺得可能未來就是數字貨币或非實體的媒介來解決。具體我們也不清楚,但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我們預判它能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做好國家貨币之間的兌換,也可以在技術上實作快速支付。從比特币的底層——區塊鍊的不可篡改和不可複制性等特性看,也是網際網路以前不能達到的。

這種變革是非常基礎的技術變革,未來具體形式可能不是比特币,可能不是某一個數字貨币,但會是背後這套技術去産生的某一個形式。

餘芳:對的。其實在2013年我們也讨論過這個問題,比特币從鮮為人知到盛極一時,大概花了四年的時間,如果當時我們投身區化鍊,就像所有2013年就有很多公司投身區塊鍊做支付那樣,所有這些公司在2014年全部倒閉了。為什麼?因為,當你的市場并不認可你的時候,你就算把這個東西造出來了,也是沒有辦法應用的。現在,市場根本不成熟,如果作為一家公司,除非得到了非常大的投資,允許我五年、十年沒有盈利也可以不斷地進行研究這個技術,這是可行的。

現在我們做的不僅僅是行情資訊軟體,我們也涉足錢包,這是區塊鍊支付的基礎。事實上,核心的底層技術儲備和使用者儲備(目前使用者約300萬),我們都已經做好了。我們相信,在這個技術的基礎上所産生的應用都會有發展,我們先做有使用者群的市場和應用,先保證我們活下來并且能夠在這個風口站住。

餘芳:我其實不太看好。

餘芳:區塊鍊行業,可以看到整個投資雖然非常熱,但我覺得沒有一個項目能夠真正為剛才我說的金融生活帶來價值,這是我的觀點。去年我們也研究了很多,包括物流、供應鍊方面的應用,我們也做了解決方案。但我們做解決方案的時候,在對比現有的方案和傳統方案的成本的壓縮以及優勢時,發現目前的應用成本很高,并不能帶來提高效率方面的好處。如果這個時候要讓一些傳統企業做這麼大的變革,這是不現實的。


餘芳: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比較實際價值意義的落地應用,仍然處于早期概念炒作期。

餘芳:我覺得還不如回歸本質,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不會去趕熱潮,我覺得這些所有生态都是比特币帶來的,我們還是回歸到比特币本身去看它的發展,去看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

餘芳:因為我認為一旦真正冬天或者泡沫爆破的時候,能生存下來的可能就是比特币,是以我是堅持地希望比特币的本質以及價值,能讓所有群眾真正認識到它。了解比特币的原理機制以及其技術的突破性,其實你可以反向地去對比其他的數字貨币,可以反向去看他們的問題。

餘芳:我覺得起碼還有一輪淘汰後。現在實在是太瘋狂了,人人賺錢是不合理的。瘋狂過後必然箫條,就像2013年價格瘋漲到八千時,很多人不斷地投身到這個行業進行創業,那個時候也是很多的公司起來了,也很多資本湧進。因為價格需要有實體的流動性作為支撐,到真正回歸理性的時候,泡沫一下就會被戳破。

餘芳:我們公司雖然是一個媒介平台,但我們規定,ico的推廣都不允許進我們的平台。這樣看,會發現我們确實錯過了很多,因為現在ico特别賺錢,今天(8月12日)看市值排行,前十名都是三十幾億,十幾個億,如果我們開放去做這方面的生意,平台收入會增長十倍二十倍三十倍,或者我們現在也有這樣的技術,分分鐘可以發代币。但這是違背價值觀的事情。

我不批評所有的ico,但是我覺得絕大部分的ico項目都是看重了發代币。短期内ico監管缺失,所有人都會在短時間内聚集大量的資金,鑽了法律的空子。如果一個人覺得,一個月之内虛構一個白皮書甚至沒有白皮書,馬上就變成億萬富翁,我覺得很多人都會打破自己的價值觀來做這件事情。

餘芳: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國家政策,或者某一個ico項目的破滅等都會導緻東窗事發,連環效應讓大家恐慌。

餘芳:比特币本身技術的發展,并沒有特别大的技術的演進,主要的問題在于擴容之争。是以現在為什麼有分叉,為什麼出現bcc,我覺得其實是一個裡程碑。技術引進沒有比對上發展,是以就會出現技術變革,我覺得這也是要探讨的問題,是一個問題,我們從技術層面抛出來,也在峰會上面希望大家去探讨。

餘芳:對于數字貨币行業,其實我們也在反思一個問題——我們會覺得比特币這個數字貨币有可能不是成功的應用。但有可能也就是它,我們不去掉這種可能性,而且我們現在越來越堅信數字貨币有可能就是未來,從全球的局勢各個國家的動蕩情況來看,它有可能是非常流行的行業,是以我們站的位置不需要轉向,隻需要像股票市場一樣做成最大的生态系統。哪怕做社群也好,還是做基礎的服務,整個社群體系我們覺得這已經是很大的事業了。

本文作者:溫曉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