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作者:封面新聞

文/李燕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我的爺爺李一氓,其中的“氓”在字典中是一個多音字,一個念“忙”mang,一個念“萌”meng。

最近,位于成都彭州市(原彭縣)的“李一氓故居”布展時向我求證關于“氓”的讀音,我是沒有什麼異議的,肯定是念mang。首先,家裡人在提及爺爺名字時都念mang,還有爺爺的一些老朋友,比如何方伯伯,都稱他為“氓(mang)公”;二是英文報紙如china daily上涉及爺爺的報道中名子的拼音也是mang;第三,出于謹慎起見,我還詢問了淮安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爺爺曾任蘇皖邊區政府主席),他們回複說當年因為解說需要,氓(mang)的讀音是與爺爺本人确認過的;另外,央視和央廣報導爺爺相關時都是讀作mang,例如,2021年8月央視“國家記憶”欄目播出了四集紀錄片《紅色蘇皖邊》,對當年蘇皖邊區政府進行了詳細介紹,片中在提到李一氓時也是發音mang。不過,若從“氓”的意思上了解,有人認為讀meng也是不無道理的,若将“氓”取意為民、百姓時,應該讀meng,大概meng讀起來不是那麼順暢,也就約定俗成讀mang了。

爺爺1903年出生于四川彭縣,本名李國治,這是他們四兄弟“國”字排行。爺爺成長的年代是覺醒時代,青年人經常用名字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追求和情感,他們也會随着時代的發展,自己思想的變化而改名以賦予更深的含義。

1921年爺爺18歲隻身前往上海求學,進入大學後就改名為李民治了。“民”應該是民主的意思,這點從爺爺的回憶錄中得到了印證。1930年他負責編寫雜志《巴爾底山》時用的筆名為“德谟”,如他所述“即為我原名民治英澤漢,德谟克拉西之前兩字。”名字的改變也表明爺爺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有了初步的覺醒,是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有志青年。李民治于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随後參加了北伐戰争和南昌起義。郭沫若北伐時期送給爺爺一幅對聯:民生正塗炭,治國羨勞辳(農),藏頭正是民治。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郭沫若書贈民治(即李一氓)的聯語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以筆名“德谟”發表的文章

1928年南昌起義失敗後爺爺回到上海。上海的五年裡,在中央特科周恩來的上司下從事隐蔽戰線工作,同時還參與創辦雜志,撰寫文章,翻譯馬列著作等一系列文化宣傳工作,從這些文章的署名中可以看到他開始逐漸使用“氓”“一氓”和“李一氓”。在瑞金時期,毛主席第一次見到爺爺,就說“孟子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氓:音meng)。毛主席引經據典道地出“一氓”的出處,令爺爺非常佩服。爺爺對毛主席的文章文采也是極為欣賞,在1935年擔任毛主席秘書的短暫時間裡,他曾第一時間看到毛主席用淺近文言寫的《至東北軍五十七軍軍長董英斌的公開信》,爺爺回憶道“當時我對這封信的遣詞用字、謀篇布局非常欣賞,讀了一遍又一遍”。爺爺1983年的文章《毛澤東同志與中國古藉》(收錄于李一氓著作《存在集》中)更是全面論述了“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學家、政論家和詩人,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了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符合曆史唯物主義的。”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1930年李一氓在上海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1939年皖南新四軍軍部 後排左起袁國平、陳毅、周恩來、項英;

前排左起李一氓、粟裕、王必成、鄧子恢

南昌起義失敗後,革命處于低潮階段,許多人消沉了,許多人脫黨了,黨員人數從五萬多人銳減到一萬人。此時,爺爺用“一氓”作為筆名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捍衛黨的存在而在理論戰線上與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争,先後出版了《新俄詩選》《馬克思恩格斯合傳》《馬克思論文選譯》等翻譯作品,參與創辦《流沙》《日出旬刊》《巴爾底山》等進步刊物,并撰寫了大量關于馬克思主義思想啟蒙的文章,發表了不少與反動派針鋒相對的文章。爺爺古典文學功底深厚,改名“李一氓”以表達他對共産主義的信仰并将為之而奮鬥終身的決心。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作為一個老共産黨人,六十五年的革命生涯,爺爺經曆了一場接一場的大風暴,但他始終忠于信仰。正如爺爺所說,“我沒有對不起這個曆史,也不曾辜負這個時代。”

總結起來,爺爺的名字讀做李一氓(mang),但其取義是來自meng。

李一氓名字讀音考證及随想

那個時代的青年也會用名字來表達愛情和共同的志向,我奶奶(李一氓原配)也是如此。奶奶原名毛溫茹,北伐時期與爺爺結合,南昌起義後随爺爺來到上海,掩護、配合、支援爺爺的工作,并改名為毛一民,他們倆人的名字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含義上都十分契合。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當時爺爺一家被安排作為會址房子的主人,負責掩護會議的順利進行。爺爺的這一家人共六位,他們是李一氓和毛一民夫婦及兩個兒子李世濱(我的父親)和李世培(我的叔叔),還有組織上安排的趙毅敏和李一超作為爺爺的弟弟和妹妹臨時加入到這個家庭,解放後才知道李一超就是抗日英雄趙一曼。這段曆史曾在央視“國家記憶”欄目的《紅色堡壘》中播出。

追憶先輩,了解他們從向往民主,追求真理,逐漸成長為堅定的共産黨人的過程,有助于我們從紅色基因中汲取信仰的巨大力量。

注:“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音禅chan)而為氓(音meng)”出自《孟子·騰文公上》。意為:有個研究神農學說的人許行,從楚國來到滕國,走到門前禀告滕文公說:“遠方的人,聽說您實行仁政,願意接受一處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給了他住所。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