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作者:酒死了

“9·11事件”波及了每個人的生活:有人痛失摯愛,比曆史陣痛更甚,有人在模糊的局外點評各方得失,希望能從其他角度對事件有更透徹深刻的了解。

這場有2996名遇難者的災難被人們用電影記錄了下來,以遇難者的眼、兒童的眼、或是救援隊的視角。文明的沖突是否會讓世界越來越糟,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希望電影對災難的記錄不僅僅是單純的工業作品,而是以個人視角的悲痛、振作、共情,讓這個世界更多了解和寬容。

《顫栗航班93》united 93:曆史有被淹沒的邊角,生命沒有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該片于2006年美國上映,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任用了大量不知名的演員,以寫實風格的拍攝來紀念那段舉世震驚的襲擊中,“邊緣”的患難者。

911事件中,恐怖組織共挾持了4架客機。其中三架撞上了世貿大樓的南北塔和五角大廈。而聯航93号航班是唯一一架沒有命中自殺目标的被挾持航班,該機最後墜落賓夕法尼亞洲,機上45人全部罹難。社會廣泛猜測,航班上的恐怖分子本來打算把飛機用以襲擊華盛頓。然而機上所有乘客和從業人員卻一緻抗敵,力挽狂瀾,以自己的犧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

導演以此為角度,采用航班機組人員的視角,在花費數年的時間去采訪乘客的家人、機組人員、911事件調查團成員、地面人員及其他知情的軍人甚至民間人士後,創作了這個“虛構”的寫實故事——因為無人生還。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遇難者家屬對影片的拍攝給予了積極配合,他們為劇組提供了遇難家人的詳細情況,包括事故發生時他們身上穿的衣服以及坐飛機時習慣吃什麼糖果等諸多細節。

為獲得粗犷凝重的畫面感,保羅·格林格拉斯使用了手持攝影機和其他程式化技術,并同步提供當日航班真實對話錄音記錄。片中有大量的沉默鏡頭,可清楚地聽到乘客們急促的呼吸聲。

在令人當機的沉默、搖晃寫實的鏡頭中,最後當乘客們明白自己将成為扔向人群和高樓的人肉炸彈,他們決定起身反抗,奪回飛機。最後一句“let’s roll(行動吧!)”是罹難者親屬聽到的最後一句話。

《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營救與自救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911事件發生時,紐約市内所有的消防隊員以及警察都參與到這場驚天動地的大營救當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參與營救的人在危機四伏的災難面前也變成了被救者——許多救險隊員都被困在了轟然而降的廢墟中。

影片描述了紐約市港務局的兩位警官約翰·邁克勞林(尼古拉斯·凱奇飾)和威廉·吉梅諾(邁克爾·佩納飾),在參與救援時反而被困廢墟,氧氣漸漸稀薄,二人靠着自己的堅強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尋找着可能還生的一線希望。另一面,家人和搶救人員通力合作,積極尋求有效的營救方案。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導演奧利弗·斯通一再強調:“這部影片所表現的不是死亡和毀滅,而是希望與新生,希望幫助美國人治療心理創傷。”是以影片避開了其餘兩千多具屍體,試圖化悲憤為力量,聚焦于兩名獲救的搜救員,希望能鼓舞更多人心。

然而,這部電影依舊招緻了來自罹難者家屬的批評,他們認為,該片無異于在他們的傷口上灑鹽。

撇開争議,電影呈現的人在災難下強大的求生意志依然令人動容。

《從心開始》reign over me:看見我,聽見我,摘下你的耳機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被悲傷擊垮,而是沉浸其中無法走出。

電影描述牙醫查理·法曼(亞當·桑德勒)在911事件中,失去了妻子、三個女兒,還有一條狗。從此他封閉内心,每天戴着耳機,踩着滑闆車在紐約街頭像行屍走肉般遊蕩。某天,喪到底的他偶遇好友艾倫·約翰森(唐·錢德爾),并逐漸在好友的幫助下走出悲傷回憶。

片中兩位主角騎着滑闆車,穿梭于紐約市的大街小巷,漫步在街道,與匆忙的人群擦身而過,仿佛在以自己的方式叙述着:這座渾身是傷的城市,流動著無數的生命故事,每個人都是這巨大生命體的一部分,傷口會結痂,而生命也将生生不息。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該片不僅僅把目光放在911事件本身上,而是更多關注普通人在這場巨大事件中的位置,他們生活受到的影響,以及如何彌合創傷。電影表面上無關911事件,沒有中東政策、基地組織、本·拉登等标志性内容,但由此引申出的問題,卻能使人們對911事件的性質、影響産生更深刻的認識。

《特别響,非常近》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一把鑰匙和一個失去父親的男孩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特别響,非常近》根據作家喬納森·薩佛蘭·福爾的小說改編,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于2012年1月20日推出的一部在主題上呼應“紀念911恐怖事件十周年”的電影。該片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托馬斯·霍恩、湯姆·漢克斯等主演。

因為父親死于世貿中心的倒塌,小男孩奧斯卡一直把那一天稱之為“最糟糕的一天”。一周年後,無意間奧斯卡發現了一封寫着“布萊克”的信封和一把鑰匙。為了破解鑰匙的秘密,奧斯卡在紐約穿行了5個街區,遭遇了一連串色彩鮮明的陌生人——出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災難中的“幸存者”,隻不過都隐藏着屬于自己的深沉的悲哀和痛苦。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不管我再怎麼想念他,爸爸永遠都不會回來了。我曾以為沒有了他我活不下去。但現在我可以了。我想他會替我感到驕傲,而這是我唯一的心願。”

這是迄今唯一一部以兒童為視角的911題材電影。我們都天真地希望世界上的災禍不波及無辜兒童,當孤獨和痛苦在一個孩童的眼中溫柔而沉默的展開,一切都更加悲傷。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911事件簿》11'09''01 - september 11

這是一部911題材的短片集錦,由法國studio canal電影公司在911後邀請了11名享譽海内外的導演和演員分别執導,每部時長為11分鐘09秒01幀。

五部關于911事件的電影 恐怖襲擊遺迹下的眼淚、紀念與反思

在他們的鏡頭中,有飽受戰争、饑馑、災害的人們感同身受發起了悼念;有人則或戲谑或憤怒或尖銳批判着美國的霸權主義;有人以寓言的形式解析着“聖戰”的含義;有人則俯身聚焦小人物的生活瑣事與喜怒哀樂。那改變世界的瞬間,震撼着每一個人的心……

本片榮獲2002年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最佳短片獎(ken loach導演部分)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