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信區塊鍊研究院闫洪坤:四大視角看全球區塊鍊生态發展 | 數博會2017

華信區塊鍊研究院闫洪坤:四大視角看全球區塊鍊生态發展 | 數博會2017

雷鋒網報道,5月27日,2017全球區塊鍊技術發展論壇在貴陽舉辦。江蘇華信區塊鍊研究院的首席架構師闫洪坤先生出席并發表了全球區塊鍊生态的發展觀察。

他主要從技術視角,業務視角,生态視角以及監管視角四個視角來概括了整個區塊鍊的生态體系特點。闫洪坤認為目前區塊鍊還處于早期階段,國内外皆在技術、業務、方面進行不斷的嘗試創新。伴随着區塊鍊投資、ico的增長,比特币引起外界對于區塊鍊更多的關注,不論是應用的深度、應用的廣度、應用的類型,還是這些應用在實際過程中的影響力,跟實業産業結合的深度,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行業更多展現出合作而非競争态勢。

論及區塊鍊的創新與監管沖突,闫洪坤表示其中的可能路徑可能在,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監管需要一個系統化的思考和系統化的結構,這裡面可能有監管的架構建立,監管工具和監管規範的形成,監管工具要有相應的可操作性。”

以下是演講實錄,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全球區塊鍊生态的發展觀察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我将從這四個方面來觀察整個區塊鍊的生态體系,包括技術視角,業務視角,生态視角以及監管視角。

講區塊鍊肯定離不開技術。區塊鍊發展還是處在早期,整個技術體系發展還非常的不成熟。從技術幾個方面出發,包括跨鍊的技術,共識技術,交易性能,安全等。

首先是跨鍊,跨鍊始終是沒有辦法解決也無法逃避的問題。跨鍊技術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技術,有人說2017年是跨鍊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年份,我也認同這個觀點。跨鍊技術涉及到很多方面。

共識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區塊鍊的安全性核心來自于共識,共識機制也是未來要解決安全性非常重要的一點。現在研究熱點在可插拔、新算法引擎、環境适配。很多公司群組織做了很多嘗試,像eea,fabric,chain.com,騰訊trustsql,iota。

第三是交易性能。性能跟一些因素緊密相關,包括隔離見證、區塊擴容、新共識協定、分區/分片性能優化等。業績是大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像閃電網絡、雷電網絡等這種技術是逐漸在生産過程中應用的。而比特币的擴容也已經讨論已久。

最後一點安全性,因為畢竟是價值網絡,安全性是首要的問題。安全性的嘗試這裡面涉及到很多新的手段,比如同段加密等。

另外一個技術視角是比較國内外的技術。國外在技術的引領性以及發展方向方面更加超前,包括新技術的開發,現有技術的增強等,而我國的優勢在于注重技術的應用,以及在垂直領域的新應用、業務模式的探索和創新。在某些技術點比如性能、安全性以及本地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形成了一些突破。綜合來說,國内國外并沒有技術上的代差,技術創新能力在增強,業務創新優勢逐漸顯現。

第二大視角是業務方面。

首先是投資領域,衆所周知投資額增長非常迅猛。這是來自cb的一張圖,2017年q1季度投資額達到非常高的1.13億美元,已經接近于2016年同期水準。

華信區塊鍊研究院闫洪坤:四大視角看全球區塊鍊生态發展 | 數博會2017

另外兩個鮮明的趨勢就是,ico正在逐漸成為主流的融資管道。它的成本、競争力、時效性也得到了印證;比特币大幅上漲(5月30日發稿時回落到1萬5左右),随之而來的是公衆關注度的不斷提升。

就應用而言,可以發現,區塊鍊的應用在逐漸深入。不論是應用的深度、應用的廣度、應用的類型,還是這些應用在實際過程中的影響力,跟實業産業結合的深度,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新層次。應用領域拓展到醫療、保險、能源等,可以說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可以看到區塊鍊的影子。不同的公司也在做一些新的嘗試,試圖把區塊鍊的優勢和應用結合起來。

第三個視角是生态的角度。生态不僅指區塊鍊本身自有的生态,也包括生态體系裡面各主體的微型的生态。

首先從整體來看,整個生态分成公有鍊和聯盟鍊,兩個體系之間存在幾點差異。

第一,驅動力不同。公有鍊主要來自于網際網路驅動,聯盟鍊是業務驅動。公有鍊主要是ico/vc,聯盟鍊是商業需求。

第二,從模式創新上來講,公有鍊主要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是在網際網路環境下的颠覆性商業創新模式。而聯盟鍊的創新主要是業務功能本身的創新,颠覆性不是那麼明顯,主要的目的是推動行業發展。是以兩種模式有非常明顯的差別。

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生态的主要參與者是以企業以太坊為主的兩大體系,這兩個體系裡面涵蓋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it以及其他的産業巨頭。直覺而言,傳統的it巨頭像ibm、英特爾等都紛紛加入進來,共同建構聯盟,尋求共同發展,同時參與範圍也在擴大。角色多樣,官民結合。此外,行業區域微型聯盟非常豐富,國内區塊鍊聯盟組織有中國區塊鍊研究聯盟、中國區塊鍊技術和産業發展論壇等。未來國内國外會有更多的機構産生,機構參與者會促進整個生态迅速的成熟和向更深層次的推進。

從競争合作關系來看,有非常明顯的“區塊鍊特征”。行業秉承了開放的态度,例如擁抱開源運動,參與聯盟組織,參與聯盟活動,同時都希望把自己内部的技術、業務能力進行開放。

第一,從業者會選擇建立一個自主的業務平台,這是為了培養核心話語權以及能力。另外還會申請專利保護,内部進行技術人才的培養。

第二,從業者會廣泛參與行業标準規範的制定,推動政府、協會應用程序。同時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行業組織,以及行業會議,促進專業知識的傳播。

第三,從微生态的角度來看,區塊鍊企業現在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非常注重外部的宣傳,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非常注重業務的傳播,培養美譽度。同時企業也會有意識地通過教育訓練、交流,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技術環境。此外,還包括開展跨行業合作,擴大應用的範圍和應用的深度。

總體而言,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鍊行業實際上是合作大于競争,大家在合作共赢的場景下做大事業。

最後是監管視角。其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網際網路1.0時代監管并不是一個非常引人關注的問題。但為什麼在網際網路2.0即區塊鍊早期階段,監管就這麼引人關注呢?主要是因為區塊鍊的特征造成的。

據我們分析,從監管的角度來說,它對于區塊鍊本身是認同的,這裡包含幾個方面的認識。

第一是發展趨勢,大家都認為區塊鍊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第二是區塊鍊的影響力,區塊鍊對于金融、生活的影響非常大,變革的必要性也得到了認同。

第三,其中也蘊含着非常多的挑戰和後續的機遇。

在這個認同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各國政府、監管機構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例如中國政府、英國政府釋出了相關白皮書,美國的管理規範也很快在形成,此外日韓、亞太經濟區比特币合法化也代表了這種認同趨勢。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監管面臨着非常多的困境。因為區塊鍊的特征與監管本身目的是存在一些背離的,是以監管手段是非常缺失的。實際上,監管和創新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背離,因為對于區塊鍊這種業務監管太多,可能會扼殺創新,但若缺少監管,這種創新又可能失控。是以特别在網際網路模式下面,監管的邊界到底在哪,這可能是監管非常困惑的問題。

是以,很多監管者也在這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嘗試。監管者也需要在新的監管模式下進行有益的探索。技術與監管的結合是監管的一個重要思路和方向。

這裡還需要說明一點,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區塊鍊也是這樣。它既可以加強對監管的對抗,也可以為監管所應用實作對整個行業的更強監管。實際上央行的數字貨币就起到這樣的作用。

監管的可能路徑在哪兒呢?關于這一塊,我們有一些思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監管需要一個系統化的思考和系統化的結構,這裡面可能有監管的架構建立,監管工具和監管規範的形成,監管工具要有相應的可操作性。

具體的監管情況分成兩類。

一類是既有業務的監管。它們面臨一個區塊鍊化的過程,也面臨一個向區塊鍊化遷移的過程。其中主要涉及到監管模式的優化,監管架構的修改,既有業務的更新進入新業務中去。

另外一類是對于創新業務的監管。這是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需要不斷探索監管的模式,确定監管的範圍和邊界。在下一步監管工具成熟的基礎上,将創新業務納入到監管的範圍裡去,當然怎麼實施可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們也是做一個探索。

創新需要一個更大的容忍度,更開放、包容。監管者也需要尋求監管上合理的定位。作為被監管者,我想應該是相向而行,這會給業務合規性帶來更大的好處。 

最後,總結一下,區塊鍊包含了開放、共享、協作、融合的精神,這也是所有人需要秉承的一個思想,隻有我們秉承這樣的思想,區塊鍊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将會持續跟進數博會區塊鍊精華内容,敬請關注!

本文作者:伊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