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6月28日,訊飛開放平台“萬物一聽”智能硬體新品釋出會在深圳舉行,本次新品釋出會除了揭曉硬體方面的新品——“morfei 麥克風”、二麥dsp晶片降噪方案及光學麥克風外,釋出會現場,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兼消費者bg總裁胡郁、科大訊飛消費者bg副總裁于繼棟、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王海坤、中國智能家居産業聯盟秘書長周軍、國美物聯公司總經理徐燕松等業界領袖也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分享。

最新硬體産品釋出:欲解決行業三大痛點

智能硬體的開發有三大痛點:體積大;成本高,不僅硬體成本,還有軟體成本;功耗大。據科大訊飛消費者bg副總裁于繼棟介紹,本次科大訊飛釋出的智能硬體産品,就是着眼于解決這三大難題。本次釋出會上,科大訊飛重點介紹了公司三大硬體産品:

1. 二麥dsp晶片降噪方案

科大訊飛在本次釋出會釋出了二麥dsp晶片降噪方案,據介紹,晶片大概芝麻粒大,它主要解決的是高度內建的問題。通過高度內建提供一個非常低功耗的方案。這塊晶片體積和功耗都是業界領先水準。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它現在可以廣泛用在更小體積的一些硬體産品。在小體積的智能硬體裡,大家都比較關心功耗問題,該晶片的待喚醒功耗是 2mw,喚醒後功耗是 6mw,拿目前主流的硬體裝置舉例,手機日常使用時的平均待機功耗是 200mw,無線耳機的電池容量一般在 100mw,相比來看,這款晶片的功耗對手機或者耳機的功耗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除了功耗之外,在識别效果上通過二麥的優化,在三米内的識别率可達到95%,最新aec技術可以消除50db的回聲,在-35db的信噪比下可輕松喚醒。

如果有這樣的一個dsp之後,整個方案就可以用在小型的智能硬體上。最近智能手表,包括無線耳機,都是現在非常非常熱的領域。通過這種dsp的方案,能夠幫助這些對功耗比較敏感的公司實作非常好的語音互動識别體驗,包括提供比較好的喚醒。

2. 成品:“morfei 麥克風”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新智元在釋出會現場了解到,這個成品的麥克陣列是現在業界最小的雙環8麥立體型陣列,可以全方位360度無差異呈現,其理念是希望融合到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裡去。 有以下幾個特性:

尺寸上,業界最精緻小巧,僅為手機一半大小。便于融合進各類應用場景,不突兀;拾音功能上,八麥的4+4雙環空間結構實作了全方位拾音功能;

空間适應性上,擺放位置不受限制;以智能家居環境為例,可以将morfei擺放在任意位置:茶幾、空調、書架、冰箱上…并且内置aiui核心能力,可做到5米拾音距離和95%的喚醒率,同時具備aiui最先進的全雙工持續互動、上下文對話等互動特性,保障整體的互動流暢性和效果;

開發周期短,相比于傳統的接入方式,開發者使用morfei麥克風在經過短期的調試對接後,即可将自己的智能裝置快速接入aiui開放平台;

開放性的連接配接方式,内置标準的協定,底部有序列槽的通信接口,可連接配接任意底座或配件,同時可通過wifi、藍牙等種方式與手機app等連接配接;

廣闊的可定制空間,從業務場景到id設計到logo都可定制,打造一款專屬麥克風産品。

3. aiui的開放平台

aiui開放平台提供了豐富行業定制内容、信源以及上萬種第三方業務技能,使開發者可直接配置使用,開發應用更加簡潔友善。以控制空調舉例,說法的詞條達到了1260種,基本涵蓋了所有對空調的指令。同時aiui開放平台頁提供自定義功能,開放私有語義的能力,包括自定義技能,自定義問答、自定義實體。在高度開放和寬松的開發環境下,開發者的應用将擁有高度的個性化,進而滿足市場上各類不同的需求,可見即可說個性化也是aiui一大亮點特性,在人機互動時,aiui會實時上傳互動界面的内容,生成短時間生效的個性化資料,作為熱詞被識别引擎和語義引擎加載,大大提升互動的成功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釋出會上,訊飛還首次釋出了聲學結構認證體系。在形成成品的時候,由于每個硬體的設計、結構都不一樣,必須要有聲學結果的認證,才能達到最好的産品效果。于繼棟說,我們希望提供業界最專業的聲學結構認證體系,認證次元廣,精度高,為開發者提供最權威的認證,樹立行業的聲學結構标準。這也是訊飛開放平台帶給開發者的福音,讓開發者都可以內建訊飛最好的産品效果。

從軟體的開源到硬體的開放:風起雲湧的行業生态争奪

但從語音技術來說,科大訊飛無疑是中國ai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資料顯示,科大訊飛在中國智能語音市場上的占有率超過了70%。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開始,随着軟體技術,包括算法模型上的突破性進步,科大訊飛開始強調“軟硬體結合”的道路。

以面向開發者和商業合作夥伴的訊飛開放平台為例:

訊飛開放平台2010年10月28日釋出,其前身是語音開放平台。根據科大訊飛提供的資料,這一平台,現在為止已經凝聚了将近 40 萬的開發夥伴,他們開發出了将近35萬的應用,這些應用已經覆寫到了 10 億的活躍終端上。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從上圖可以看到,2015年以前,科大訊飛的開放平台上釋放的一律是軟體上的能力。

該平台在硬體上的發展的典型例子是:2015年,科大訊飛第一次在業界提出了麥克風陣列的概念,帶來了二麥、四麥、八麥的陣列。現在為止已經通過這樣的形式,深入服務了超過3000家智能硬體的合作夥伴,在科大訊飛平台注冊的智能硬體開發者已經接近5萬,占到業界的80%。2016年6月底,科大訊飛釋出了aiui,其六麥的環形功能現在已經廣泛地用在了90%的機器人的産品上,包括電視。

本次釋出會上,科大訊飛一直在強調的一個詞是“軟體到軟硬一體化方案”。

胡郁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指出,我們不能再把科大訊飛僅僅看成是一家語音技術公司,它更是一家平台型的公司。

去年年底,在科大訊飛的年度釋出會上,胡郁首次提出了“混合正交的商業生态”一詞。在本次釋出會的演講中,他再次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解釋:“我們設想了一下将來人工智能會是什麼樣的生态,我們希望創造出自己的産品跟大家合作,将來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大資料,但這些公司的商業方向可能會不一樣,科大訊飛是平台型廠商,我們在這個平台上提供人和機器互動最好的方式,而每個産品每個機器人的公司,每個教育的公司,或者每一個具體的到每一個細分行業的公司,他們有他們的方向。我們希望在這種新的生态下能夠共享經驗、知識、資料和利益。這樣我們能夠一起創造一個混合的商業生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共同得到收益,共同給最終使用者創造最好的價值。”

科大訊飛不是國内唯一一家提出搭建生态系統的人工智能企業,甚至也不算唯一一家希望建構語音技術生态的企業。除了訊飛之外,至少百度與騰訊都曾提出過打造人工智能和語音技術生态的構想。

根據新智元此前的報道,百度coo陸奇就曾公開表示,百度的總體人工智能生态布局是基于百度大腦的,百度大腦是一整套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算法,将語音識别、圖像識别、視訊識别、自然語言處理、大資料、使用者畫像等種種核心能力組裝在一起,給同行業的創業者、創新者賦能。具體到語音上,更重要的一個布局是dueros,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讓自然語言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人機互動的界面。陸奇的構想中,dueros會無處不在,它可以在任何一個器件上,在任何一個場景上,在任何一個環境中,跟任何一個人都有互動的能力。

大公司争奪資源的“生态争奪戰” 正在打響,而硬體上的開放和開源,已經成為各個“生态”之間争奪的另一個根據地。

新智元專訪:18周歲成人禮,執行總裁胡郁談科大訊飛根基

2017年6月初,科大訊飛慶祝了自己18歲的生日,圓滿地完成了從大學生創業到國内頂尖 ai 公司的“成人禮”。 

“成人禮”過後,訊飛喜訊頻傳:6月21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将中國 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a股市場169隻股票及53隻a+h股入選msci,其中 ai 代表型公司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入選。6月26日科大訊飛股價大漲 8.21%,報收于36.39元,市值達到505.34億元。截止6月29日,其股價已經漲至40.05元。6月27日,由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的《技術評論》在京釋出了“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該榜單中共有9家中國公司上榜,其中,首次上榜的科大訊飛名列第6名。

科大訊飛近年來的成功不是偶然,18年前以語音技術為基礎從校園創業走出的他們,在最新的人工智能熱潮中走在了前列。在本次最新智能硬體釋出會結束後,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兼消費者bg總裁胡郁接受了媒體專訪。在與新智元的對話中,他談到了科大訊飛最新的硬體開放戰略、公司業務重心的戰略布局以及公司在激烈的競争中得以生存并發展壯大的根基與原因。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新智元:胡郁總,您好!我想請問您一個問題,咱們這次釋出會上釋出的是硬體上的開放平台,這個是不是一種硬體上的開源?是否意味着科大訊飛的開放之路在從軟體向硬體的轉化?

胡郁:人工智能向智能硬體的擴充,已經是這幾年一直存在的事情。幾年前我們就在考慮如何能夠讓硬體的開發者和硬體的廠商能夠更容易地內建語音互動人工智能的手段。以前最開始訊飛開放平台上,主要是手機app的使用,大家知道手機上跟語音應用相關的硬體其實在手機上本身就完成的,是以說手機原來的硬體就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

但是在智能硬體上,到玩具機器人到車載,它是不一樣的,有很多新的需求。而在過去的幾年過程中,因為硬體标準的不一緻,導緻整個語音應用的兩個問題,一個是開發的過程非常的複雜,這中間涉及到整個硬體電路的設計,晶片的選擇,還有接口如何進行等等。另外就是最終使用者體驗不一緻,不同公司采用不同的接口做出來的系統差别很大。是以我覺得将硬體和軟體進行高度融合很有必要。我們這次釋出的晶片和整個內建化硬體的元件,它其實是一個元件,是我們覺得解決以上兩個問題的主要的手段。

準确地說,我倒不覺得這是一種開源的做法,它提高了內建效率和不同人群所使用的解決方案的作用。我認為,這也是必經道路。

新智元:對于一家公司來說,硬體上的壁壘比軟體高嗎?

胡郁:更準确的說,這是一種需求。從技術複雜性上來講,軟體肯定要在一個平台上才能運作,并且在智能硬體中,這會比原來的手機或者pc平台上要複雜,是以它裡面用到的核心技術也需要更多一些,不像原來隻要有這個語音計算的接口就可以了,它需要解決很多晶片上各種各樣的問題,麥克風陣列各方面的問題。是以,你說的沒錯,壁壘門檻比原來純軟體要高一些。

新智元:去年年底你在公司的角色有了一個轉變,擔任了消費者事業部的總裁,科大訊飛之前給大家的印象是一家to b的公司,那麼這段時間以來,科大訊飛的發展有什麼變化嗎?

胡郁:其實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産品,面向的都是最終端的消費者。比如我們原來叮咚音箱,以及後來的阿爾法蛋機器人,最近我們的曉譯翻譯機賣得也很火等等。我們還有一系列面向最終使用者的産品,将來都會陸續問世。

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并不是說我把所有的面向最終消費者的産品都做了,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做這些消費級别的産品能夠把語音互動和背景的内容以及資訊打通,将來我們的服務不僅僅是跑在自己的硬體上,我相信可以跑在很多不同的硬體上。以叮咚音箱為例,我們提供的服務不僅僅用在這款音箱上,還有索尼很多外面的廠商等等,我們都有合作,我們也跟他們這些硬體品牌進行合作。是以我們最後會促進所有的硬體,隻要他們需要跟人互動的,我們都會在各方面支援他們。是以總體上我們是一個平台型的公司,但是在某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硬體上我們會先做出來展示給大家看,這個東西應該做成什麼樣,比如音箱。

新智元:也就是2c的目的最終目的還是2b。

胡郁:隻要能給消費者帶來好的體驗,我可以2c,也可以2b,這都是我們的目标。

新智元:根據網上的報道,昨天《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全球50家最“聰明”的公司榜單,科大訊飛排中國第一,超過了bat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你個人如何看待這種“聰明”上的超越?

胡郁:幾個角度,第一個角度就是我們的根基還是技術創新型公司,是以我們在技術上的執著更甚,你看這幾年我們不斷地,包括我講的人工智能的概念,還有人工智能的認識,以及對于互動,現在我們最核心的領域,不斷地有新的概念和産品的釋出。這可以看出來,科大訊飛在技術上非常執着。

第二點,科大訊飛在将人工智能應用于整個行業的時候,從兩個角度去做,一方面我們做面向最終消費者的業務,包括我們今天釋出的很多新産品,希望能夠深入到千家萬戶中去,這個過程還在進行。

另外一方面,科大訊飛涉及到很多的行業,比如醫療、教育、法院、智慧城市等各方面,其實它是進入到國家的很多戰略性的領域,我們為國家戰略落地做了很多工作。是以我想這也是mit tr 考慮到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作用到最終使用者,它也作用到很多行業,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是更加全面,在不同的體系裡都會使用到我們的人工智能,而不是僅僅把人工智能應用在某些點上。

胡郁演講:科大訊飛要成為技術創新公司要做到4點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人工智能有很多東西可以講,但很多人還是關心最近我們取得哪些方面的進展。我們都知道人工智能的三次發展浪潮。第一次跟我們基本上沒啥關系。有一個門檻就是2000年左右的時候,大家都知道2000年左右學人工智能的人出來找不到工作,所有公司都恨不得做自己的網際網路公司。但因為大資料的積累,人工智能在深度神經網絡學習的情景下迎來了第三次浪潮,這次我們中國非常幸運,因為我們有很強的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産業積累,也就是在2010年科大訊飛第一次釋出了今天的訊飛開放平台的前身。

這個情況下我們看到弱人工智能,也就是工業上人工智能需要的三大法寶:深度神經網絡、大資料、漣漪效應。其中最重要的是将我們的技術、人工産品使用者嫁接在一起進行疊代。大家知道深度神經網絡是微軟研究院的鄧力研究員,他是我們中科大的校友,在2009年左右和當時多倫多大學的教授一起做了一個合作,把這個技術用在語音上,取得初步成功以後,當時世界上并沒有太多人相信他們,這個成果能夠颠覆當時在語音識别中的模型。是以在去年新智元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鄧研究員就說世界上兩個公司相信他的産品,一個是谷歌,一個是科大訊飛,我們當是還是切到了這個範圍,并且快速在後面幾年把深度神經網絡不斷地應用于合成、識别、翻譯等多個方向。去年微軟研究院有一個報告,提到了最新用于視覺識别的用于語音識别取得成功的這家公司分别是谷歌、微軟和科大訊飛,是以我們在這方面一直處于世界前沿方面,我們也發展出了非常多的幫助。

這就是利用卷積神經網法讀語譜,這也是語音識别的主流,大家想知道它的原理是什麼,經過科學表明,很多盲人為什麼聽力特别好?因為他的視覺神經中一部分被借過來用于聽力,是以他們的聽覺能力好于常人。這方面我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訊飛輸入法現在有1.2億的月活使用者,過去一年當中,随着人數不斷增加,它的錯誤率不斷下降,每年有30%的持續下降,這讓我們看到它将來可以超越人類本身。

我們也看到這中間大資料發揮了巨大作用,因為我們現在在訓練訊飛超腦項目的時候,模型的疊數目和需要更新的參數也非常巨大,不過很好的是現在超算已經能幫我們提供比較好的計算平台。在這個過程中,2014年開始的訊飛超腦計劃,讓我們從能聽會說到能了解會思考。

我們去年取得的成績,一個是美國chime的遠場英文識别大賽,世界上很多頂尖機構也參加了,科大訊飛在三項比賽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而且我們相對上一年提高了将近100%,這是遠場識别效果,而且是對英文的,是以可以看到我們在這方面技術的熟練程度。 

去年美國舉辦的知識圖譜的比賽,用中文、英文和西班牙語描述的很多内容我們要找出他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包括邏輯之間、人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這方面我們也拿到了第一名和第二名。但也充分證明了我們在這方面進步很快。

另外就是要代替圖靈測試的一個新的測試,大家知道圖靈測試是測什麼,就是有一個計算機和人跟你對話,但你不知道哪個是人哪個是計算機的時候,就算是通過圖靈測試了。但後來發現計算機可以作弊,比如,在你問它:“你多大了?”機器人說:“你猜一猜”。

後來大家覺得需要更加嚴格的測試,就是測常識,因為常識對人類來講很容易,但對計算機非常具有挑戰性。它測的是什麼?這上面本來應該顯示的是兩句話:爸爸舉不起兒子,因為他太重了,還有一句話是爸爸舉不起兒子,因為他太虛弱了。這樣一個十歲的小孩可以輕松拿到90分,但計算機最好的成績,我們是第一名也隻能達到60分。是以這樣嚴格的測試,對人工智能真正的進步非常有好處。

除此之外,今年我帶領的863機器人聯考項目,也參加了聯考。整個測試可以告訴大家一些成績,150分的國文和數學卷子,數學考了110,國文考了90 。

人工智能到底能在哪些方面應用?我們覺得人工智能能改變人類的兩個方面,通俗地講,一方面是改變了我們人類生産的很多産品,比如手機、電視、汽車、機器人,我們改變了産品本身;另外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就像我們國家智能制造2025提到的,我們可以改變生産過程,這不隻是硬體,也可以是服務,比如我們改變了生産教育内容的過程,我們改變了在醫療裡面生産醫療保障體系的過程。而如果你要改變一個産品或者服務的生産過程,最周期的是這個過程中的很多專家,能不能學習這些專家的知識,并且使這個生産過程得到改變,這是我們人工智能起到的能夠優化整個行業的切入點。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如果人工智能能改變我們的産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互動,從過去的幾十年來我們看到每一次it産業的變革,硬體、軟體、作業系統和人機互動的方式都會發生變化。語音是人和人之間互動最直接的方式,我今天在台上用語音大家聽得最友善的。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察,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的人擷取的資訊中,80%來自于我們的眼睛,但前提是你要有東西可看。

這裡面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們的機器是有顯示屏的,而顯示屏能把豐富的資訊顯示出來,而被人的眼睛所接收。但如果反過去,我們人類是沒有顯示屏的。我們人類輸出想法最自然便捷的方式是語音,但機器對于語音的了解已經達到了已經可以對話的水準。而機器對于圖像的了解還不行,反正我們人類還沒有顯示器給它看。是以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各種各樣的互動智能硬體有的是隻用語音進行互動,而有一些要配合畫面來進行。在這樣的互動情況下,語音其實成為我們跟機器之間溝通最自然便捷的方式。

兩年前我們釋出了aiui,包括今天我們将釋出的全新的産品,就是對這個理念最好的诠釋,新産品能夠抗噪,能夠遠場識别,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好地支援更多開發夥伴作出更好的産品。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我們的開放平台也獲得了很好的增長,我們開發夥伴達到了35萬,這中間我們看到的是包括在座的開發者、創業者積極的參與。

我們也開發了一系列的産品,包括科大訊飛的“聽見”,這些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索在整個互動過程中去引領發展,我們希望把這些互動的體驗磨合得更好,然後把這些能力和後面的内容一起開放給所有的開發夥伴,包括我們在車載方面的進展。

科大訊飛并不僅僅是提供能力給最終端的産品,我們在改變整個行業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工作,我們知道現在的教育、醫療、公檢司法等等行業裡,專家人才成為緊缺資源。在教育領域我們讓機器可以模仿老師的行為,就是批改作業。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去最好的名校,因為裡面的老師資源最好,他們能夠給我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輔導,但是老師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老師對每個孩子都能進行精确的輔導。現在我們做的人工智能可以讓機器來幫助老師批改作業。同時第二個我們能夠從每個孩子的不同作業回報來看到他缺少的知識。第三步我們可以進一步地根據每個孩子缺少的知識點布置新的不同的作業。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我們發現采用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方法,成績提升非常明顯,這樣的智能化學習就是我們複制了在教育體系中最值錢的專家老師的經驗。

很多人問人工智能會不會把我們的工作全部搶走?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人類每個工作有非常多的技能,這些技能分不同的類型,比如下棋,随着機器的運算智能、感覺智能和運動智能不斷提高,這些完全資訊公開的系統,機器一定能夠逐漸地替代我們,隻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在工作裡面有一些技能,比如當你要進行決策,當你要進行很多判斷,很多資訊是不完整的。這些不完整的資訊決策,機器隻能對我們提供輔助。比如,教育醫療行業裡,有很多原創性的,從0到1的創造性的事情,隻有人類能做出來。我相信在機器擁有靈魂之前,它們很難或者永遠做不到這樣的事情。是以對人類來講,機器不是替換我們的工作,機器是逐漸地在一個時間長度内替換我們某些技能,老師可以花更多時間輔導學生,輔導心靈、素質的發展,這會讓我們跟機器有很好的融合。

【AI生态如何從軟到硬】專訪胡郁:不能把訊飛隻看成語音公司

将來科大訊飛希望跟整個業界形成一種什麼樣的合作?其實如果我們現在要做人工智能,不管是産品還是技術,它可能有兩種創新模式,我們把一種叫做源頭創新,一種叫系統創新,既需要中科大所在的合肥這樣的城市,讓基礎創新得到新的攀升;同時,也需要很多創業者,很多合作夥伴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做快速的沖浪型的創新。如果能把這兩種創新模式集合在一起,我相信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出讓世界都驚呼的好産品。

在這個過程中,科大訊飛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我們希望成為一個技術創新性公司,我們會用網際網路思維來研究我們的核心技術,但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是我們希望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第二我們希望通過核心技術加上商業模式和合作夥伴的合作,我們赢得相當的商業利潤;

第三點我們有了商業利潤把它持續不斷地投入到技術研究中,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源頭核心技術系統創新;

最後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國際化,我們希望能帶着中國所有的硬體廠商還是産品廠商将來進軍國際,能夠在國際的新一輪的競争中占據一席之地。這有點向之前在機械時代的航空發動機,大家知道航空發動機是所有器械的動力,我們就是希望擁有像當時的發動機一樣的地位。

最後在人工智能的情況下,我們設想了一下将來人工智能會是什麼樣的生态,我們希望創造出自己的産品跟大家合作。将來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大資料,但這些公司的商業方向可能會不一樣。科大訊飛是平台型廠商,我們在這個平台上提供最好的人和機器互動方式。每個産品、每個機器人公司、每個教育公司,或者具體到每一個細分行業的公司,它們有自己的方向。但是,我們希望在這種新的生态下能夠共享經驗、知識、資料和利益。這樣我們能夠一起創造一個混合的商業生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共同得到收益,共同給最終使用者創造最好的價值。

今天我們在這裡開這個釋出會也是在這種目标的指引下,希望源源不斷地将核心技術和産品進一步提升成能夠直接讓大家使用的聚合化的産品。我也期待,将來我們一起能夠用我們的人工智能技術,用我們剛才說到的爬山型和沖浪型結合的方式,用我們的源頭核心技術系統創新和産品創新、應用創新和微創新,共同打開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