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詹姆斯·法隆是美國著名的神經學家,35年以來一直研究心理變态者,在業内享有盛譽。雖然在外人看來,他有時是個“愛記仇、小心眼”的胖子,但是誰也不會把他和“殺人狂”聯系起來。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但是偶然接手的一項研究,讓他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變态基因”。法隆應邀分析兇殺案嫌犯的大腦掃描圖,并希望總結出這些罪犯的共性。機緣巧合下,法隆發現自己的腦部掃描竟然和這些“殺人狂”幾乎一樣!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箭頭所指為法隆大腦掃描圖

一開始他也沒當回事,但是随後母親和他說起了家族的秘密:在法隆父親的家譜上,記錄了這個家族400多年的血腥暴力史。

自1673年,他的祖輩殺死親生母親後,家族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幾個冷血兇手。而且按照時間推算,法隆應該就是下一個殺手!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但是為什麼,法隆并沒有延續家族的詛咒,反而成了一位享有盛譽的科學家呢?

經過法隆的深入研究,他發現了心理變态的全新理論-“三腿凳理論”,也就是變态犯罪者的三條因素:

1)額眶部皮質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内的前額葉皮質功能低下(與腦損傷有關); 2)基因出現多處高危突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戰士基因”); 3)童年早期經受過精神、身體或性虐待(另一個說法是,目睹或經曆大量的暴力行為)。

顯而易見,前2條因素是和先天遺傳“犯罪基因”有關,但是第3條,則完全是童年創傷性事件作祟了。

根據心理學家許燕教授的說法:這些惡性事件,“會打破兒童的安全感、滿足感和自我價值感,進而導緻兒童出現偏差反應,可能持續一生”。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優雅、嗜血的漢尼拔教授,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他在童年時期遭受過繼母的虐待,是以長大之後仇恨女性,會無差别地殺戮她們并選擇“剝皮”洩憤。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更可怕的是,如果“天生變态”的犯罪基因,被後天童年經曆激發出來後,就基本沒有拯救的可能了。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并非所有的“天生變态者”都會變成嗜血狂魔。正如法隆一樣,在母親的關愛下,他還是成為了一個正常人,真是謝天謝地!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法隆的例子,印證科威特女作家穆尼爾·納素夫的說法:

“母愛不僅僅是指母親對孩子的愛,也包含孩子對母親的愛。”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母親不能給孩子應有的關愛時,孩子對母親的愛,也許會變成仇恨。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說過:“一個被母親完全喜歡的人,終其一生都會有一種作為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資訊通常會讓人獲得真正的成功。”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他認為,孩子在5歲時人格就基本定型了,之後很少發生變化。是以父母的早期教養,對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怎麼更好地愛孩子呢?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許燕人格心理學30講》這本書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前任會長許燕,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梳理。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最有利于孩子成長。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的教養類型一般可分為三種:專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專制型父母,就是對孩子很嚴苛,甚至有些粗暴,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這種教養方式,會讓孩子形成兩種極端性格:自卑懦弱或是蠻橫殘忍。

放任型父母,則會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聽之任之,不具有權威感。此類家庭長大的孩子,沒有責任感,行為放縱,也學不會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民主型父母,會對孩子采用鼓勵、引導的方式。既善于聽取孩子的心聲,也會在關鍵時刻給與正确的指導。

“成長在這種家庭環境裡的孩子會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潑等。”

也許你會問,如果童年有了傷,就無法擁有更好的人生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許燕教授說,“過去的事件并不是現在行為的決定因素...人格在童年期之後還會繼續發展,而且這種發展可能會貫穿整個生命曆程。”

我們要做的,就是“啟動人格的自主建設力”。

其一,認識到成年的人生經驗,既可以固化早期的人格模式,但更多的是可以改變它。

其二,童年對每一個人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

童年的霍妮是個其貌不揚的小女孩,她呆闆、獨裁的父親是不是就會打擊她,甚至不願意讓她接受高等教育。但是9歲的女孩,就對自己說:“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聰明。”

最終霍妮一路拼搏,獲得了柏林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要知道,那可是在幾十年前,女性能接受教育,一路開挂念到博士的鳳毛麟角。

就像比爾·蓋茨年度推薦書目第一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一樣。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出身于堅持“不上學、不就醫”的宗教家庭的她,17歲之前從未走進課堂,受着父兄的言語打擊、暴力虐待,就是憑着與生俱來的熱情,依靠自學成為了劍橋大學曆史博士。

“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缥缈,沒什麼影響力。隻有未來才有分量。”

就讓許燕教授話做結尾吧:

“一個内心強大的人可以阻斷童年的負面影響,而不是接受童年帶來的桎梏”。

祝福各位:你就是你,不是過去的囚徒,而是全新的希望。

震撼!他研究了35年變态殺手,發現自己竟是天生殺人狂?01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殺人狂”?02 如何給與孩子正确的關愛呢?03 也許你童年有傷,但請不要彷徨

注: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