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65萬落錘,王祖光作荔枝凍觀音高價成交意味着什麼?

作者:同古堂

收藏,本就貴精不在多,而當市場趨于理性,正是入手精品時機。以文化為導向的壽山石收藏,必與審美息息相關。畢竟審美決定收藏層次,而收藏層次則意味着品味,此二者相輔相成。衆所周知,美的作品并非憑空而出,作品境界氣韻,背後必然經年沉澱。

今晚,東南拍賣珍品夜場,王祖光作荔枝凍觀音擺件以265萬(不含傭金)成交,現場曆經數十次舉牌,頗為激烈,由此可見,任何門類的收藏都有一個共同的市場規律:珍品的價值攀升永勝于普品。

265萬落錘,王祖光作荔枝凍觀音高價成交意味着什麼?

的确,荔枝凍一直是印石拍場焦點,倍受藏家關注與喜愛,且早已絕産,價格曆來高昂。然而荔枝凍的品質差異較大,部分透明度一般,亦或顔色較為黝黯,肌理多含有“黑針”,甚至大面積黑砂體,令多少玩家不甚唏噓,常歎“荔枝之難”。

265萬落錘,王祖光作荔枝凍觀音高價成交意味着什麼?

此件王祖光作荔枝凍,以材質而論,作品高達31cm,極為碩大,又無瑕疵,市面幾不得見。從雕工而論,作品開臉祥和,五官微縮,鼻梁隆起,眉弓清晰,雙目微閉下視,眼線彎長,發髻整齊,雕刻細節甚是細膩精緻,高價成交,自是情理之中。

265萬落錘,王祖光作荔枝凍觀音高價成交意味着什麼?

老生常談:藝人知魏晉風度,心性所達,佳作自就;藏家識材質及工藝之美,此文化載體才得以傳承。事實上,任何門類的文氣作品,收藏群體主流意識并非是出于攀比,而是彰顯品位。藏品不管是自娛還是悅人,其藏家多有着明顯的收藏風格,而且收藏行為及方向多不易更改。那麼藏品自然而然在文化人的圈子裡具備了流通性,也就賦予其很大抗跌性與投資性。

每個藏家都是獨立的個體,自身的審美角度不一,看法也會不盡相同。但是不管是哪個層次的藏家,無非從其形式、技法、氣韻等方面嘗試讀懂作品,是以美學還是相通的。單以觀音材質及表現形式而論,可謂數不勝數,名家高手更是不乏其人,然能與“觀音王”相匹者,唯王祖光一人。

從近期市場行情,不難看出,有着審美情趣的作品,未來可期。歸根結底,作品是要符合文人審美考驗,充滿文人氣或書齋韻,這必将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導向;在此多金少品時代,也希冀能夠有更多的從業藝人重新回歸書房,提升自我,不悖古人“技道合一”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