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霑歌詞中的江湖與俠之大者

作者:長安少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俠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郭靖的話,代表了早期金庸對于俠客的了解,金庸将其對江湖和俠義的了解融入了其代表的武俠小說。而活躍于20世紀60年代至世紀末的黃霑則将其的江湖和俠客情懷融入了歌詞中。

黃霑歌詞中的江湖與俠之大者

1978年為《陸小鳳之武當之戰》創作的主題曲《誓要入刀山》既有辛棄疾的慷慨意氣,又有嶽飛的忠肝義膽,更有蘇轼大江東去的灑脫和坦然。黃霑筆下的江湖俠客豪氣、灑脫,胸有抱負,不畏艱難,他将這一情感融入了:“誓要去 入刀山,浩氣壯 過千關,豪情無限 男兒傲氣,地獄也獨來獨往返,存心一闖虎豹穴”。

80年代的《上海灘》激情昂揚,卻帶着悲憂,大氣又充滿感情,契合了那個時候上海灘風雲變幻的江湖。

1982年,在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會談的背景下,黃霑寫了那首傳傳唱至今的《我的中國心》,因為盡是心中的感受,是以一揮而就,張明敏用醇厚而又帶有金屬質感的磁性嗓音成功演繹了這首《我的中國心》,不僅讓80年代思想剛剛開放的中國内地觀衆認識到香港不是隻有“靡靡之音”,更唱出了天下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摯愛深情,這也是黃霑心中的江湖,海外的遊子即使洋裝在身,身處他鄉,心靈深處仍然向往着自己的祖國,這首歌的歌詞唱出了全球華人對祖國的深情贊美和無限向往,令海外遊子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黃霑歌詞中的江湖與俠之大者

1983年的《一生有意義》,作為《射雕英雄傳》的歌曲之一,表達了癡男情女行走江湖,英雄俠義的思想,這也契合了郭靖黃蓉的形象,而郭靖的原型則是生活在北宋即将滅亡時期的義士郭靖,因反抗女貞國投江而死,在金庸的筆下将其重新塑造,成就了射雕裡面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說起江湖意氣風發,波瀾壯闊,豪邁萬丈,又灑脫不羁,當屬1990年黃霑為《笑傲江湖》創作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黃霑憑借該歌曲獲得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這首歌展現了令狐沖、劉正風、曲洋等經典人物在當時江湖上的恩恩怨怨,其一切愛恨都在“滄海一聲笑”中消散。

黃霑歌詞中的江湖與俠之大者

滄海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随浪記今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 天知曉

江山笑 煙雨遙

濤浪淘盡紅塵俗世知多少

……

黃霑歌詞中的江湖與俠之大者

俠之大者,以利天下蒼生為己任,以效國家民族之忠義,1992年,黃霑為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創作了《男兒當自強》,《黃飛鴻之壯志淩雲》也以此作為主題曲契合片中那個年代的英雄。

黃飛鴻所處的那個年代,中國正處于清朝末期,中國處處受列強壓迫的年代,《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講述了黃飛鴻應國際醫學會的邀請,與梁寬、十三姨前赴廣州,途中與白蓮教結下糾紛。後得革命義士陸皓東之助,寄居英國領事館,并結識革命領袖孫文。清朝大臣元述為對付革命義士,煽動白蓮教團攻打英國領事館,黃飛鴻為儲存國運命脈,與元述對抗,并幫助孫文等人逃脫。

《壯志淩雲》中的黃飛鴻期望以武自強救國,可是眼見政府苟且偷生洋人橫行霸道,他漸漸領悟到單憑國術不足以使群眾從苦海中脫離,開始努力找尋其它救國出路,并在此過程中不斷與敵人及其爪牙展開浴血奮戰。

黃霑歌詞中的江湖與俠之大者

《男兒當自強》的歌詞熱血沸騰,歌中飽含的昂揚氣勢與俠義精神,讓人對電影中的黃飛鴻形象産生認同,相得益彰。該曲提醒迷路人,記得“我是誰”,别忘“當自強”,反應了當時像黃飛鴻一樣的愛國仁人志士,正逐漸覺醒,以利天下蒼生為己任,以效國家民族之忠義,這就是黃霑歌詞中的“我發奮圖強 做好漢,……我是男兒當自強,昂步挺胸大家做棟梁”的俠之大者。

盡管黃霑于2004年11月24日因肺癌去世,但是他的歌詞和他的江湖仍在一代又一代的傳唱,這或許就是世界回贈給這位不忘中國心的藝術家的最好的回報。

黃霑歌詞中的江湖與俠之大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