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ature | 王青鋒/萬濤團隊闡明猴面包樹屬植物多樣性演化曆史

作者:生物探索
Nature | 王青鋒/萬濤團隊闡明猴面包樹屬植物多樣性演化曆史

引言

猴面包樹(猴面包樹屬)因其引人注目的形狀和與動物的獨特關系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些壯觀的樹木也影響了人類文化,激發了無數的藝術、民間傳說和傳統。

2024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王青鋒研究員和萬濤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線上發表題為“The rise of baobab trees in Madagasca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對所有現存的8種猴面包樹物種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并認為馬拉加西應該被認為是現存譜系的起源中心,這是它們進化史上的一個關鍵問題。

綜合基因組學和生态學分析揭示了猴面包樹的網狀進化,最終導緻了今天看到的物種多樣性。馬拉加西猴面包樹過去的種群動态可能受到種間競争和該島地質曆史的影響,特别是當地海平面的變化。研究人員建議進一步關注馬拉加西猴面包樹的保護狀況,特别是Adansononia suarezensis和Adansononia grandididieri,并考慮到Adanonia za對極度瀕危的Adanonia perrieri的負面影響,需要加強種群監測。

Nature | 王青鋒/萬濤團隊闡明猴面包樹屬植物多樣性演化曆史

猴面包樹,又名猴面包樹和“森林之母”,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吸引着植物學家、遊客、博物學家和路人。猴面包樹是地球上最具魅力的物種之一。猴面包樹外形奇形怪狀,體型巨大,以長壽著稱,用途廣泛,是人類對這些神奇樹木驚歎不已的最早記錄,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的古埃及人。猴面包樹植根于民間傳說和傳統,激發了無數藝術作品的靈感,并與數千年來的人類住區和文化聯系在一起。猴面包樹屬 (malvacae科,Bombacoideae亞科)包括8個形态不同的物種。現存猴面包樹的地理分布是不尋常的,有一種四倍體物種,Adansonia digitata (2n = 4x = 168),廣泛分布于非洲大陸,一種二倍體物種,Adansonia gregorii (2n = 2x = 88),局限于澳洲西北部,還有六種二倍體物種(2n = 2x = 84,88),是馬拉加西特有的。大量的研究詳細介紹了猴面包樹的自然曆史,包括它的分類學、民族植物學、生态學和生理學。除A. digitata外,其他所有物種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2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有三種馬拉加西物種瀕臨滅絕(Adansonia perrieri被列為極度瀕危,Adansonia grandidieri和Adansonia suarezensis被列為瀕危)。剩下的馬拉加西物種現在被列為最不受關注的物種,但它們數量的下降表明,需要更嚴格的保護政策來確定這些文化和全球重要物種的長期生存。

Nature | 王青鋒/萬濤團隊闡明猴面包樹屬植物多樣性演化曆史

猴面包樹屬的地理分布和種間的系統發育關系(Credit: Nature)

該研究展示了所有8種猴面包樹的高品質染色體水準基因組組裝。利用這些資料和生态分析,揭示了該屬的進化史,包括其起源、多樣化、種群曆史和種間雜交模式。該研究結果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為這些壯觀的樹木制定有效的生物學保護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447-4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來源|“iNature”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