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洋芋”長成“大産業”

作者:農村青年雜志
“小洋芋”長成“大産業”

農村青年

微信公衆号

“小洋芋”長成“大産業”

原載于《農村青年》雜志2023年第11期

“小洋芋”長成“大産業”

文 / 劉樹晨 整理

馬鈴薯又名洋山芋、洋芋等,适應性強,甚至能在幹旱等惡劣氣候條件下獲得不錯的收成,種植範圍從原産地南美洲逐漸擴充到全球各地,大陸同樣廣泛種植。馬鈴薯塊莖含有大量的澱粉,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熱量,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其維生素含量,是所有糧食作物中最全的。

馬鈴薯于16、17世紀之交開始被引入到中國種植,逐漸發展成為大陸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和産量不斷提高,直至居世界首位。近年來,大陸馬鈴薯産業日益壯大,在種植業中的重要性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價值漸漸凸顯出來。

“小洋芋”長成“大産業”

馬鈴薯

2015年,國家農業主管部門正式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即推動實作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産品向産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大陸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2016年,《關于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正式開啟了馬鈴薯在大陸的主糧化程序。

馬鈴薯品種繁多,在大陸種植較多的有“克新一号”“費烏瑞它”“米拉”“晉薯7号”“希森4号”等。此外,“雲南七彩洋芋”“恩施小洋芋”“吉林黑洋芋”“紅皮洋芋”由于其獨特的外觀和口感,同樣深受人們喜愛。目前,大陸馬鈴薯的主産區是甘肅省定西市、甯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甘肅省定西市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是大陸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中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産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司長唐珂介紹:大陸70%以上的馬鈴薯種植在脫貧地區,3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62個原國家級貧困縣都是以馬鈴薯為主導産業,這些地區農民收入的1/3都來自馬鈴薯。這些地區通過大力發展訂單産業、保底價收購、“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引導企業同種植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産業發展成果,帶動農民每畝增收200元以上,使“土蛋蛋”真正變成了“金疙瘩”。

近年來,大陸馬鈴薯播種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左右,産量将近9000萬噸,均占世界的1/4左右,占薯類總産量62.2%,産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單産水準逐年提升,近10年鮮薯畝産提高了200多公斤,達到1290公斤左右。産業布局不斷優化,西北、西南主産區域規模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部建立了馬鈴薯産業技術體系,開展全産業鍊關鍵環節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目前,農業農村部已經開發六個系列300多種馬鈴薯主食産品,有100多個系列的加工産品。

“小洋芋”長成“大産業”

甘肅定西馬鈴薯種植基地

“從國際貿易來看,近年來大陸馬鈴薯進出口穩步增長,保持順差,出口産品以鮮薯和冷凍薯條為主,進口産品主要是馬鈴薯澱粉。”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徐建飛說,馬鈴薯産業發展前景廣闊。但與此同時,要看到馬鈴薯産業也面臨着氣候變化等不利因素的挑戰。在種業創新、标準化生産、儲藏加工方面,大陸依然存在一些短闆,需要積極應對,持續推進馬鈴薯産業發展。

“小洋芋”長成“大産業”

農村青年雜志

來源:《農村青年》雜志2023年第11期

終審:蔺玉紅

審校:楊 茗 劉朱嬰

編輯:劉樹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