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作者:农村青年杂志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农村青年

微信公众号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原载于《农村青年》杂志2023年第11期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文 / 刘树晨 整理

马铃薯又名洋山芋、土豆等,适应性强,甚至能在干旱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获得不错的收成,种植范围从原产地南美洲逐渐扩展到全球各地,大陆同样广泛种植。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

马铃薯于16、17世纪之交开始被引入到中国种植,逐渐发展成为大陆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直至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大陆马铃薯产业日益壮大,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价值渐渐凸显出来。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马铃薯

2015年,国家农业主管部门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即推动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大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2016年,《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正式开启了马铃薯在大陆的主粮化进程。

马铃薯品种繁多,在大陆种植较多的有“克新一号”“费乌瑞它”“米拉”“晋薯7号”“希森4号”等。此外,“云南七彩土豆”“恩施小土豆”“吉林黑土豆”“红皮土豆”由于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同样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大陆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省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甘肃省定西市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大陆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中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大陆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在脱贫地区,3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都是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这些地区农民收入的1/3都来自马铃薯。这些地区通过大力发展订单产业、保底价收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引导企业同种植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带动农民每亩增收200元以上,使“土蛋蛋”真正变成了“金疙瘩”。

近年来,大陆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将近9000万吨,均占世界的1/4左右,占薯类总产量62.2%,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单产水平逐年提升,近10年鲜薯亩产提高了200多公斤,达到1290公斤左右。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西北、西南主产区域规模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部建立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经开发六个系列30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有100多个系列的加工产品。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甘肃定西马铃薯种植基地

“从国际贸易来看,近年来大陆马铃薯进出口稳步增长,保持顺差,出口产品以鲜薯和冷冻薯条为主,进口产品主要是马铃薯淀粉。”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徐建飞说,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与此同时,要看到马铃薯产业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的挑战。在种业创新、标准化生产、储藏加工方面,大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需要积极应对,持续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农村青年杂志

来源:《农村青年》杂志2023年第11期

终审:蔺玉红

审校:杨 茗 刘朱婴

编辑:刘树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