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生最進階的活法,不是聚會,不是跳舞,不是養生,就1個字

作者:藝境

《道德經》中說:

“寡者,衆之反也;

靜者,躁之反也。”

意思是說:

一個人如果過度追求衆多、複雜的事物,會導緻心靈的混亂和疲憊。

而追求簡約、稀少則能夠使心靈保持清靜和安甯。

一個人能否越來越好,關鍵在于自己是追求簡單還是複雜。

外在的繁華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滿足,人可以在平靜中實作自己的價值,是以活得越好。

是以,一個人越來越好的迹象是“寡”。

關注上方視訊号,看見更多精彩内容

餘生最進階的活法,不是聚會,不是跳舞,不是養生,就1個字

寡欲養心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散文家、美食家,他的詩文作品廣為流傳。

然而,他在做官時并不追求權位,而是選擇了寡欲的生活方式。

袁枚在做官時曆任多個職位,他并不熱衷于權力和地位,而是更注重自己的文學創作和生活品質。

他常常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寫詩作畫,品嘗美食,享受生活的樂趣。

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和态度引起了當時人們的關注和贊譽。

在做官十多年裡,他始終保持着獨立自主的精神,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

後來,他選擇了辭官,遠離了朝廷是非,回到了江甯小倉山下的随園。

在随園中,他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投身于内心的平靜世界中,享受着那份淡然又美好的心情。

袁枚的文學創作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詩文作品充滿了對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入思考和感悟,而很少涉及名利。

他的詩歌清新自然,意境深遠,展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他的散文則充滿了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展現了他對生活的了解和感悟。

餘生最進階的活法,不是聚會,不是跳舞,不是養生,就1個字

有一句關于欲望的話:

“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是以我們熱愛與它有關的一切甚至死亡。”

這句話說出了人們對名望的追求,認為名望帶來的滋味是如此甘美。

以至于人們願意為它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過度的欲望往往會導緻人們走向禍害和災難。

起心就會動念,當一個人減少對欲望的渴望時,内心就會安穩。

薛瑄有句話說的好: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是以,做一個寡欲的人,欲望淡泊能夠使心靈虛靜,心靈虛靜則氣息清新,氣息清新則理智明澈。

餘生最進階的活法,不是聚會,不是跳舞,不是養生,就1個字

寡求養神

很喜歡一句話: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文學家李漁的生活理想,就是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精神生活。

李漁是明末清初的戲劇家、戲曲理論家、美學家。

他被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

他的一生充滿了各種傳奇故事。

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不求名利、而求藝術真谛的精神。

他一生遊曆廣泛,結交了許多文人雅士和達官貴人。

但他從不為權勢所動,始終保持着一顆平常心。

李漁自幼聰慧,勤奮好學,精通詩文、戲曲、音樂、繪畫等多種藝術。

科舉失敗,他選擇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緻力于戲曲創作和理論研究,成為了中國戲劇理論的創始者。

他一生不求聞達于權貴,隻願在藝術領域追求真理和完美。

他注重藝術本身的魅力和價值,而非追求商業利益。

他的戲曲作品充滿了思想性和藝術性,文學價值和觀賞價值都很高。

但他并不追求票房的成功,而是更注重作品的藝術效果和觀衆的内心體驗。

李漁更重視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質的享受和虛榮心。

餘生最進階的活法,不是聚會,不是跳舞,不是養生,就1個字

他用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為戲曲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羅曼·羅蘭曾說:

“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從。我們才是精神的仆從。”

精神擁有獨立性,就像隻自由飛翔的小鳥一樣,不應該被控制。

而是聽從自己内心的呼喚,應該主動塑造和發展,如此的精神世界才能變得豐富多彩。

每個人都有一座内心的花園,而自己就是那位園丁。

别總等着外面的風來為你播種,雨來為你澆水。

人都應該去培養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被動接受外面的歡愉。

一個幸福的人,是擁有豐富的精神層面和獨立的自我。

餘生最進階的活法,不是聚會,不是跳舞,不是養生,就1個字

寡思養性

在明朝嘉靖年間,徐階和孫承恩兩位尚書不僅同朝為官,還居住得相當近。

徐階的家中常常賓客如雲,熱鬧非凡。

而孫承恩則性格内斂,更喜歡清靜。

上朝完畢,回家後便閉門不出,享受着自己的獨處時光。

有一天,孫承恩身穿樸素的布衣,在陽光明媚的院子裡一邊曬着太陽,一邊專心地閱讀着書籍。

這時,家中的仆人們在一旁竊竊私語,他們的聲音雖然不大,但還是傳到了孫承恩的耳中。

仆人們議論道:

“同樣是尚書,徐階家的車馬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而我們家相公卻連一個訪客都沒有,冷清得連鬼都不願意來。

我們跟着他,又有什麼前途可言呢?”

孫承恩聽到這話,并沒有生氣或者責備,反而非常平靜。

餘生最進階的活法,不是聚會,不是跳舞,不是養生,就1個字

他招手讓仆人們過來,溫和地對他們說:

“你們如果覺得在我身邊沒有前途,那就去尋找屬于你們自己的道路吧。

我一個人留在這裡。”

孫承恩對此并沒有過多内耗,進而養護自己的性情。

他性格内斂,不張揚,注重修養自己的内心。

後來,他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著作包括:

《孫文簡公瀼溪草堂集》《易卦通義》《華亭縣志》,等等。

其中《孫文簡公瀼溪草堂集》更是達到了58卷之多。

他的詩文深厚爾雅,而廣受人們的贊譽。

有一句話說:

“過度的憂慮會使人變得軟弱。”

孫承恩并沒有因為自己與别人不一樣,而感到憂慮。

面對仆人的非議,他也是平和應對,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過度的思慮,會使人失去勇氣,甚至懷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

這在心理上會給人帶來巨大的負擔。

當一個人過度擔心某些事情時,可能會感到無法承受這種壓力,進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少一點思量,多一點放松,才能有底氣地做自己。

老子說: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人活在世上,正因為不與人争,是以就不會有人和自己争。

委屈則求全,則是說在“寡”“少”中,尋求完整。

如此,做到寡欲、寡求、寡思,方能享受安甯。

希望你我都能秉持這種簡樸的生活哲學,在寡之中,尋找内心的平靜,成為一個淡然自在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