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智慧:省(深度)

馬克·瓦恩說:

“隻要你發現自己是站在多數人的一邊,那就是該停下來檢討一下的時候了。”

如今的大多數人,為了生活牢靠穩定,似乎都會有意無意地靠近“大衆”,融入各種圈子裡。

然後,在這種熱鬧的、富有煙火氣的“社群”裡,不斷地涉獵着一些新鮮事物,不斷地吸收着所謂的新知識。

這些人害怕被生活落下,被群體落下,被時代落下,是以他們焦急着,焦慮着,迷茫着。

其實,人越是在群體的環境下,片面地吸收着所謂的成功的、成長的知識,越是陷入一種無盡的焦慮感和壓力當中。

這就好比你平日裡一餐之中一碟菜,一碗飯,肚子剛剛飽,生活剛剛好。

可某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也要像那些“推銷者”一樣,一餐之中十碟菜,一碗飯。

飯量沒變,但菜色多了,于是你每一餐都超量了,肚子越來越大,肥膘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不健康。

盲目從衆,随波逐流,别人給你下的定義和标準,你想都沒想一下,身體和腦子都答應了。

于是,你的生活步驟開始亂了,心也亂了。

心亂了,非但不懂反思,不去審視到底哪個環節出了錯,反而繼續向原來的始作俑者探讨解決方法。

再然後,再陷入死循環裡,再也出不了了。

1:檢討的力量

在《半山文集》裡看到這麼一段話:

“生活的磨盤很重,你以為它是将你碾碎,其實它是在教會你細膩,并幫你呈上生活的細節,避免你太過粗糙地度過這一生。”

真正有慧根的人,在于面對同樣的遭遇和困境時,他看到的是一種轉機,是一種可以面對的挑戰。

而缺乏認知能力的人,他們一旦遇到困難,首先就是内心害怕,着急,然後焦慮,從來不會停下來,冷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

我們可以這麼想,有些人為什麼會越來越強大,而有的人又為何将生活過得越來越糟糕?

難道會因為強大的人比弱小的人每餐裡多吃一碗飯,每天多睡一個小時?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智慧:省(深度)

其實,強者和弱者的差距就在于,一個在用身體代替思考,而一個在用思考來展望未來。

人生路途裡,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曆成家立業這麼一些事,有的人在其中被擊潰了,被擊垮了。

而有的人,非但将家庭打理得非常好,同時還能讓自己的人生逐漸走向輝煌。

如果生活的美好,在你身上成為了一種生存的壓力,你不應該抱怨這個社會,而應該及時地檢討自己。

如果抱怨有用,這個社會上就不會存在那麼多活得如同行屍走肉的人了。

是以,聰明人,遇到問題,是解決問題,智慧人,遇到問題,是檢討問題。

雨果說: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種勝利。”

是以,你是想被現實的生活揭下你不堪的面具,還是自己勇敢揭開面具,然後活出自己的強大,你說了算。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智慧:省(深度)

生活裡的任何一次煩惱、痛苦、壓力和絕望,其實都是在換湯不換藥地提醒你:該檢討了,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你會發現,當你開始主動檢討自己的那一刻,一切似乎沒變,一切似乎又都變了。

很喜歡海涅說的這麼一句話:

“檢討是一面鏡子,它能将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做人,千萬不能有“諱疾忌醫”的想法,明明存在問題,還偏偏極力維護自己說沒問題,甚至始終偏袒自己的脆弱和自尊。

在強大自己這個最大原則面前,一切的小心思,小想法都不應該走出來否定什麼,而是一切以強大為馬首是瞻。

唯有如此,才能檢討出自身的錯誤,然後修正錯誤,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創造自己。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智慧:省(深度)

2:自省的智慧

席絹在《迷路》裡寫道:

“隻有自己深深痛過,才能體會别人的痛,于是難得自我檢討。”

人在人世間走一回,多多少少會經曆着所謂的辛酸苦辣,愁苦憂傷,也正是因為經曆了切膚之痛,才能懂别人所痛。

雖然魯迅先生曾說,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盡管現實如此,但并不意味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就完全堵塞。

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多了一份自省,内心裡就多了一份包容,心裡多了一份包容,也就說明了心中住着一份愛。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在于心裡多了一份慎獨。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智慧:省(深度)

慎獨之人,做事自律,做人自覺。

而一個人更深層次的教養,在于做到“慎衆”。

就是說,不管是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在一群人當中的時候,都可以做到嚴于律己,自省一切。

一個人在獨立的時候,做到自省和慎獨固然很難,但是,在一個雜亂的群體裡,繼續保持着慎獨和自省則更難,而做到“慎衆”則是難上加難。

不過,倘若一個人感覺到了自信的智慧,并且還能從自我實踐的過程裡運用了這種智慧,最後從中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正向回報之後。

那麼,我們便可以說,這類人對于生活,對于人生,已經是活明白了。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智慧:省(深度)

3:審視人生

著名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真正厲害的人,都會很認真地檢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感情。

凡是跟自己有關的,甚至是無關的,他們都會從中思考一番,沉澱下來,充實自己,布局人生。

法國詩人呂凱特說過: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此,是以,隻要自己不願自己的一生活脫脫過成了一種悲劇。

那麼,就必須要讓自己在審視自我,反思生活,自省人生的過程裡。

找出缺點,改正痛點,拒絕内耗,注重成長,然後建構人生藍天,創造精彩生活,享受美好的每一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