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完美的人生:幸福快樂的意義是什麼?

一位哲學家講過一句話:“智慧的作用,在于為人們帶來連綿不絕的快樂。”

完美的人生:幸福快樂的意義是什麼?

海明威:

世界如此美好

值得我們

去奮鬥

米哈裡在《心流》中講到:你做一件事情如果覺得無趣,根本不是那件事情的問題,而是你做事的方法不對。是以,我們首先要學會的一件事,就是要專注。

什麼是智慧呢?

如果我們所有關于幸福的要素全是從外部獲得,比如:如果沒有這個朋友,我沒法感到幸福;如果沒有這棟房子,我沒法獲得幸福;如果沒有這杯葡萄酒,我沒法體驗幸福……

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沒法永遠按照你的意願來讓你擁有這些東西。是以哲學家又開始研究如何能夠擺脫對外部的依賴,從我們自身就能夠找到幸福。這種能力就被稱作什麼呢?這個就叫智慧。

智慧就是我們能夠學會,從自身就能發起一股快樂!

什麼是幸福呢?

幸福就是有節制。你可以吃東西,你可以跟朋友交談,你可以喝葡萄酒,但是量不要太大。

你不需要過極其奢華的生活,你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是從簡單的飲食、交往、生活條件當中,找到那種快樂的感覺,這就是幸福。

就是當你能夠有節制地獲得成就時,會收獲幸福!

你有沒有注意過嬰兒?

嬰兒剛剛學走路的時候,蹒跚着,噔噔噔噔走幾步,成功了,然後他會幹嗎?

他會拍手笑。沒人教過小孩這樣,沒有人教過孩子成功了應該笑,但他們隻要努力做成功了一件事,哪怕就像扶着欄杆站起來,或者走兩步,或者說出了一個詞讓對方産生反應這種小事,他們都會嘎嘎地笑。

這就是斯賓諾莎認為的快樂源泉,快樂就是我們的成長。

最進階别的快樂稱作極樂。極樂的特征是擺脫了情緒、物質追求。如果你需要能夠獲得擺脫情緒、超然物外的快樂,就需要在理性上下功夫。

假如你缺乏理性,缺乏這種對于擷取快樂能力的訓練,那麼你會跟着什麼走呢?你會跟着欲望走。這會兒這個欲望得到滿足了,那會兒那個欲望得到滿足了,你追求的就是這些。

“快樂是生存能力的完善與增強。”甚至斯賓諾莎把這個能力推廣到萬物,比如,他認為小草雖然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但是它在努力地成長,它在努力地抵禦病蟲害,努力地抵禦嚴寒。任何一個生物,都在努力地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凡是可以讓我們的能力完善與增強的東西,就是真正的快樂。

尼采這一輩子都在努力地遠離那些悲傷,但是他的前提是你要了解,要接納,要知道所有打不死你的都會使你變得更強大。如果一個人能夠忍受生命加諸他的一切,他就能夠過任何的生活。是以尼采強調的是一種超人的哲學,他認為快樂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快樂可以通過個人努力獲得。

“要知道,快樂的來源多種多樣,關鍵是如何善加利用。為此,我們需要将自己所有的欲望、激情、熱情升華為快樂。”這是尼采的觀點。“當人們與生活完全達成一緻,欲念就會得到滿足,這就是‘完美的快樂’。”

斯多葛學派告訴大家的是:不能改變的,就去接受;能改變的,就去堅持。像學英語這樣的事,你應該堅持,堅持就能改變。

但關鍵的問題在于這件事到底能不能改變,沒有人知道。就好像一個中學生過來問你,我國文學不好現在應該怎麼辦,我要不要放棄國文?你怎麼知道他努力了以後能不能學得好呢?如果他怎麼努力都學不好呢?或者如果他努力之後就能學好呢?這是你不知道的。

生命就是這麼複雜,這對沖突不是刻意為之的,這是生命中的一個悖論。如果生命都有标準答案,不會出現任何沖突,那該多麼無趣。是以這對沖突正是生命的進階之處。哲學告訴大家,該堅持堅持,該放手放手。堅持是做事,放手是心情。你在做事的時候,你可以堅持,但你的心情是放手的。

斯賓諾莎認為,我們的快樂來自探尋内心的自由,就是從内在找到人生自由。

中國古代哲學也有這樣的描述。《道德經》中講:“專氣緻柔,能嬰兒乎?”說的就是我們最後修煉的境界要複歸于嬰兒狀态——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我們得能夠學會那種生的快樂。不要再努力地證明自己的價值,為内心的簡單熱情而活,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返老還童。

聖·奧古斯丁講過的一句話特别有意思,這句話值得我們好好地琢磨:“幸福就是繼續追尋你已經擁有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