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這座古墓

作者:古墓盜影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

這座古墓位于忠清南道公州武甯王陵附近,肯定是當時王族成員的陪葬墓。古代葬制是非常嚴格的,古代北韓半島的文化與葬制都是來自中國,是統治階級專享的。普通百姓挖個土坑一埋就不錯了。要知道一塊磚在當時相當于50塊錢呢,造一個墓得花多少錢啊!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還買磚?

據專家鑒定,墓葬年代,是距今1500年前的百濟時期,即中國南北朝時期,介于公元420-589年之間。

百濟,是北韓王國的舊稱,它是中國古代居于東北的扶餘人南下北韓半島西南部建立的小國家。扶餘人是統治階級,與半島南部的韓人是兩個不同的民族。

在古墓的入口處,發現墓磚的側面刻着一行非常漂亮的行書漢字:“造此是建業人也。”墓磚上還有蓮花紋,更加證明墓主人的級别很高,不是普通人。

建業是南京的舊稱。

原為建邺,源自公元221年的三國時期,當時屬于東吳,公元229年東吳建都于此,改稱建業。

南韓考古研究院認為:這隻能說明造墓磚的工匠來自中國,不能證明這座墓也是中國人建造的。

這隻能說明他對中國文化不甚了解,或對中國古墓的建造缺乏認知。

要知道,這行字是出現在墓室入口的,那證明這座墓也是“建業人”建造的或督造的。

如果隻是标明墓磚是他燒造的,為什麼這行字恰巧出現在墓室入口處呢?而不是出現在别的地方。

而且,這行字的筆劃很細,一看便知是用銳器後刻劃上去的。

中國古代工匠為公家幹活,大多會留下名字,萬一出了問題,好查找責任人。比如燒造城牆用磚,都會在磚模上刻上本人的名字。

但這是墓磚,肯定不會在模具上刻名,也不用留名,埋在地下就算有品質問題你也看不到啊。而且留人名也不吉利,不等于把自己給埋了嘛。

所有墓磚上,頂多有花紋,而且花紋是模印上去的,每塊都一樣。墓磚上有花紋,這也是貴族墓的标志。

是以,這座墓是“建業”人造的。

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在公元521年左右,一群中國建業人應政府委派去了北韓半島的百濟國,幫助百濟王室建造一批王族陵墓(中國古代帝王都是生前建墓)。墓室修好以後,中國人自古到哪都有刻字留名的光榮傳統,便用刀在墓室入口處刻上了這一行字(可能不止一塊上刻有字),以示此墓是我們造的。當時去的肯定不是一個人,而應是一群建業人。

北韓半島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在古代他們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而且也不用另搞一套,多麻煩。本身就是從中國過去的,把中國成熟的文字、政治經濟體系、社會制度、服飾等都帶過去了,這樣做不是很正常嘛。是以,他們的曆史都是中國史的一部分,不承認沒用。

大家認為我的推斷有沒有道理?歡迎評論。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這座古墓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這座古墓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這座古墓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這座古墓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這座古墓
2021年,南韓忠清南道又發現古墓了,考古專家戰戰兢兢:不會又與中國有關吧!結果墓磚上赫然刻着:造此是建業人也!這座古墓

繼續閱讀